在西方社会中,超核心家庭亲属关系的不密切还有一个称谓上的证据,那就是,称谓亲属关系的专用名词在父方亲属和母方亲属之间没有明确的区分,而且指称核心家庭之外的亲属关系的术语都是含糊不清的。这一点同东方社会如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我们这里,超核心家庭关系的亲属称谓区分得极为明确精细(见附录二)。
提出现代化后的家庭并不完全是核心家庭的人们却用另一批资料证明,即使在工业化之后,超核心亲属关系还是被大量保留下来,而且十分重要。安德森指出,在19世纪中叶,在英国的某工业区,有23%的家庭中包含核心家庭成员之外的亲属,有许多亲属比邻而居。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一系列邻里关系研究表明,即使在工业化的高级阶段,在早已形成的低收入的工人阶级社区中,也存在着基于地域的、结合紧密的、有亲戚关系的家庭网络。亲属在情感依赖、交往走动、分担家务和共同义务的基础上组成了关系松散的网络。
扬和威尔莫特对超核心家庭亲属网络存在原因的研究表明,工人阶级亲属关系网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是,贫穷严重而普遍,而福利制度和福利社会尚未形成。亲属关系纽带的存在是一张防备危机和困难的保险单。
休伯特在1965年对中产阶级家庭的亲属关系的研究也表明,无论相距多远,这些家庭都与近亲属保持了联系和交往,但交往的频繁程度与其距离成反比。亲属关系范围有限,仅限于近亲。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