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村治的逻辑:农民行动单位的视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81188
  • 作      者:
    贺雪峰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村治的逻辑:农民行动单位的视角》试图讨论中国乡村治理区域差异的村庄原因。作者利用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学者最近数年在全国二十余省市农村调查获得的资料,从村庄内农民认吲与行动单位的角度,来理解自上而下的农村政策实践的过程、机制与后果。《村治的逻辑:农民行动单位的视角》的主要观点是,当前中国不同地区的村庄中,农民在超出家庭层面具有不同的认同与行动单位,超家庭认同与行动单位的差异,构成了自上而下的农村政策实践所面对村庄结构性力量的差异,由此造成政策实践的过程、机制与结果的差异。超家庭认同与行动单位的分布具有区域特性,从而使农村政策实践的后果具有区域差异。《村治的逻辑:农民行动单位的视角》提出了大量研究假设,并以搜集到的不同区域村级负债资料为基础,初步验证了《村治的逻辑:农民行动单位的视角》的研究假没。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从社区研究到区域研究
  早在20世纪30年代,以吴文藻为代表的中国社会学家就意识到开展中国社会性质研究,建立中国本土社会科学,对于理解中国社会的重要性。吴文藻认为自己为实现社会学的中国化,主要做了三项工作:“第一,寻找一种有效的理论构架;第二,用这种理论来指导对中国国情的研究;第三,培养出用这种理论研究中国国情的独立科学人才”①,具体地说,吴文藻倡导用社区研究的方法来开展对中国社会的深入研究。吴文藻安排自己的学生如费孝通、林耀华、瞿同祖、李安宅等人深入城乡作田野调查,取得了大量成果,并奠定了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方向。
  费孝通沿着吴文藻指出的方向,试图以对不同类型农村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来理解中国社会。费孝通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相继写作《江村经济》,《禄村农田》等书,并组织研究人员进入不同类型农村调研。费孝通试图通过对中国不同类型村庄进行深入调研并因此来理解中国社会整体的努力,受到质疑,因为从理论上讲,任何个案的社区研究只能代表个别,而不能上升到对整体的把握上去。“对于中国这样广大的国家,个别社区微观研究能否概括中国国情”,的确是个问题②。
  吴文藻、费孝通等人主张的社区研究,对于中国社会学界的农村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1990年代,时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的陆学艺主持了一项大型“全国百村调查”,希望通过对不同类型农村社区的深入田野调查,来汇成对中国农村整体的理解。
展开
目录
导论
上篇 农民行动的逻辑
第一章 中国农业文明的特点
第一节 季风气候
第二节 精耕细作农业
第三节 以孝为先的文化
第四节 同居共财的制度
第五节 聚族而居的传统

第二章 传统中国的村庄秩序
第一节 弱国家与传统中国的治理术
第二节 家庭的功能:家的规模及能为与不能为
第三节 村庄或宗族为什么重要

第三章 传统中国农民的行动逻辑
第一节 宗族或村庄的凸显
第二节 公私之辨
第三节 传统中国农村的双层基本认同
第四节 另一种叙述的逻辑

第四章 现代性与中国农村
第一节 国家政权建设:资源抽取与组织建设
第二节 阶级话语的构建与后果
第三节 启蒙话语与现代法律的精神
第四节 物质性公共品的供给

第五章 当代中国农民的行动逻辑
第一节 家庭的核心化:原因与影响
第二节 地方性共识与农民主导认同单位
第三节 农民行动逻辑区域差异举要
第四节 原子化村庄的实例:熟人社会的行动逻辑
第五节 当前中国农民行动逻辑的主要特征

下篇 乡村治理的逻辑
第六章 乡村治理的维度
第一节 村庄特征
第二节 村治状况

第七章 乡村治理的区域展开
第一节 地方性共识
第二节 家庭联合的不同类型
第三节 地方性共识与农民认同
第四节 地方性共识与乡村治理区域差异

第八章 村治模式的写作方案
第一节 个案调查在理解中国社会中的困境
第二节 民族志与村治模式
第三节 村治模式:地域的和关键词的
第四节 区域性村治模式之建构与区域比较

第九章 村治模式的不同类型
第一节 农民行动单位与村治模式
第二节 宗族主导型村治模式
第三节 家庭联合主导型村治模式
第四节 原子型村庄的村治模式
第五节 不同类型村治模式的比较
第六节 村治模式的区域展开

第十章 村级负债的区域差异:农民行动单位的视角
第一节 村级债务形成的三个阶段
第二节 村级债务形成的内在机制
第三节 村级负债与农民行动单位
第四节 村级负债的区域差异
总结与讨论

附录:关于农民行动单位的调查随笔
川西平原的农民行动单位
鄂西山区的村治逻辑
徽州农村的积极分子与钉子户
豫北农村的农民行动单位
关中农村的户族
鲁西南的小亲族
“公”的承载者:“老掌盘子”与小组长
家族、公私观念与村庄主体性建构
“差序格局”的拓展性理解
关于中国农村区域类型的想象
村庄形态与村庄社会结构散论
南方农村与北方农村差异简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