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乡村中国变迁中的地方政府与市场经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6033956
  • 作      者:
    黄玉著
  • 出 版 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黄玉,哲学博士,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现为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经济与社会、社会分层、社会组织、社会政策。
展开
内容介绍
    在市场经济中,乡村中国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是《乡村中国变迁中的地方政府与市场经济》的研究关注点。通过综合财政激励、政治激励、资本资源运用、土地资源运用等四个层面的分析,在“南镇”这一个案基础之上,《乡村中国变迁中的地方政府与市场经济》详细呈现了市场经济中地方政府的行为机制、行为特征和社会后果。在对中国南方一个镇政府的田野研究中,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可以归纳如下:从激励维度来看,1994年以后的财政改革改变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特别是预算外收人主要依赖于土地的收益,在这样的财政激励之下,土地征用和土地转让行为成为地方政府获取预算外收入的重要行为特征。另一方面,来自于干部考核制度的政治激励与财政激励在驱动地方政府实现经济增长上形成激励兼容,鼓励地方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来扩张税收。同时,政治激励也存在着平衡财政激励的作用,要求地方政府有效履行自身的职能。
    从地方政府运用资源的维度来看,资本与土地是两项关键的资源。在招商引资层面,为实现地方的经济增长,上级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家形成了利益共同点。上级政府通过提供政策和介入重点发展项目来支持地方工商业的发展,而地方政府则与资本拥有者建立起共生互惠的关系,与大企业建立起产业发展上的伙伴关系。在运用土地资源的层面,上级政府、地方政府与农民出现了利益分歧。在预算外收入的激励下,在制度约束失灵的条件下,地方政府对农民利益的侵害可以视为是制度安排和地方政府行为逻辑的后果。农民与地方政府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对乡村中国社会的稳定造成了损害。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的问题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首先是在农村取得显著的成效,拉开了乡村工业化蓬勃发展的历史帷幕。工业化伊始是以乡镇集体企业为主导力量,但随着市场化改革与产权改革的深化,乡村私有经济部门不断发展壮大,以及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乡镇集体企业产权改制的全面推开,私营企业最终取代乡镇集体企业成为乡村工业的核心构成。本书所要考察的正是在这个以民营经济为主导力量的乡村工业化的新时期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
    中国经济改革所取得的引人瞩目的成就,以乡村工业的贡献至伟,可以说中国“经济奇迹”的核心就是乡村工业化(Oi1999:1)。Naughton(1995)通过对1978年至1993年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的考察指出,中国的市场经济不是通过对国有经济的改造,而是依赖非国有部门,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而建立起来的。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的目标
三、研究的方法
四、研究地点:南镇
五、内容安排

第二章 地方政府与转型经济:文献回顾和分析框架
一、政府与经济的理论
二、乡村中国的地方政府与转型经济
三、分析框架

第三章 财政激励与地方政府行为
一、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制度的演变
二、南镇的财政分析
三、小结

第四章 政治激励与地方政府行为
一、制度改革的缘起
二、乡镇企业时代的干部考核制度
三、后乡镇企业时代的干部考核制度
四、小结

第五章 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税收征集
一、产业发展变奏曲
二、招商引资
三、税收征集
四、小结

第六章 土地商品化过程中的地方政府、村庄、农民
一、土地征用与政府行为
二、土地征用的收益分配
三、农民与地方政府的冲突
四、村、经济社、农民的适应模式
五、政府行为与土地政策调整
六、小结

第七章 结语
一、研究的发现
二、研究的反思
三、未来研究的议程
附录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