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低碳城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31505
  • 作      者:
    潘家华, 庄贵阳, 朱守先等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潘家华,经济学博士。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国家图书馆国情咨询委员、中国保护母亲河顾问团成员、欧洲气候论坛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土地与资源经济学、世界经济、能源与气候政策等。
    庄贵阳,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广元市低碳经济发展顾问。主要研究领域为低碳经济与气候变化政策。
    朱守先,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经济研究系列·低碳城市:经济学方法、应用与案例研究》分为理论、方法、评价与规划四篇。理论篇着重探讨了低碳经济及核心要素和低碳经济转型的特征,比较分析了国内外对低碳经济的认识差异与低碳城市建设模式;方法篇着重介绍了中国低碳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及方法;评价篇与规划篇是评价方法在城市的案例应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经济研究系列·低碳城市:经济学方法、应用与案例研究》基于低碳经济理论构建低碳城市综合评价方法,同时以实际案例进行佐证,使评价体系既具有理论支撑,又具有实践可操作性。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创造和谐发展环境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资源环境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硬约束。由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形势日益严峻,任务更加艰巨。按照国际能源署的统计,中国的温室气体年度排放在2007年已跃居全球第一,人均排放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5%,而且全球新增的二氧化碳排放约有一半来自中国。哥本哈根及以后的气候谈判,中国是各方关注的一个焦点。“树大招风”,由此可见一斑。
    作为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气候合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如果没有中国的积极行动,那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将缺乏实效;另一方面,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各国对中国承诺减排温室气体的期望不断上升,从而使中国面临减排温室气体的国际压力与日俱增。尽管中国自主行动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作出非常巨大的贡献,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承担起了负责任大国的角色,但国际社会仍然要求中国作出更多贡献。
    哥本哈根会议前夕,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不仅如此,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等行动,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通过植树造林和加强森林管理,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这是我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正如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强调的那样,“中国自主宣布的减缓行动目标不附加任何条件,也不同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我们言必信,行必果,一定要实现目标,甚至会做得更好,这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
    ……
展开
目录
理论篇
第一章 低碳城市建设的国际背景与发展趋势
第一节 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及其影响
第二节 低碳的政治经济学视角
第三节 低碳的经济学动因
第四节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
第五节 低碳经济转型与城市的责任
第六节 国外低碳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
第七节 我国低碳城市建设业已起步
第二章 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
第一节 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其内涵
第二节 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
第三节 消除低碳经济认识上的误区
第四节 结束语
第三章 低碳经济转型与特征
第一节 低碳经济转型
第二节 低碳经济的特征
第三节 低碳经济转型的政策理性
第四章 低碳经济的认识差异与低碳城市建设模式
第一节 低碳经济概念的延伸和演化
第二节 国外低碳城市建设目标与模式
第三节 国内低碳城市理论与实践
第四节 国际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组织与行动
第五节 结束语

方法篇
第五章 低碳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第一节 中国建立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第二节 中国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第三节 低碳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四节 结束语
第六章 低碳城市核心评价指标解读与案例分析
第一节 低碳城市的核心评价指标
第二节 低碳经济试点省市的低碳发展状态评价
第三节 结束语
……
评价篇
规划篇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