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情报战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05860
  • 作      者:
    雷雨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雷雨,著名资深情报与风险管理专家。北京大学企业与公司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专家委员。恐龙智库决策委员会主席。致力于情报与风险研究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撰写该领域著作近二十部,发表各类评论文章上百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情报战争:移动互联时代企业成功密码》是一部关于在移动互联时代下现代企业生存、发展乃至崛起的情报信息研究的著作。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在竞争中减少风险,不断壮大和崛起,是《情报战争:移动互联时代企业成功密码》要重点研究和揭示的重点。所有的重要信息都集中在一个问题上——情报。《情报战争:移动互联时代企业成功密码》对情报的研究深刻透彻,揭示出当代企业间和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全面升级为一场信息情报战。《情报战争:移动互联时代企业成功密码》提出,情报已成为继资金、技术、人才之后,决定企业生死的“第四种生产要素”。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云计算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应用,开创了情报与风险服务的新模式!让难题迎刃而解!云计算不仅仅是一场计算机领域的革命,更是整个社会产业的革命。云计算将标志着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到来。
展开
精彩书摘
    情报力量传承:日本崛起神话继续演绎
    情报立国
    从明治维新到日俄战争,从中日甲午海战到“二战”爆发,日本以弹丸小国之力疯狂占领东亚、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完成了空前绝后的军事崛起。如果说这算是日本的初度神话,那么,“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则是日本的再度神话,也可以称为日本的第二次崛起。
    很长时间以来,研究战后日本经济崛起成了一门显学,不同领域的专家从各自的角度,分析了日本再次崛起的重要因素。
    有的认为应该归结于日本政府重视教育;有的认为应该归功于日本科技立国的国策;有的归结于日本人的勤劳;有的则认为是外部环境为日本崛起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如美国的扶持,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爆发带动和振兴了日本的民族工业,中国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但是,根本没有人提及隐藏在这些重大因素背后的更为重要的因素—日本情报立国的方针。
    如果查阅日本战后关于政治经济方面的文献,或者翻阅将近50年来林林总总的经济数据和论文,都不可能查到明确提及日本“情报立国”这样的文章和字眼,尽管论述日本情报能力的相关文章并不少见。
    这正是日本人的聪明之处。
    一个不容诋毁的事实就是:伴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崛起的情报战力,并未随着日本在“二战”中的战败消亡,而是变换为另一种形式,顽强地生存下来,并被发扬光大。
    也就是说,日本成功地完成了强大的军事谍报能力向经济领域的复制和移植,这正是“二战”后日本经济翻天覆地变化的精髓所在。
    当中国内战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日本已利用极短的时间建立起了全天候的情报网络系统。这不仅独步当时的世界,而且到现在还保持着相当大的优势。
    让我们来追踪一下日本情报立国的足迹吧。
    日本投降后,开启了美军占领日本的时代。美国在日本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吸取珍珠港的教训,取缔日本间谍机构。但是,这一举动并不彻底,还有一部分日本情报人员仍可以在美军占领机关的框架内活动。
    1952年,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扶持下,日本政府成立了“内阁总理大臣官方调查室”,又称“内阁调查室”。这个机构完全是一个情报组织,直属总理府。下设警察机关情报系统和自卫队情报系统。
    内阁调查室偏重于政治任务,旨在搜集、综合分析国内外有关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治安等方面的情报,为内阁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依据。
    内阁调查室除了本室成员亲自搜集或者要求相关部门提供信息外,还有权责成或委托社会组织,如研究机构、商社、民间社团、学术机构以及新闻界为其提供情报。这样一来,日本政府渐渐把情报网络做大,为向经济转移重心做好充足的智力准备。
    情报力量在经济领域渐渐地活跃起来。情报本身的性质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前搞情报是为了打败敌人,现在则是为了发展经济,获得竞争优势。
    有一项调查显示,从“二战”结束到日本“失落的10年”之前,日本所从事的情报活动中有90%直接用于发展经济。
    重视教育,科技立国,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再加上无可比拟的情报优势,日本顺风顺水地完成了经济腾飞的重任。
    或许,有一些小故事佐证了情报在日本经济崛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一次,日本某企业代表团到天津访问,会谈时电灯突然闪了一下,他们立即判定天津电力供应紧张。此后天津在购买日本电力设备时,日本人马上抬高价格,而且不愿做丝毫的让步。
    还有一次,日本一巨商来华推销钢材,交谈时中方外贸人员无意告知将大量进口钢材,结果这位商家借故终止谈判立即起程回国,串通西方几个主要钢材出口国,猛抬价格,令中国损失惨重。
    谈到情报,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用非法手段窃取,见诸媒体的也有很多间谍案,可是日本人的独特之处在于,根本不用非法手段,也能获取有用的情报。有人曾感叹,日本人的间谍技巧是天然的。
    其实,没有谁的情报技巧是天然的,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日本“情报立国”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日本人的心中和行动中,才会有所谓的日本人的“天然”间谍技巧。
    日本人在情报搜集方面确有独特之处,往往能在别人不关注的领域获取情报。比如,如果日本人想了解一个国家某个行业的情报,绝不会跑到这个行业的龙头企业里去,而是去那些精干的小公司。在他看来,小公司的老板都是大企业的精英骨干跳槽出来的,往往更通晓行业内幕以及一些核心技术。
    依靠这些娴熟灵活且出奇的情报艺术,日本建立了强大的经济情报网络,并将触角延伸到了世界的每一处角落。
    毫不夸张地说,有日本人的地方就存在情报战。
    开辟新战场
    日本成长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情报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情报甚至成了日本崛起神话中关键性和确定性因素。
    日本很早就建立了学习型社会,其目的是为了搜集情报,振兴经济。这样的进程从“二战”结束后不久就开始了,而且一如既往地持续到现在。
    情报系统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制定情报的规划与目标,即订立情报所服务的目的以及方向。有了具体的框架和指标以后,才涉及情报的搜集和整理。
    搜集和整理情报不是简单的事,因为情报存在着真伪和不对称性,因此需要拥有强大的学习和观察能力,才能从信息中获得有价值的情报。这既是系统的工程,也是个需要思想和智慧的过程。
    日本人擅长学习。20世纪50年代,日本派往美国和欧洲学习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人员突破了1万人,为此日本政府及企业不惜花费近25亿美元。然而,精明的日本人绝不会算错账,更不会做赔本生意。他们深知投入和产出之比应该最优化,而投资情报是最佳的捷径。
    25亿美元,不足美国科研费用的1/10,却搞到了当时西方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而且涵盖很全面,涉及各行各业,尤其是新兴产业。这么算下来,日本人这笔情报投资真是太值了。
    这种情报投资不仅是政府行为,各种大型企业、商社也通过派员到国外,搜集和获取跟技术和工艺有关的情报。企业派出去的人员往往是以留学生、研究生或访问学者的身份;他们个个善于观察与学习,能够从不同的渠道搜集情报,而且是合法的。
    日本人情报活动是“海盗式的”。在不计其数的“拿来主义”行动中,留学进修人员扮演了主力军的角色。
    美国一位资深的观察家曾描述说:“每天在羽田机场的离境登记门前,都排着成群的技术进修和考察人员在等待出国,以从事长期的调查活动。”
    千万不要小瞧这些留学生,他们身上肩负着振兴国家经济的使命。他们每到一国,便在当地广交朋友,就像一块吸铁石,不但吸来了外国的先进科技成果,也吸来了持续的人脉,为日后建立情报网络打下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二战”后头几年,日本企业界是一段困苦时期。战争创伤尚未恢复,经济萧条,百废待兴,就连大企业的董事长都以冷饭团充午饭,更别说普通的工人了;但是,就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公司仍会提供经费,把员工送到国外去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这一点很值得中国企业学习。
    不仅如此,日本人的学习能力还体现在公司内部。以日立公司为例,它订购的报刊多达3000种,其中来自国外就2000多种。西方国家的技术信息和经济信息统统瞒不过日本企业家的法眼。
    还有一例可见证日本人善于学习和重视情报。日本最大的报纸叫《读卖新闻》,每天可发行2000万份左右,这个数据远远超过中国中央级媒体单日的发行量总数。
    由于日本重视商业情报,各种职业间谍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在日本大地崛起。20世纪60年代一位美国驻日本记者说过:“仅在东京,就有380家专门窃取企业秘密的侦探机构。产业保护学院,这是一所公开宣称为日本各公司培养间谍和反间谍人员的学校。工业间谍活动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是一个令人恐怖的现实,然而折射出日本神话再度演绎背后的决定性力量—情报力的继承,发扬和延续。
    此外,日本疯狂的情报活动令它的太上皇美国很不愉快。
    美国联邦调查局向企业主管提供的不定期刊物《FBI的警告》里经常有一则重要的告诫:在与日本公司打交道时,都必须密切注意其“情报窃取意图”。在赴日本进行商务谈判时,也必须加强防范。
    这说明美国再次感受到了日本凌厉的锋芒,只不过变换了形式,以前是血流成河、灰飞烟灭的珍珠港偷袭战,现在是无处无时不在的日本情报大战。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新式战争。其实号角早就吹响了,只不过日本人吹响的是经济腾飞的号角。
    很多外国人对日本人的印象是:他们彬彬有礼,虚心好学。在你面前永远是个谦虚的好学生,一脸的恭敬,施不完的礼数。转眼就变了面孔,像贼一样大张旗鼓地从你的口袋里掏走他们想要的东西。当你要制止他们的时候,已然晚了。
    可以这么说,“二战”以后日本的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电子等新兴工业,几乎全盘来自国外。特别是转子发动机、数控机床等先进技术,都是在联邦德国、美国接近完成的情况下,通过情报这条捷径,日本抢先占领了国际市场。到头来,德、美反倒要进口日本的新产品。这绝对是可笑又可怕的一幕。
    有这样一组数字:
    1965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相当于美国的25.5%;
    1975年,日本奋起直追,将比例改写为62.2%;
    1985年,日本逼近美国,为97.6%;
    1986年,日本超过了美国。
    这是一个完美的轨迹,同样也是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日本在“二战”的废墟上再度崛起,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神话。
    直到2009年,日本仍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样的奇迹是日本情报力量的胜利。军国主义神话最终败绩,而情报大战所创造的奇迹却永远占据了世界经济史上最光彩的一页。
    日本的成功让世人牢记住一个词汇:情报。
    综合商社:无孔不入的神秘情报力量
    财阀秘史
    财阀的出现是日本历史上既独特又影响深远的一种现象。
    财阀崛起于19世纪末期。它有点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官商,但却走得更远,其组织体系、运转模式更加完备和有效。
    那么,该怎么定义日本财阀呢?
    日本经营史学家森川英正认为,财阀就是“由单一家族或者由此扩大的家族而垄断拥有的系列企业”。这只是从组织结构上说的,他忽视了财阀的政治和商业特性。
    财阀的第一大特性就是政治关联性。它是一种深具政治影响力的超级商业组织。其不可忽视的政治影响力来源于财阀跟政府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利益联合。
    它一方面为政府提供货物,充当顾问,一方面又跟政治人物建立某种特殊关系;政府利用它获得巨大的智库支持,又凭着与政府的特殊关系,从中获得巨额利润。彼此相互依赖,互为支撑。而财阀的首脑或领袖往往是身价极高的大商人或金融家。
    从某种程度上说,财阀兴起的历史就是一部日本崛起的秘史。事情还得从19世纪中叶说起,那时的世界,坚船利炮横行,依靠军事武力就能征服一个国家。那时的日本也面临着被征服的危险。
    1854年,美国依靠炮舰政策敲开了闭关锁国的日本大门,正如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叩关大清帝国一样,但结局却大相径庭。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德川幕府被推翻,资本主义兴起;而中国却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前行。
    明治维新的一个重要的结果就是,确立了天皇的权力。在这一过程中,商人和金融家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仅以三井财团为例。作为日本第一财阀的三井家族,来历非同凡响。早在17世纪末,三井家族就建立起类似于晋商钱庄票号式的金融网络,可是时间却比晋商早了100多年。更为重要的是,三井家族的命运与统治日本200多年的德川幕府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
    三井作为德川幕府的金融代理人,为德川幕府的统治贡献了不少力量,当然也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尤其是在美国叩关以后,德川幕府更加信赖三井家族,规定外国银行的所有本地业务,都要经三井家族的手办理,这使得三井家族在日本金融与商业界一家独大。
    然而,形势比人强,三井家族敏锐地洞察到了风向标的变化。
    1867年的冬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三井家族的掌门人三井三郎助内心忐忑不安,日本的局势非常严峻。天皇打出“王政复古”的政治旗号,以长洲藩和萨摩藩为首的倒幕派,正跟德川幕府进行着殊死搏斗。显然,腐朽没落的幕府败势已现。这是关系三井家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最终,三井做出决定:同德川幕府公开决裂,倒向明治天皇。就是在那个雪夜,三井让人抬着金银到皇宫去觐见明治天皇。
    他的到来纾解了天皇的困境。明治天皇想夺回权力,却苦于捉襟见肘的战争经费。金融实力庞大的三井家族又跟德川幕府打得火热,怎么把三井拉拢到自己的阵营里来,是明治天皇正在颇费心思的事情。没想到三井自己找上门来了。
    那一夜,三井跟天皇相谈甚欢。
    此后,三井大显神通,为天皇筹集了巨额的经费,有力地支持了倒幕派的军事行动。毫不夸张地说,三井家族拯救了明治政权。投桃报李,日本明治政府把经营第一国立银行国库的大权交给了三井家族。三井家族得以继续把持金融界的霸主地位。
    在明治维新中崛起的财阀中,除了三井家族外,还有安田、大仓、藤田和三菱几家。其中三菱也是颇具实力的一家财阀。
    三菱的创始人岩崎弥太郎,原是土佐藩的一个武士,后独立经商。1873年成立三菱商会。日本政府出兵台湾后,三菱被指定负责军事物资的运输。其后,三菱逐步发展为向政府提供海运交通的垄断企业,获得政府津贴,并从中赚取了大量利润。
    三井和三菱的例子说明了一个事实:财阀的崛起与日本的政治演变是分不开的。
    进入20世纪后,财阀跟政治的关系更加紧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他们用为政党提供政治资金来影响国家决策。
    其中,三井和三菱发展成为日本战前最大的两个政党—政友会和民政党的政治资金提供者。一大批财阀利益的代表者进入政府决策机构,渐渐左右了政局。
    “二战”爆发后,日本财阀的势力开始像野草一样疯长。在硝烟弥漫的战争中,财阀及其控制下的大小企业开始了一种新的职能:为陆海军的作战提供综合情报—以军事情报为主,连带着一些占领地的经济情报。
    有这样一个例子,足以证明财阀是日军的帮凶。
    日本在中国战场获得重大胜利后,打算进一步吞并东南亚。它将目标锁定马来亚(今天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但是,当地的地形多是山地和原始丛林,十分不利于大规模集团军作战。这样的情报反馈到日本国内以后,日本财阀的军工企业开始制造一种专门适合当地作战的小型坦克,这种坦克很灵活,火力又强。
    由此可知,“二战”的爆发刺激了日本重工业的发展,顺应形势,财阀开始大规模投资重工业产业,把持日本经济命脉。一些财阀利用资金实力雄厚和情报能力发达的特性跟政府结成了某种关系的同盟,在日本占领地推行殖民扩张的政策,获益巨大。
    总之,财阀的力量并没有因为“二战”的爆发而削弱,反而大大增强了。最为重要的一点:财阀和商社几乎天赋而来的超级情报能力,为战后日本的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谈到情报力在日本战后的延续,很大程度上是从财阀在战后的职能转变及其下属商社庞大而神秘的情报网络系统而言的。
    日本独特的财阀、商社及其涵盖的超级情报力,共同构成了日本战后崛起的精神密码。
    战后新生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对财阀痛下杀手,因为财阀的超级情报能力让美国忌惮。
    想想日本偷袭珍珠港,想想日本对东南亚的侵略,想想太平洋战场上一次次的殊死战斗,美国能不对日本财阀恨之入骨并毁之而后快吗?
    1945年,美国确立了对“日本在商业和生产上具有支配权的财阀进行解体的方针”。财阀被冠以“阻碍日本社会进步以及最危险的潜在战争制造者”的罪名予以取缔。
    一场声势浩大的“解体财阀”运动在“二战”后的日本如火如荼地上演了。矛头首先对准的是最大的5家财阀: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和富士。随后,范围被扩大到83家。所有这些财阀的股份都受到整肃。
    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财阀界的代表人物,其资产纷纷被冻结,也不允许他们再担任任何与财阀企业相关的领导人职务。一夜之间,日本的财阀人物从叱咤风云的风口浪尖跌落到充塞着泥与沙的深渊。
    1948年,日本通过了《财阀同族支配力排除法》。美国人通过其扶植的日本政府最终把财阀占有的企业股份分散转移到市场中去,财阀被稀释了。但是,通过这场整肃,财阀的势力就能斩草除根了吗?
    事情绝对不会那么简单。
    不可否认,财阀解体方针出台后,财阀在日本的历史上渡过了一段沉寂期和沮丧期,但日本财阀并没有消亡。
    随着国际风云变幻,财阀渐渐由被痛恨的对象转而成为美国改造、扶持的对象。借此机会,日本财阀成功地实现了战后的重生。那是一种新生,并且焕发出了较之以前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财阀能够重获新生的根源,在于美国对日本态度的转变。
    “二战”结束后,世界被划分为两大阵营,冷战的大幕开启了。出于应对中国和苏联战略同盟的需要,美国决定建设一个经济独立的日本。
    出于这样的战略考虑,美国对日本财阀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变。财阀解体的政策开始大打折扣,方针由原来的整体整肃变为只是针对右翼极端势力的财阀进行整肃。
    这场轰轰烈烈的整肃财阀的运动就这样虎头蛇尾地宣告结束。
    可笑的是,日本那些大大小小的财阀在经历了一段惶惶不可终日的时间后,终于迎来了新的曙光。现在,美国需要它们,他们又可以扬眉吐气了。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世界上有18个国家卷入了这场战争,死伤无数,朝鲜半岛焦土一片,而日本却“风景这边独好”,成了美国以及联合国军的兵工厂和战略物资、军需物资的基地。这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机会。
    同样窃喜的还有日本财阀,它们终于能够死灰复燃了。
    很快,美国对针对日本财阀解体的方针做出了调整。之前不允许新公司使用旧财阀的名称,但现在可以了;之前被分割的七零八碎的旧财阀企业,现在可以进行重组了。就这样,日本的财阀借朝鲜战争之机,实现了新生。
    1952年12月,大阪银行改回财阀阶段的名称—住友银行,成为首个沿用旧名的财阀公司。此事件说明了美国对财阀进行解体的方针只是虚晃了一招。三井、三菱和住友等旧的大财阀公司还是得以保存。
    提到“新生”,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崭新、全新、别开生面等词汇,其实不然。就像一个新生的婴儿,他是全新的不假,但他的血脉里继承或者遗传了祖先的东西。遗传是新生的根基。
    财阀的新生也是这样。它并不是割裂过去而重塑自我,而是对过去的日本政商关系的一种延续、调整和充实。它具有历史传承性。
    这种传承性具体表现在:一、政商之间密切的关系得以继承,重新组织起来的三井、三菱和住友很快恢复了对日本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重要影响;二、新财阀的政治献金是对旧财阀控制日本政党的传统的一种延续;三、财阀的代表人物并没有归入历史档案,他们或者他们的后代继续在日本政治经济两界担任要职,发挥影响。
    总之,战后财阀的新生是全方位的,同样包括了超级情报力的延续。
    庞大的触角
    财阀本身所具有的超级情报力在战后的变种,就是综合商社。
    什么是综合商社?
    很多中国人从字面上理解,都以为综合商社就像大城市里的超级市场或中国农村的供销合作社一样,里面卖各种货物,应有尽有。这样理解极其谬误。综合商社脱胎于日本财阀的产业集团,是指以贸易为主导,多种经营并存,集贸易、金融、情报、物流与协调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跨国公司形式的组织载体。
    综合商社就像一个手眼通天的巨商,通常的身份是某个财阀企业的代理商,平时代表财阀与外国人做贸易,活跃在世界经济贸易舞台上,成为跨国公司进行对外贸易和跨国经营的急先锋,为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有一项统计显示,截止到2000年末,日本政府正式认定的综合商社有18家,其中驰名世界的有9家,即三井物产、三菱商事、丸红、伊藤忠商事、住友商事、日商岩井、东洋绵花、兼松江商、日绵实业。这18家综合商社在日本国内外拥有2000多个网点,从业人员达8万多人。日本约30%的总出口额和约50%的进口额是由综合商社完成的。
    综合商社的业务主要是贸易和投资,两者相辅相成,在金融、物流、调研、咨询、市场营销等功能的支持下,通过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的情报网络有条不紊地进行。
    其实,综合商社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情报力,所有投资与贸易的机会都建立在其强大的情报运行模式基础上。
    一般情况下,综合商社在进行海外贸易的时候,先要在海外建立各种据点和办事处,进行产品进出口活动,最后形成集约化、大规模的进出口贸易集团。
    这样一种强力有效的商业模式好比一台巨大的超速运转的机器。机器没有机油的润滑,不可能运转,更不可能创造价值,而机油就是不断流动的情报。
    有人形容综合商社的情报活动,像影子一样隐没在全球的每个角落,只要有利益的地方,就能发现日本综合商社的影子。
    记得,日本海啸发生后的第三天,一家日本民间商社—野村证券在一份报告中就预测,日本地震短期内会造成日本经济产出的下降,但是会较快恢复。第五天发布报告预测,大地震将可能导致日本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下滑0.29%,但对亚洲各经济体的总体负面影响有限,日本七大商社受大地震影响也有限。三井物产等五大商社预测2011年将保持利润增长。
    商社的这些预测不是凭空而发的,而是建立在庞大的情报网络基础上综合分析而得出来的。这个野村证券的前身就是野村综合研究所—日本规模最大、研究人数最多的思想库,建有自己的“情报银行”。
    野村证券只是日本众多商社的一个缩影。类似于野村证券这样的民间商社情报机构,在日本十分常见。
    这些民间情报机构专门搜集日本经济各个产业产业方面的情报资料,涉及领域广阔,大到人类共同面临和关心的全球性问题,小到超级市场、化妆品、出租汽车等,从宏观到微观,应有尽有,为日本提供了厚实的智库土壤。
    可以这么说,日本情报立国的理念在各级商社中奉行的最为坚决,效果最为显著。九大商社都把经济情报当做自己的命根子,在情报搜集、加工处理和传递能力上堪称世界一流。
    三菱商社至今在全球有200多个办公室,每天搜集情报超过3万条;伊藤忠商社声称,自己在中国的情报资源超过许多国家政府的情报资源;“三井全球通讯网”设有40万公里的专线电信网络,可绕地球10圈。
    这样的情形令人难以想象,吃惊之余难免有恐惧的感受。可是,这就是日本综合商社的超级情报体系。
    它就像一只隐藏在深海里的巨型章鱼,拥有庞大的触角和无法餍足的欲望,可以自由地伸缩到大海的任何领域,吞噬一切竞争者,只要它愿意。
    总结综合商社的情报系统,有四大特点:
    第一,准确及时。情报具有时效性,具有空间和时间的不对称性,因此,情报必须要准要快。商社的情报人员一半都会把当天所进行的事情,包括具体行程,跟谁吃了饭,餐桌上都聊了些什么,事无巨细都要写成报告,发送到总部。
    第二,协调共享。这条特性具有日本特色。如果是在中国,同行是冤家;而在日本,情报不仅在内部共享,还在外联企业、供应链企业,甚至是不同的财团之间共享。毫不夸张地说,这种事只有日本人才能做到。
    第三,专业性。专业性很重要,没有专业处理过的情报不叫情报,而叫信息。如何把林林总总的信息提炼成有价值的情报,这就需要足够的专业技能。如果不专业,时刻都有发生误判的可能,结果可能很严重。
    第四,连续性。日本商社的情报系统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既不是零零散散,也不是断断续续,而是有着明确的情报规划、目标以及清晰的情报战略。
    日本商社的这些特性,支撑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
展开
目录
序言 一场情报战争已经打响
第一章 日本强盛:
全球唯一的情报帝国
偷袭珍珠港:
另一场战争的胜利
情报力量传承:
日本崛起神话继续演绎
综合商社:
无孔不入的神秘情报力量
日本VS瑞士:
全球钟表行业的惊天逆转
大国的缺失:
虚弱的中国情报软实力

第二章 各领风骚:
卓越情报成就无双传奇
Facebook:
社交网络公司上演IPO神话
苹果帝国:
情报第一,创新第二
IBM:
无敌情报跨越物联网时代
微软:
与霸主相匹配的情报力
麦当劳VS肯德基:
洋快餐情报对决,伯仲难分
海尔:
情报战略造就白色家电之王

第三章 阿喀琉斯之踵:
羸弱不堪的情报命门
诺基亚没落:
手机帝国颠覆于情报失聪
互联网植物人:
被误诊的情报战略
百年柯达沉没:
羸弱之躯难抗情报重任
瘦肉精代名词:
忽视情报终酿罪恶之果
蒙牛危机本质:
正面突围之策是情报
占领淘宝风波:
情报管理也是核心竞争力
并购宏图:
大战略尚需大情报
上汽收购双龙:
知己不知彼的高昂学费

第四章 华为海外并购:
冬天在哪里
TCL并购之路:
鹰之重生靠什么
联想收购IBM:
不用"联想"的失败定局

第五章 决胜海外:
一张亟待绘制的风险情报地图
走出去:
直面更为扑朔迷离的风险环境
铁矿石谈判:
为何受伤的总是我
贸易壁垒:
百步神拳无影掌
反倾销:
我们自己打倒自己
情报风险地图:
国家级风险情报战略举措

第六章 情报力决策:
飞跃企业风险重灾区
时代变迁:
精英决策,英雄气短
专家决策:
并非是集体智慧真正启用
奇正相合:
完美情报决策模式融合
超级情报力: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第七章 情报管理:
跨越时代的大情报战略
挥不去的偏见:
走过半个世纪的情报误区
移动互联:
全新时代的情报革命
大雪无痕:
情报闭环管理流程
云计算:
情报应用的最终救赎
情报反击战:
一场没有打响的战争
聚合裂变:
情报光速传递 引爆巨大危机

第八章 智库的力量:
情报库与智慧库的完美演绎
智库:
超越国家的智慧
超级智库:
力量不仅存于智慧
恐龙智库:
移动互联时代的卓越智库
万世谋者:
有情报,无风险
跋 超越珠峰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