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探索阶段(一九五五一一九六一)
50年代中期,城镇日益增多的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学、就业,而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合作化运动正需要大批有文化的青年。50年代末期国家又处在精简职工、压缩城镇人口中,于是,动员城镇中小学毕业生回乡、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便应运而生。
当时,国家对城镇知识青年下乡问题,没有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均由地方自行安排,基本上属于投亲靠友和随父母全家回乡落户。有少数地区试办跨省区下乡。创办青年垦荒队,则是各级青年团组织发动的,后来逐步纳入了地方政府部门管理。
在整个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程中,这个时期是为大量中小学毕业生寻求出路的一个探索阶段,重在舆论倡导,摸索实践经验。
一九五五年
“一五”计划要求实现3868万亩开荒任务
【三月二十一日至三十一日】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同年7月,由国务院提请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审议批准,并颁布实施。这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大步骤。 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发展农业生产,保证用粮的需求,“一五”计划要求实现3868万亩的开荒任务。李富春副总理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代表国务院所作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指出:“农业生产供应全国人民的食粮,同时,用农产品作原料的工业产品,在目前又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而且进口工业设备和建设器材所需要的外汇,大部分也是农产品出口换来的。因此,发展农业是保证工业发展和全部经济计划完成的基本条件。”他又说:1953年和1954年两年的农业生产都由于灾荒没有完成原来拟定的增产计划,就增加了五年计划后三年的增产任务。因此,要达到上述指标,还必需作很大的努力。为此,还要把开垦荒地作为一项长远规划来进行部署。”他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应该积极地进行宜耕荒地的调查和勘察,完成1亿亩以上荒地的勘察工作,至少完成4000万亩到5000万亩荒地开垦的规划设计工作,为第二个五年计划大规模地开垦荒地做好准备。”
青年团中央决定筹组青年志愿垦荒队
【四月八日】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处于4月间派出中国青年代表团赴苏联学习共青团的工作经验,此行,对苏联共青团组织城镇青年远征垦荒、建设共青城的情况作了考察。6月24日,青年团中央书记处将《关于苏联开垦荒地的一些情况的报告》报送中共中央。6月27日,中共中央转发了这个报告,在批示中指出,这个报告“很有参阅价值”。
青年团中央书记处的报告说:1954年,苏共中央决定,两年开垦2800--3000万公顷土地,主要是在哈萨克共和国和阿尔泰边区,其他则分布在伏尔加河下游和西伯利亚各州。共投资70亿卢布,在,三四年内可以偿还国家投资。1960年以后,可增产粮食3000万吨。主要是由共青团动员城镇的团员和青年参与。从1955年开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共有2.74万人前往垦荒建场。从城镇动员人力到农村生产,是苏联目前总的趋势。由于全苏人民把开荒当做了全民的事业,才能在最短期间内,完成了大规模的开荒任务。
同年8月,青年团中央书记处会议根据中央的精神,借鉴苏联的经验,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向荒山、荒地、荒滩进军”的活动;有重点地组织青年志愿垦荒队。青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耀邦说,开荒的大风暴还没有来,但大风暴之前必然有闪电。北京可以带头,榜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只要我们首先把垦荒队搞起来,就能带动许多城市青年下乡。
积极引导家居农村的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
【四月十九日】中共中央批转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关于组织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农业劳动和进行自学的报告》。《报告》对家居农村越来越多的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不能继续升学或在城镇就业,必须回乡参加农业生产或自学的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措施。中共中央在批语中说:“这在1955年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一件相当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因之,各级党委必须继续重视和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继续在广大群众和青年学生中进行深入的宣传教育,继续批判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剥削阶级思想,树立劳动光荣的社会舆论和尊重劳动的社会风气。
为了加强劳动光荣的宣传教育,做好知识青年的回乡工作,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继续动员初中和高小毕业生从事生产劳动》的社论。5月22日,中央宣传部又颁发了《关于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劳动生产的宣传提纲》。从此,加强劳动教育被提到了中小学的教育日程。
中共中央转发农村工作部关于垦荒问题的报告
【五月】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向中央报送《关于垦荒、移民、扩大耕地、增产粮食的初步意见》,中共中央同意并予以转发。这是为实现“一五”计划垦荒要求所作出的一项具体部署。青年团中央书记处认为“青年团在开垦荒地的巨大工作中应起积极的突击队的作用,应当承担动员青年参加开荒的任务,”并表示“我们决心努力担负起党所交付的光荣责任。”
第一支垦荒队赴黑龙江省萝北县创建“北京庄”
【八月五日至三十日】北京青年率先响应组建远征垦荒队的号召,青年团北京市委选择了杨华、李秉衡、庞淑英、李连成、张生等5名郊区优秀青年作为发起人。8月9日,发起人正式向青年团市委递交了申请书。8月12日,青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耀邦和青年团北京市委领导人接见发起人,批准了他们的请求,并共商建队、选址和垦区发展等问题。
8月16日,《北京日报》等首都报纸披露了这一消息,在全市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纷纷报名申请,情景十分感人。许多青年捐款捐物表达支持的心愿,仅10天就收到6969.4元捐助款。青年团市委用这笔钱帮助垦荒队进行必要的农用、民需的装备。与此同时,黑龙江省和有关市、农场为之作了大量迎接准备。
8月25日,青年团北京市委在众多报名者中遴选60名优秀青年组成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男队员48人,女队员12人)。调南苑区团委陈启彬任党、团支部书记,杨华任队长,其他4名发起人为副队长。
8月30日,北京各界1500人为垦荒队举行了隆重的欢送大会。会上,青年团北京市委第二书记王照华称赞他们为首都青年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组建了祖国第—支垦荒队。青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耀邦作了《向困难进军》的讲话,号召他们用“忍受、学习、团结、斗争”的精神克服困难,在荒原上安家落户,多做贡献。随后,他代表青年团中央将一面“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大旗授予垦荒队队长杨华。
新中国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在祖国北疆创建的“北京庄”,历经风雨在萝北县荒原上站立起来了,他们成为今日萝北县共青农场的奠基人和建设者。
《人民日报》就中小学毕业生从事生产劳动发表社论
【八月十一日】 《人民日报》发表《必须做好动员组织中小学毕业生从事生产劳动的工作》的社论。社论指出,今年暑假全国将有57万余名初中毕业生和236万高小毕业生不能升学,还有一些往年没有考上学校或者没有找到职业的学生,都要求解决就业或学习问题。然而,国家目前还不可能拿出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满这种愿望。因为,新中国成立的时间还短,还不可能马上就完全解决城市的就业问题。如果国家用分散经济力量的方法把每个人的职业都包下工业的发展就要受到挫折。必须指出,家在城市的中小学毕业生中有一部分人目前的就业问题是有一定困难的。但也要看到,随着工商业的日益发展,初中和高小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会逐步改善的。目前农村正在大力开展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农业增产运动,需要大量吸收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和政治觉悟的青年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和互助合作运动。农业生产对于中小学毕业生的容纳量是十分巨大的,现在需要量很大,以后的需要量更大。
社论在分析“人人要工作”的社会舆论时说,首先,家在农村的中、小学毕业生,一般不应有所谓“就业”问题。当他们在中小学毕业以后,如果没有思想障碍,他们完全可以回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而家居城镇的中小学毕业生,目前如考不上学校,又找不到职业,就应该进行自学,等待机会就业。各地青年团组织应该积极组织和帮助他们做好自学的工作,或者帮助他们转到农村参加生产和工作。
国务院要求停止从社会上录用新职工
【八月二十二日】国务院就控制各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增长和加强劳动力管理问题发出指示。决定自1955年下半年起,中央各部及各省(市)人民委员会所属企业、事业单位除在现有职工总人数(包括归口安排的私营工商从业人员)进行调剂外,应停止从社会上录用新职工。
毛泽东发出中小学毕业生到农村去的号召
【九月至十二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主持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并为此书写了许多按语。在《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段斗争》一文的按语中,提出:“全国合作社,需要几日力人当会计,到哪里去找呢?其实人是有的,可以动员大批的高小毕业生和中学毕业生去做这个工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