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想象力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6693340
  • 作      者:
    杨雪冬主编
  • 出 版 社 :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目前,资本主义扩张主导着全球化进程,并且在诸多领域深刻地打上了它的烙印。但随着交往与联系的扩展及深化,社会的价值、其存在的广度以及实现的多种形式日益凸显出来,社会成为人们抵抗资本扩张与渗透的最后壁垒以及采取集体行动的道义诉求。社会的复兴给社会主义的再生提供了新的机遇。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社会结构的高度多样化和社会意识的高速世俗化,我们已经陷入后现代状况之中,通过阶级动员等传统方法无法为社会主义的重新制度化找到出路。社会的复兴与后现代的消解考验着社会主义的想象力。
展开
作者简介
    杨雪冬,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博士。先后毕业于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访问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全球化、中国地方政治、政治学理论。代表性著作有:《全球化:西方理论前沿》(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市场发育、社会生长和公共权力构建:以县为微观分析单位》(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全球化》(台北扬智出版公司,2003年);《风险社会与秩序重建》(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主编《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想象力》(重庆出版社,2009年)。
展开
内容介绍
    全球化的推进,使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世界范围内不平等与苦难的存在,这无疑是社会主义复兴的道德基础和现实条件二但是,社会主义遭受过制度性失败并且长期被各种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妖魔化使得这种复兴依然步履艰难。社会主义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形式重新出现在世界面前,既不是一个一次性回答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无解的难题,而是一道需要不断求解的方程式,必须依靠所有信奉社会公正道义的人们的集体实践。这种实践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政治斗争,而是包括了日常生活、制度实践、意识形态改造等多种内容的实践,因为只有社会革命才是真正的革命,才能影响到人类知识和人类生活中的任何领域,哪怕是最生僻的领域。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全球化的缺陷
    托夫勒夫妇在谈到目前的全球化讨论时指出,迄今为止我们听到的要么是国家主义的煽动性言论,要么是一些经济学家被少数国家和企业所利用而发表的自私自利的驳斥性言论。他们认为,在现在的讨论中存在着五个关于全球化的神话,它们蒙蔽和扭曲了对于全球化的全面认识。这五个神话是:全球化等于自由化;全球化不可避免;全球化将在经济各个领域均衡发展,从而创造出一个“平等的活动平台”;全球化将扼杀民主主义;全球化对任何人都是一件好事(或坏事)。客观地说,无论是全球化的赞美者还是全球化的反对者,所讲述的都是“片面的全球化”。全球化并非如一些全球主义者所赞美的那样,普世皆惠,万物共荣;也不像某些反全球化运动者所鼓吹的那样,会给人类带来万劫不复。但是,在全球化已经成为主流话语甚至信仰的今天,清醒地分析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新老问题,无疑更能使我们把握住全球化进程的方向。
    近年来,一些严肃的西方学者也开始关注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其中典型的是曾经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他在者为杨雪冬。
    ……
展开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全球化的缺陷
第二章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之镜
第三章  全球化当中的马克思——全球化的双刃剑
第四章  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概念的全球化
第五章  全球化与“北欧模式”:以瑞典为例
第六章  全球化与德国社会民主党
第七章  全球化与法国社会党的改革
第八章  全球化与苏联改革
第九章  全球化与拉丁美洲的左派
第十章  全球化进程与古巴改革
第十一章  全球化与越南的定向社会主义
第十二章  全球化与国家发展:中国革命的视角
结论  社会的复兴、后现代状况与社会主义的想象力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