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81861
  • 作      者:
    洪晓楠等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具有基础性、交叉性、哲理性、现实性、综合性的特点,内容主要涵盖科学与人文综合研究的诸多方面。举凡涉及科学、人文及其关系的内容,均收入这套丛书,以期实现“文理渗透、中西融汇”,促进我国科学与人文的交融发展。
展开
作者简介
  洪晓楠,男,1963年生于安徽桐城。现任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市哲学学会理事长,辽宁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大连市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大连市政协委员。安徽师范大学理学学士(1985)、哲学硕士(1991),大连理工大学哲学博士(2006),北京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1995~1996),美国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2)。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主要研究领域: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哲学、科学技术哲学、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在海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要学术著作有:《文化哲学思潮简论》《当代中国文化哲学研究》《科学文化暂学研究》《科学文化暂学的前沿探索》《哲学的文化转向》《文明城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自然科学》。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大连市优秀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教学科研成果曾获省部级奖励10余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采用宏观整体研究与微观个案分析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科学地比较、站在发展的高级阶段回顾历史等研究方法。分析当代西方现代化与现代性思潮、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帝国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等社会思潮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晌。揭示其实质、分析其流变、吸收其合理成分。纠正其偏颇、批判其错误、考察其影响,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展开
精彩书摘
  (1)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的表现
  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法人资本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它体现了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资本主义所有制经过这些形式的演变,资本占有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
  第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主要有:职工参与决策制度;终身雇佣制度;职工持股计划;社会福利制度。当代西方国家在分配领域的这些变化,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于其分配关系的新调整,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由此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第三,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是:传统的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实现了从传统劳动方式向现代劳动方式的转变。
  第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它与市场机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变化,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
  第五,政治制度的变化。主要表现是: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成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中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
展开
目录
丛书总序
导论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嬗变
一、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嬗变的宏观考察
二、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嬗变的微观分析
三、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
四、研究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意义

第一篇 当代西方现代化理论与现代性思潮研究
第一章 当代西方现代化思潮
一、现代化思潮的理论来源
二、现代化思潮的现实背景
三、现代化思潮的理论观念
四、现代化理论的新发展
五、对现代化思潮的反思
六、现代化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章 安东尼·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
一、安东尼·吉登斯其人其说
二、对现代性的“多元制度”分析
三、对现代性的动力分析
四、对现代性的特征分析
五、安东尼·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评析

第三章 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
一、乌尔里希·贝克其人其说
二、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系统分析
三、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评析
四、风险社会理论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第二篇 后现代主义哲学与文化思潮研究
第四章 后现代主义哲学与文化思潮
一、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二、后现代主义哲学与文化思潮的“谱系
三、后现代主义的理论特征
四、后现代主义哲学与文化思潮评价
五、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第五章 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哲学比较研究
一、后现代语境中的马克思哲学
二、马克思哲学的后现代意蕴
三、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

第六章 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研究
一、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想渊源
二、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评析
四、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第七章 西方“终结论”思潮研究
一、西方“终结论”思潮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渊源
二、西方“终结论”思潮的主要理论内容
三、西方终结论思潮的评析
四、西方“终结论”思潮与当代中国

第三篇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潮研究
第八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况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特质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成就与不足
五、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启示

第九章 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思想研究
一、雷蒙德·威廉斯其人其说
二、雷蒙德·威廉斯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思想评析
四、雷蒙德·威廉斯文化思想的启示

第十章 道格拉斯·凯尔纳的文化批判理论
一、凯尔纳文化批判理论思想渊源
二、凯尔纳的文化批判理论
三、凯尔纳文化批判理论评析
四、凯尔纳文化批判理论的启示

第四篇 后殖民主义思潮研究
第十一章 后殖民主义思潮概述
一、后殖民主义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后殖民主义思潮的理论渊源及其代表人物
三、后殖民主义发展的历史
四、后殖民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五、后殖民主义思潮的特征
六、后殖民主义评价
七、后殖民主义、全球史观与中国语境

第十二章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研究
一、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萨义德的东方学思想和文化帝国主义理论
三、汤林森的文化帝国主义理论
四、文化帝国主义理论评析
五、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第五篇 全球化思潮研究
第十三章 全球化思潮
一、全球化研究兴起的背景
二、什么是全球化
三、西方关于全球化的主要理论
四、全球化思潮评价
五、对全球化思潮的哲学反思
附录 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思潮研究(纲要)
一、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
二、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的微观考察
三、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的宏观审视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