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平等的范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52876
  • 作      者:
    王立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br>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是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我国理论法学领域的唯一重点研究基在地。<br>    2002年,中心的法学理论学科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2004年,以中心为基础和依托,以法学理论学科为核心,联合经济学、政治学、国际政治等学科设立的吉林大学法律与经济全球化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被确定为98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2007年,经过教育部的验收评估,中心法学理论学科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成果获得通过,并同时被教育部批准继续成为新一轮国家重点学科进行建设。2007年,以中心教师为主体的吉林大学法学理论学科教学团队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教学团队。<br>    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建成全国领先、并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理论法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学术交流中心、信息中心的咨询服务中心。<br>    什么是平等?思想中的现实、时代性的理论反思、当代政治哲学的回答<br>    ——著者
展开
作者简介
    王立,男,四川省通江县人,哲学博士,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西方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
展开
内容介绍
    《平等的范式》适合从事法学、哲学研究的相关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阅读。在现代性的政治哲学话语中,平等同自由——起被塑造为最重要的政治价值。何谓平等?历史的境遇和时代的要求决定了平等的内涵。在当前社会,不平等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当中的财富和收入差异上。针对于此,当代思想家提出了不同的平等范式、建构了不同的平等理论、确立了不同的实践原则来解决经济的不平等。不同的理论范式为我们审视西方的平等理论提供了不同的理论路径,《平等的范式》从这些平等范式中获得关于平等的基本观念,如实质平等和形式平等、自由与平等、平等的限度以及平等所体现的现代政治理想。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新自由主义平等诸范式<br>    如果说20世纪西方政治哲学的兴起是以新自由主义的诞生为标志,那么新自由主义的诞生则是以1971年罗尔斯《正义论》的出版为标志。罗尔斯是新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其《正义论》的出版,引发了西方哲学的一场大讨论,其讨论的主题就是平等。罗尔斯哲学实现了西方政治哲学主题范式的转换,他的平等观念及其思想成为这场讨论的重心和焦点。新自由主义力图解决经济上的不平等,即解决收入和财富的巨大差异问题。罗尔斯提出了解决不平等的理论范式,即“民主的平等”,继此之后,新自由主义的大师诺齐克、德沃金也分别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平等理论范式,即“机会平等”与“资源平等”。新自由主义的“平等范式”成为新自由主义解决平等问题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指南。<br>    第一节  民主的平等<br>    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认为,在启蒙政治价值的体系中,没有什么比平等在当代显得更重要了。平等问题的提出,不仅是对启蒙哲学的回应——实现人类的解放,也是对时代状况的理论表述——福利经济学的哲学话语。罗尔斯生活的年代,美国的民权运动如火如荼,人们对政治权利的争取和维护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美国宪法所保障的平等权利并没有落实,而经济上的不平等对启蒙哲学希望的工业革命更是巨大的讽刺。工业革命创造和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理应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自由和富裕,但是,许多人并没有摆脱贫困,相反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弱势群体更加被边缘化。罗尔斯认为,所有的不平等在于整个社会基本结构和社会分配政策的不公平。因此,如何在社会正义的框架内建构起平等的理论,成为新自由主义是否能完成启蒙任务的重要标志。
展开
目录
总序<br>导言<br>第一章 新自由主义平等诸范式<br>第一节 民主的平等<br>第二节 机会平等<br>第三节 资源平等<br><br>第二章 平等范式的竞争<br>第一节 什么是正义<br>第二节 国家与再分配<br>第三节 程序证明<br><br>第三章 平等范式的挑战<br>第一节 自由主义的困境<br>第二节 复合平等与简单平等<br>第三节 共同体与善<br>第四节 整合与包容<br><br>第四章 平等的限制<br>第一节 责任限制<br>第二节 权利限制<br><br>第五章 平等范式的理想<br>第一节 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br>第二节 自由与平等<br>第三节 平等与解放<br>结束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