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公共安全是指因地震、火灾、风灾、洪水、地质灾害、公共卫生等形成的天灾事件,以及由于安全生产、交通安全、技术事故、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形成的人为事件。根据公共安全危机的引发因素,可以分为自然灾害、技术事故和人为灾难。从事件的领域来看,有城市生命线系统、城市建筑系统、公共卫生系统等。
国内外城市灾害的大量事实表明,现代城市灾害具有明显的叠加性和链状特征,常常以群发的形式出现。当一种主灾害发生后,直接会导致另一种灾害的发生,后一种灾害称为“次生灾害”。上海城市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和财富密度极高,不仅可供转移和避灾的空间狭小,而且生命线工程的易损性大,城市一旦发生公共危机,往往会产生灾情的连锁反应和放大效应。
一、城市的自然灾害风险
(一)饮用水安全
饮用水安全问题是中国城乡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中科院在《2007科学发展报告》中指出,中国城乡饮用水安全总体形势不容乐观。目前中国有3.2亿农村人口饮用水不安全,其中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超标。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从2001~2004年,中国共发生水污染事故3988起,平均每年近1000起,每天2~3起。根据2007年第二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结果,目前饮用水水源有35.6%不达标。长三角、珠三角等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镇都由于水源地污染导致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
上海城市不断增长的水消费成为威胁城市安全的重要因素。2000年以来,上海城市供水量每年以20万立方米/日以上速度递增,夏季高峰用水连年突破历史记录。目前,全市最大日供水量已突破970万立方米/日。按此速度,上海将很快成为中国首个日供水量超过千万立方米的城市。
上海城市用水80%取自黄浦江,部分水源来自太湖流域。由于600多年的发展,黄浦江既是泄洪河道,又是饮水走廊,更是城郊日常排水的通道。引、排水混淆不分,饮、用水混淆不分,缺乏总体规划,城区不断扩大,郊区城市化程度提高,全市2.2万公里的河网,把大量污染源汇注黄浦江。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上海市内主要河流的水质污染状况依然十分严重,主要以有机物污染为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