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资本主义理解史.第四卷,经济哲学视域中的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4057419
  • 作      者:
    张一兵主编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要支撑起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除了经济、制度、科技、教育等力量之外,还需要先进的、强有力的文化力量。凤凰文库的出版宗旨是:忠实记载当代国内外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为推动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丰富的实践总结、珍贵的价值理念、有益的学术参考和创新的思想理论资源。
  凤凰文库将致力于人类文化的高端和前沿,放眼世界,具有全球胸怀和国际视野。经济全球化的背后是不同文化的冲撞与交融,是不同思想的激荡与扬弃,是不同文明的竞争和共存。从历史进化的角度来看,交融、扬弃、共存是大趋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总是在坚持自我特质的同时,向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吸取异质文化的养分,从而与时俱进,发展壮大。文库将积极采撷当今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以为,斯威齐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是与其内在方法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①在他看来,所谓的“本质”和“抽象”都不过是研究者的一种假设,只有经过具体经验材料的核实才能证明其自身的正确性。从这一方法论出发,他必然会把马克思的这一规律视为一个有待验证的假说,也就是说,要想证明它的正确性,只须回到经验材料即可。他不仅是这样想的,而且就是这样做的。他一方面通过逻辑推理和反证法寻求马克思这一规律的逻辑破绽,另一方面又从经验中抽象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会带来剩余价值率的提高”的经验性结论来反驳马克思的这一规律,最终将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判定为一种在错误的假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时剩余价值率保持不变)下所得出来的错误结论,一种必须抛弃的主观“趋势”。显然,斯威齐严重误解了马克思科学抽象的方法论以及这一“趋势”的真实含义。在马克思看来,这一趋势规律并不是研究者的一种主观想象,而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所决定的“一种不言而喻的必然性”。马克思指出:一般利润率日益下降的趋势,只是劳动的社会生产力的日益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所特有的表现。这并不是说利润率不能由于别的原因而暂时下降,而是根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证明了一种不言而喻的必然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中,一般的平均的剩余价值率必然表现为不断下降的一般利润率。②
  ……
展开
目录
主编的话
导言
第一章 消费不足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保罗·斯威齐早期对资本逻辑的批判
第一节 从历史本质论到历史运作论:“资本主义”的理解历程
一 经验抽象还是科学抽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起点
二 商品生产与拜物教批判: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开始
三 劳动力商品与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的历史本质论
四 保罗·斯威齐失去了什么?
第二节 错误与真理并存:斯威齐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评判
一 理论的假定:斯威齐对马克思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的批评
二 转型问题上的“半吊子革命”与劳动价值论
三 对斯成齐的批判性反思
第三节 从危机到发展:《资本主义发展论》的历史意义
一 过度积累与消费不足:斯威齐的危机理论
二 危机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的反思
三 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第二章 经济剩余与资本主义的危机
——保罗·巴兰与保罗·斯威齐对“垄断资本主义”的批判
第一节 从“传统马克思主义”到后马克思思潮:政治经济学的流变
一 从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结构的转型
二 “经济剩余”的幻象: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和生产逻辑的遗弃
三 剩余价值理论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化
第二节 经济剩余的政治经济学:垄断资本的不合理性
一 用“经济剩余”取代“剩余价值”
二 经济剩余吸收困难:垄断资本主义趋于停滞的客观依据
三 意识形态的神话:垄断资本主义的谎言
第三节 社会革命何以可能:意识形态对日常生活的统治与
主体向度的沦丧
一 国家角色的重新审视:政治工具、经济调节与意识形态功能
二 “告别无产阶级”: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革命主体的“和平演变”
三 不能承受之“轻”:科学技术对工人的“奴役”
四 从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到不发达国家的贫苦大众:革命主动权的转让
第四节 线性发展观的破裂与不发达国家理论
一 巴兰提出“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背景
二 经济剩余的“单向转移”:资本主义发达和不发达的一般历史根源
三 落后国家的社会结构及其救赎之路

第三章 “发展的长波”与资本主义的本质矛盾
——曼德尔对“晚期资本主义”的批判
第一节 在科学抽象与具体历史之间:方法论的视角
一 马克思的“科学”方法
二 中间环节: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中的若干自主变量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中间环节何以存在?
第二节 晚期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及其内在局限
一 第三次技术革命与晚期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
二 资本的国际集中及其内在缺陷
三 持久的通货膨胀与晚期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终结
第三节 晚期资本主义的国家与意识形态:一种批判的视角
一 晚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日趋膨胀及其危机
二 技术理性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批判
三 晚期资本主义的危机及其出路

第四章 调节模式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转型
——法国调节学派米歇尔·阿格里塔对资本逻辑的解读
第一节 劳动过程的嬗变与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自我调节
一 方法论起点:非历史性的交换关系
二 阶级斗争与劳动过程的嬗变
三 在抽象与具体之间:一种理论困惑
第二节 消费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再生产
一 工资形式的吊诡及其演变历程
二 消费模式的资本主义生产
三 “消费社会”的解读路径:鲍德里亚、阿格里塔与马克思
第三节 货币的统治与资本主义的幸存
一 作为权力的货币
二 作为权威的货币
三 金融危机与资本主义的幸存

第五章 “绿色的希望”与“着了魔的世界”的解构
——法国调节学派阿兰·利比兹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与超越
第一节 着了魔的世界:一种“辩证”的解读
一 《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哪个更重要?
二 着了魔的世界:一个坚固的世界
三 关于着了魔的世界的矩阵分析及其危机的可能性
第二节 福特制之后:我们走向何方?
一 当代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结束
二 我们为何必须另起炉灶?
三 我们该走向何方:一种社会建设的理论纲要
四 基于生态维度的社会改造理论:福斯特、奥康纳、利比兹的比较研究
第三节 政治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的未来
一 政治生态学中的生态维度
二 政治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家族相似性”
三 政治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差异
四 政治生态学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未来?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