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性的:认同的展现服务于物质方面目的或政治目的,人们根据该目的而对认同进行筹划和考量。
上述这些模式实际上与关于族性性质的原生论观点并不相悖。为了阐明这一点,我们可以说某个人可能会具有一种归属性的(ascribed)族裔认同,这种认同深深地铭刻在此人的人格和生活经历中,但此人仍旧感觉到在某些情境下可以有目的地展现其族裔认同。
朱迪思·纳嘉塔
现在要参考的这些不同观点在朱迪思·纳嘉塔(JudithNaga-ta)的著作中可以找到,她的著作是在格尔兹、格拉泽尔和莫伊尼汉的著述发表不久之后完成的。格拉泽尔和莫伊尼汉他们自己对族性的原生论和情境论观点进行了区分。但他们在这么做时,对“原生的”这一术语进行了漫画式的描述,仿佛它意味着社会的永久性分野,几乎不可避免地成为分裂和冲突的源泉(Glazerand.Moynihan1975)。我们在下一章中对格拉泽尔和莫伊尼汉做详细的评析,证明这种漫画式观点是错误的。他们称族性不是关于“将人类划分为固定部分的分野”。
出现的结果是“原生的”先于社会的观点与情境论观点相对立,情境论认为族裔纽带是由社会情境和外部力量决定的,随这些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换言之,人们是否认为族裔纽带是重要的,不是取决于这种纽带本身的性质,而是考虑和筹划的结果,人们考量在“这些情境下”族裔纽带是否会被唤起,对其加以利用或遵照其行动。纳嘉塔(1981)巧妙地指出了“原生论”的批评者急于用所谓“情境论”观点取而代之的一个原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