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自己的人生,应该选择怎样的方向?借鉴什么类型的智慧?
如果想在现在的中国经营自己的人生资源,进而推广到自己的家族利益,那么,从中国古来的社会价值观流变中找到要点和情结,是最明智的正道。
人总是慢慢变老的,但较之宇宙的光芒,人生则如朝露萤火,转瞬即逝。所以中国人自古就勉励自己的辛勤诚意,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于是,有志事业的人夙兴夜寐,百折不回,勤奋经济,创造属于自己与社会的财富,这是符合自然法则与社会规律的。
所以,孔子敬鬼神而远之,庄子不将有限的生命思考无涯的未知。中国人的生命最终存在于一种世俗化的大氛围中,柏杨称之为酱缸文化——但柏杨忽略了,酱缸里也是有层次的,酱缸里也是有精华的。正因为崇实,所以不够浪漫,但也正因为崇实,我们的文明代代相传,民族屡败屡战,中国人的很多对手都已经成为历史的遗迹,中国人却还自强不息、天天向上地活着。
孙悟空曾经达到自由王国的境界,但最高统治者不惜依靠外援镇压了他,将他洗脑改造“成佛”;诸葛亮以“当时最高的智慧”,企图扭转乾坤,终告星殒,最后只能托梦给邓艾,求他不要伤害蜀汉的无辜;一百单八颗煞星聚首梁山泊,震动了天子的帝祚,最后不是照样大军一到,便受招安,听命去剿方腊?
《红楼梦》以来,到今天,除了一些革命浪漫主义作品,都被嫁接上光明的尾巴之外,一般作品里就都充满着悲壮的叹息。人类产生社会到现在,最强有力、最耐久的事物只有两样:思想和权力。但思想也很少能够达成家族的传承,很多长于思想的个体,他们传承给自己后人的恰恰不是思想,而是影响、利益、权力甚至特权,比如孔子,或者马丁·路德·金。至于权力的传承就更脆弱,“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实,能把家学传五世的,本身就已经是凤毛麟角之事。
那么,思想与思想间,思想与权力间,权力与权力间,都是如何通过转化而守恒,乃至光大的呢?这是本书最重要的一个主题。对于现在的中国人来说,这也是最切要的一个课题。
思想与权力的经营与转换
思想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科学技术,二是文化艺术。权力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政治特权,二是资源财富,三是道德影响。世人所追逐的,大抵不超过这五个方面的实惠与进步,或以最小的代价完成其间的转换。
而很多半途而废或事业中衰者的叹息,往往在于他们没有实现将自己的资源转化为其他方面的实惠。生命短暂,来不及了,还是他没有人生资源的布局意识?
我们评价很多功成身“退”者,赞赏他们急流勇退,见好就收,殊不知他们是化整为零,以退为进,改变了自己手中资源的存在方式。他们不是善于保护自己,而是善于经营自己,善于在自己掌握的经济资源、政治资源、人际关系资源、文化资源与社会影响资源之间腾挪运作、左右逢源,而要完成这些运作,又必得在通盘经营的大战略之外,构建有利于自己的环境,比如自己核心团队的构建与完善、核心社会关系的理性成长等等。
完成这些运作,其关键点在于,要尽早地确定自己在通盘经营中的定位,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自己应该干到什么时候,什么火候。
反之,人生悲剧性的最大根源,即在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物质与欲望甚至思想却都是无限的。P002-00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