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人口政策60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10135
  • 作      者:
    田雪原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邀约大家,纵论中国国庆60周年献礼,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国庆60周年献礼。
展开
作者简介
    田雪原,满族,1938年8月出生,1964年8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64年8月-1979年4月在国家教育部等国家机关工作,1979年4月-1982年5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人口经济研究,1982年5月-1983年6月在美国东西方中心作高级访问学者,1984年4月-1998年12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中心)所长(主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主要社会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全国社科规划人口学科组长,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国家人口计生委专家委员,国际人口科学联盟(IUSSP)成员等。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表《新时期人口论》、《大国之难——当代中国的人口问题》、《人口学》等专著23部(含主编),《为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翻案》、《论人口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论文500余篇(含30多篇英、俄、日文),研究报告30余篇,本人独自撰写在500万字以上,论文代表作收集在《田雪原文集》一、二、三、四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持国家重大、重点项目6项,与联合国人口基金、美国、日本合作项目5项,在人口理论拨乱反正、人口发展战略、中观人口控制与社区综合发展、家庭经济与生育、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发表了有独到见解和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和美、日、荷、比、澳等国作学术报告多次,受到普遍好评和重视。1984年被授予首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1991年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IBC)授予“国际知识分子名人”颁发证书并在《成功的人》中作了业绩介绍,1995年美国传记协会(ABI)载入“世界五千名人录”颁发证书并作了事迹介绍,1996年获中华人口奖(人口最高奖),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00年获国家图书奖,2003年获第六届中国民族图书奖一等奖。科研成果中,还有十多项获部委级特别荣誉奖、一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人口政策60年》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介绍了中国人口政策的制定背景、影响因素、预期结果等。《中国人口政策60年》有助于人们消除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误解。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在三十多年从事人口科学研究过程中,笔者分出很大一部分精力研究人口发展战略和人口政策,感触颇深。古稀之年,一个愿望在心中萦绕多年,就是要把亲身经历过的中国人口政策的提出、形成和发展的情况整理出来,并且纳入人口科学研究视野,将其奉献给13亿中国人民以及国际社会关心中国人口变动和发展的各界人士。十年前笔者所著《大国之难——当代中国的人口问题》由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发行,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人口与经济关系中总体人口与消费、劳动年龄人口与就业、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人口素质与科技进步、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人口地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的矛盾和问题,以及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初步提出和阐发了解决人口问题的一些思路。《中国人口政策60年》可视为它的姊妹篇,给出以往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轨迹、当前政策的具体分析和未来面临的政策选择。对于上述内容,笔者均站在学术视角做出分析和探讨。不言而喻,这样的分析和探讨是否科学,能否经得住历史的检验,随着时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流转,答案也就自然地流淌出来。
    《中国人口政策60年》作者田雪原,为我国著名的人口学家,增参与改革开放后新时期人口政策的制定。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累进增长——历代人口政策的自然导向
    在人类诞生以来400多万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支撑这一文明和支持作出贡献的力量源泉之一,是她拥有的数量举世无双的人口;而这既是农耕社会的产物,也是历代封建王朝推行庶众人口政策的结果。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是“世界第一”起于何代,止于何时?目前止于何时有了说法,根据联合国的预测,2030年在中国人15达到14.46亿人左右出现零增长时,印度将拥有14.49亿人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那时,我们将心安理得地让出这把“世界第一”的交椅。至于起于何时,很难考证,至少从公元纪元开始中国人口已达到近6000万之众,就已经坐上了世界第一人15大国的交椅,并且一坐就是两千多年。那么,为什么中国得以坐上第一人口大国的位置并且坐得如此稳固?两千多年积淀下来什么样的人口文化?其对当代和未来的人口变动与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中国人口政策60年》的入口处,也是寻找中国人口政策源头的钥匙。
    第一节 理念:从生殖崇拜到多子多福
    一、生殖崇拜
    20年前,笔者赴荷兰作学术交流。周末,一位在当地颇有影响的教授邀请外出观光,我欣然应诺。于是我们驱车沿着莱茵河信马由缰逆流而上,穿山越岭,不久进入德国境内。过埃森、杜塞尔多夫等知名城市,中午在科隆停了下来。简单用过午餐,便急着去看向往已久的科隆大教堂。我曾看过一点儿资料,科隆大教堂于1248-1880年兴建,历经7个世纪共632年,耗时恐怕列各国教堂建筑史之首;它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一,与巴黎圣母院、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并列为欧洲三大教堂,规模之大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来到跟前,果然百闻不如一见:一座长145米、宽86米、主体高135米的大教堂,全部采用磨光大理石建造,再配上两侧比主体高出20多米的尖塔,5座巨大的响钟,在彩绘镶嵌画玻璃窗掩映下,显示出基督教的威严和肃穆,典雅、秀丽和轻盈。
    参观完毕临上车前,同来的教授问我有何感想。我说:“不虚此行。不仅中国有长城,埃及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欧洲的大教堂也令人赞叹不已!”他问:“还有一个与人口有关的建筑细节,你注意到没有?”我一下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忙问他什么细节。他说:“你看一下教堂门的设计和建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我还是不得要领,追着请问其详。他告诉我说:“教堂的门与中国门的建筑不同,中国的门一般是两根柱子上面搭一条横木,方方正正;这里和欧洲许多基督教教堂的门上面呈人字状,向内雕进几层,好像一个去掉桃仁裂开的桃核。”说到这儿,他放慢了说话的速度,带有点儿解释性的意味继续说道:“也像女性的阴门,上面是绽开的阴蒂,下面是洞开的阴道口--这不是低俗,而是生命之门,神圣之门,由人们对生殖的崇拜演进而来。”我感到很惊诧,有关欧洲生殖崇拜的雕像,过去在意大利、法国、奥地利等国看到一些,基本上都是赤裸裸的;欧洲比较有名的教堂也看过十个八个,还没有听到有此一说!然而闭上眼睛一回忆,过去看过的那些教堂特别是基督教教堂的门和高大的窗子,大都同科隆教堂相类似,原来这里边还深藏着鲜为人知的生殖崇拜文化呢!
    与德、法、意等欧洲国家相比,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生殖崇拜源远流长。生殖崇拜理念或生殖崇拜文化,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据科学家考证,地球的历史大约已有47亿年,最早的生物出现在距今23亿年以前,人类诞生的历史也在400万年以上。中国作为人类最早或较早诞生和繁衍生息的地域之一,究竟生殖崇拜产生于何时,没有可供考证的确凿的证据,但是根据现已发现的相关雕塑、岩画、壁画等,至少在三皇五帝时期,生殖崇拜已经出现并且形成一定的理念或文化。
    中国可以考证的历史,一般认为已有五千年,常说“上下五千年”。然而司马贞所著《补三皇本纪》,将司马迁《史记》记载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两三千年。史书关于三皇五帝的记载不一。《吕氏春秋》、《史记·秦始皇本纪》、《春秋纬》、《白虎通》、《通鉴外纪》、《礼纬·含文嘉》等多部著作提到的三皇者,共有六人:燧人、伏羲、神农、女娲、共工、祝融。其中伏羲和神农得票最多,各书均提到;其余四人各得一票,难分伯仲。后人研究达成较多共识的是:天皇燧人,因为他发明打击燧石取火(一说钻木取火),故称天皇;人皇伏羲,因为他研究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创造绘制卦图,并发明了刻画符号记事、俪皮为礼婚嫁、作力度、定节气等当时人类生活中最重大的事情,故称人皇;地皇神农,因为他发明并推广了最初的农耕技术,成为开发大地之神,故称地皇。五帝的版本也不少,达成较多共识的是《史记·五帝本纪》所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一般认为,五帝在距今4300-5000年,三皇距今5000-8000年。三皇中天皇燧人和地皇神农留下来的传说和发现的器物有限,人皇伏羲的传说和发现的古物最多,影响也最大,最值得研究。三年前笔者曾到甘肃省天水市调研,看了当是伏羲故里的大地湾文化、传说中伏羲创造绘制八卦图的卦台山和女娲故乡,所得教益颇多。就生殖崇拜和生育文化而论,伏羲有两大杰出的贡献。
    一个是绘制的八卦图中,蕴涵着生殖崇拜的内涵。《易·系辞》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者观象于天,俯者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伏羲创制八卦,力图揭示天、地、人相互依赖万物变化的规律,重点在于揭示人类自身生产和人与自然之间--”与阳“—”的排列组合,象征着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生殖崇拜。对此我非常赞同,而且认为是高度抽象、貌似简单实是含义更为深刻的生殖崇拜。其实八卦图中那一对阴阳鱼不就是活生生的生殖崇拜吗?阴阳鱼首尾交合在一起占据八卦中心,八卦的演变,无论是按照乾、兑、坤、离、坎、艮、震、巽排列组成的六十四卦,还是由这六十四卦变化而来的五行八卦、阴阳八卦、太极八卦、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等,无穷的变化皆由中心阴阳鱼互动而生,由阴阳不同的结合排列而成。与中外其他那些生殖器官、生育行为的雕塑、雕刻、画像等赤裸裸的生殖崇拜比较起来,八卦的生殖崇拜更富有原生性、推动性、核心性,是将含蓄性、深刻性、全面性与科学性融合在一起,是由具体升华到抽象的更高境界的生殖崇拜。
    另一个是以俪皮为信物和证物的嫁娶制,开中国最早优生之先河。伏羲生活在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阶段。在此之前为氏族内的群婚制,近亲结婚其生不繁,严重阻碍着人口的繁衍和健康。伏羲看到了群婚制的危害,就想办法改革。据考证,当时伏羲氏族活动的天水地区为疏林带,俪(鹿)很多。于是他们规定:将俪皮由中间一分为二切开,左边的一半留在氏族内,右边的一半分给新出生的子女。结婚时男女双方都要出示各自的俪皮,如果与氏族留下的一半对得上,证明他们都是本族的兄弟姐妹,就不得结婚;只有俪皮对不上或根本没有俪皮者,方才可以结婚。久而久之,以俪皮为信物和证物的婚姻,形成了只能与族外通婚的礼俗。这一礼俗推行开来,逐渐演变为族内与族外通婚、男婚女嫁的制度——尽管还不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但是也足以令本氏族人种兴旺起来,遂为打败、吞并周围一些氏族部落奠定基础。伏羲率本部落由西向东征战,一直征战到河南,最后伏羲本人也葬于河南。伏羲是倡导“同姓结婚,其生不繁”的始祖,生殖崇拜加上禁止本族内婚嫁的优生,造就了伏羲氏族部落的强大。
    为什么原始社会尤其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生殖崇拜会发生而且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呢?人们会说,原始人愚昧,科学不发达,看到孩子从女人肚子里生出来无法解释,感到女性能生育很伟大,就对女性及其生殖器官崇拜起来,生殖崇拜最先是对女性的崇拜。这样的诠释无疑有它的道理,如果全然知晓结婚生育是怎么一回事儿,也就不必那么神秘和顶礼膜拜了。但是这样的诠释还不足以使人完全信服,试问:人类脱离愚昧、科学进步以后,就没有生殖崇拜了吗?不是的,这点下面还将做出分析。那么根本的原因在哪里呢?必须将生育置于那时人口生产、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做出符合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规范的解释。
    迄今为止,原始社会是人类进化发展中占据时间最长的时期,占人类历史的99%以上。原始社会人类由使用简单的石块、木棒的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打磨石器、有了最初的陶器和饲养动物、懂得农耕的新石器时代,是一个艰难的巨大进步。对伏羲故里的考察证明,这种进步的程度超出以往的估计。最紧要的一点,是将人置于天、地宇宙之中,探索相互运动变化的规律,创造绘制出包括生殖崇拜八卦在内的文化。为什么八卦将象征男女两性结合的图像置于中心位置,八卦的演变以阴阳互动排列组合的方式来进行?可以说,这是作为人皇的伏羲以人为中心的宇宙观的体现,是他强盛本氏族的立足点。尽管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和战争所用武器比旧石器时代有了不小的进步,但是基本的力量就是赤条条的人的力量的格局没有改变。而人的力量,一是由人口的数量决定,人口越多氏族的力量就越大;二是由人口的质量决定,人的身体越强壮氏族的力量也越大。哪个氏族部落人口数量多、人的身体素质好,这个氏族部落就会强大起来,就会战胜、吞并其他氏族部落。我们从伏羲氏族部落强盛、吞并其他氏族部落,直至征战到河南史诗般的传说中,看到一幅由八卦图阴阳鱼发动、运转和决定命运的壮丽画卷,以生殖崇拜为驱动力的画卷。当地还传说,伏羲氏族部落的图腾是人面蛇身,在由天水向东征战过程中,吞并一个部落就在自己的图腾上加上被吞并部落图腾最有代表性的部分。久而久之,吞并的部落多了,自己图腾头上、身上加满了一个又一个五花八门的小图腾,这就是被后人称为“龙”的由来,“龙的传人”也由此而生。
    伏羲生活在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阶段,伏羲以后遂演变为对男性的生殖崇拜。这一转变很重要,它对后来中国封建社会的婚姻、生育乃至整个人口变动产生莫大影响。各地发现和出土的男性生殖崇拜雕塑、雕刻、绘画等,数量不断增多,文字、天文、立法等隐含的生殖崇拜也陆续被发现。文字上的表现,如“祖”字,原本没有左边的“示”,只有右边中间向上鼓起的“且”字,形同男性生殖器。在西方社会,许多国家信奉上帝创造人,上帝是人类的始祖;在中国,自从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以来,女性在种的繁衍中被排斥在主流之外,生殖崇拜演变成对男性祖先的奉先行孝,发生第二次升华——逐步升华为封建社会多子多福、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的生殖崇拜。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累进增长——历代人口政策的自然导向
第一节 理念:从生殖崇拜到多子多福
第二节 政策:直接的干预和间接的干预
第三节 遗产:人口大国和人口文化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新人口论——当代人口政策的前期理论准备
第一节 背景:新中国新人口问题
第二节 直谏:马寅初唱“独角戏”
第三节 影响:形而上学人口理论一统天下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八亿人口——控制人口增长政策逐渐升温
第一节 人口:在大起大落中增长
第二节 政策:在曲折推进中逐步升温
第三节 理论:从无人问津到初步解禁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 战略抉择——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
第一节 翻案:人口理论拨乱反正的关键
第二节 预测: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第三节 热议: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章 理论阐发——基于孩子成本—效益理论
第一节 微观:孩子成本—效益理论管窥
第二节 实践:来自全国的抽样调查
第三节 改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六章 瞻前顾后——2000年人口控制目标的提出与调整
第一节 目标:2000年人口控制在12亿人以内
第二节 调整:2000年人口控制目标的修正
第三节 政策:在实践中形成和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七章 人口转变——零增长到来的一天依稀可见
第一节 拐点:历史性的人口转变
第二节 难点:对当前生育率的估计
第三节 疑点:低生育水平的惯性力大小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八章 新的挑战——“转变后”人口错综复杂
第一节 题解:“转变后”人口概念
第二节 态势:人口增长势能的减弱和素质的提升
第三节 结构:“转变后”人口问题凸显
主要参考文献

第九章 人口战略——立足于可持续发展视野
第一节 宏观:人口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位置
第二节 协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
第三节 战略:立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立场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章 人口政策——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
第一节 昨天:来自实践经验的启示
第二节 今天:完善人口政策体系迫在眉睫
第三节 明天:“后人口政策”任重道远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