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br> 一、研究议题的提出<br> 2004年,上海市政府对l990年8月11日发布的《上海市计划生育条例》进行了修改,颁布了新的《上海市计划生育条例》,取消生育间隔,取消了对没有生育夫妇的奖励,放宽了生育二胎的主体和条件。于是,2008年10月29日《新民晚报》社区版家庭周刊第一版报道了凌小姐一家关于生育决策的事宜,题目很醒目:“白领生二胎,当梦想成为可能。”凌小姐无奈地将其称为一场战争,“生第一个孩子,是一种甜蜜;生第二个孩子,是一场战争”。为什么称为一场战争呢,因为男方和男方父母都坚决赞成要第二个孩子,而女方凌小姐则考虑到自己事业刚刚起步,再次怀孕势必影响工作,女方父母也因为心疼女儿有点迟疑。但是,办公室的姐妹都赞成凌小姐生第二个孩子,而且凌小姐的好朋友周小姐生了两个孩子后,也觉得这样可以促进孩子有责任感和互相照应。所以,虽然凌小姐知道生育第二个孩子主要不是“生不生”的问题,而是养不养得起的问题,最终还是决定生育第二个孩子,于是迅速改变了家庭的财务计划。一是家庭生活质量迅速下降,除了儿子之外,她和老公一整年不再买衣服;二是每月存2 000元,计划l0年共20多万元,作为孩子的教育基金;三是甚至通过双方父母的帮助来共同养育第二个孩子。<br> 生育决策看似一个简单的个人选择的过程,但认真分析,生育决策是一个经济、社会和心理众多因素综合的结果,是一种社会行动。生育决策涉及方方面面:一是性别关系,二是外界压力,三是经济预算。具体而言,一是女方和女方家庭在生育决策中是否与男方和男方家庭一样具有同等权利,事实上决策的过程表明了父权制权威的事实;二是生育决策存在茫然的趋同,受到他人的说动,或者看到他人采取生育两个孩子的行动,也做出同样的选择;三是生育决策与经济承受能力的相关度,两位白领在收人有限的情况下,采取啃老的方式来多育一个子女,这种行<br> 动的背后动力是什么?<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