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性别与生态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118843
  • 作      者:
    方刚,罗蔚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社会性别与生态研究》全面介绍了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兴起与发展过程,并展示了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在各个领域的渗入与作用。生态女性主义富有特点鲜明的批判性,它对人与自然以及男性与女性关系中的统治支配模式进行挑战,同时生态女性主义还富有较强的建构性,它促进新的生态伦理理念和环境道德的建立。我们认为,介绍与传播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不仅有助于人们增进对世界范围内生态危机的理解,增进环保意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凸显和传播珍惜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而且有助于人们增进对女性主义运动与理论的了解,认识生态女性主义在生态、环保方面作出的特殊贡献,体现女性主义在当代世界重大问题上举足轻重的作用。<br>    社会性别研究,在过去几十年间获得了迅速发展,其影响力几乎触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各领域,社会性别研究都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分析视角。有一种说法,19世纪人类社会的主题是宗教与理性,20世纪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21世纪的主题便是社会性别。我们希望在这个性别凸显的世纪,此书能使人们意识到性别平等与生态保护这两个基本问题是相互关联、互相促进的。<br>    在西方,生态女性主义学,或女性主义生态学,已经活跃多年。但《社会性别与生态研究》编者认为思考社会性别与生态的关系时,只强调女性主义的视角是不够的。《社会性别与生态研究》中,便加入了男性气质的研究视角,这是《社会性别与生态研究》的一大特色。编者曾拟命名为“社会性别生态学”,然而,作为一门“学”的提出需要更全面、严谨的框架,而《社会性别与生态研究》只是一本入门式的书,是一次初步的思考。正是基于此,《社会性别与生态研究》最后定名为“社会性别与生态研究”,意在强调从社会性别的角度看生态。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社会性别的研究,还是生态的研究,在中国当前都处于起步阶段。而社会性别与生态的研究,则更为粗浅。《社会性别与生态研究》是中国学者较早的一部全面、综合讨论社会性别和生态关系的原创著作,因此难免浮浅。我们希望该书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能促进社会性别与生态相结合的研究的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女性主义的社会性别研究<br>    一、女性主义思潮<br>    1.自由主义女性主义<br>    这一理论流派可以追溯到18-19世纪的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从她的著作《女权辩护》可以看出她对理性、自由、平等的向往和追求。后来的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便接受和发挥了这一思想脉络,认为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在于社会中一系列的传统和法律,它们束缚了女性的发展。除此之外,自由女性主义深受近代西方启蒙运动的影响,认为女性跟男性一样都是自由平等的人。其理论根基主要是个人权利、公正和自由的思想,认为只要给女性平等的权利,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女性就可以获得与男性同样的发展和地位。因而,这一理论流派对男权的神圣性提出质疑,主张争取男女的平等权利以及男女平等的竞争机会。<br>    她们认为在公平的社会里,如果女性取得了平等的法律权利之后,能否竞争过男子就看女性自己的努力了。由此可以看出: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所要争取的平等权,并不是男女在社会各个领域的绝对平等,也不是要求社会照顾处于弱势的女性群体,而是主张公平竞争的平等,因此,她们是站在社会公正的立场上来争取平等权的。同时她们认识到,女性之所以显得能力不足,是因为她们没有得到与男性相同的受教育机会,所以,她们特别关注那些拒绝女性受教育的法律和制度,主张纠正这些不公平,并以法律为武器争取女性权利和男女平等。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考察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在不同阶段提出的修改法律的要求来看这一流派的发展。首先,她们主张废除性别歧视的法律;其次,她们主张中性法律,要求在法律的制定上不分性别,对男女同样适用,不能因为性别而给予区别对待;再次,她们主张制定反歧视法律,用法律的力量规定不得有性别歧视;还有,她们主张用法律加速性别平等的实现,就这样,自由主义女性主义通过法律一步步地走向男女平等。<br>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从男女不平等的现实出发,认识到是教育方面的不平等造成了两性的社会差异,因而,她们关注的焦点是平等的受教育权和公平的竞争机会,她们的目的是把这些平等的权利诉诸于法律。在这一点上,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取得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种种不足。首先表现在她们对造成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和文化根源认识不深刻,她们仅仅在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作教育和法律上的改革和斗争,并没有触及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父权社会的灵魂,因而,不会获得女性的根本解放。其次,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所强调的平等是以男性为标准的平等,忽略了社会的性别角色差异,忽略了两性的生理差异,忽略了女性品质所特有的价值,因而,这种忽略男女差异的平等仍然超越不了男权统治的樊篱。<br>    2.激进主义女性主义<br>    激进主义女性主义诞生于20世纪60—70年代,其主要理论建树是父权制理论。她们认为,父权制度是女性受压迫的根源,而父权制度的主要支柱“性政治”,它揭示了父权文化如何规范性别角色和如何使女性处于受支配的地位。这一理论指出,在父权社会中男人对女人的压迫主要是生理上的压迫,男人在肉体上征服女性是历史上最基本的压迫形式,生育又造成女性身体虚弱,使其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依赖男人。因此,女性解放需要进行生物学革命,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女性摆脱生育和养育孩子的最根本的不平等。同时,也只有消除这种使女性处于屈从地位的生理差异,使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不再有意义,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和性别歧视。<br>    激进主义女性主义在分析了父权制是女性受压迫的根源之后,开始谴责男性的生理状态,把男性侵犯女性的倾向看作是与生俱来的,并把男性当作敌人来排斥,同时指出,女人的主要敌人是男人而不是体制,为此,激进主义女性主义欲以“阴阳同体”来取代男女两性。她们的理论包括两个取向:一是排除性别区别,构建“阴阳同体”文化。二是不与男性发生关系,采取性别分离主义,这为女性同性恋者找到了最好的理论依据。为了彻底摆脱男性本位观。激进主义女性主义提出了女性本位观,即不应该从女性自身上寻找受压迫的原因,这样把女性生理或心理视为问题的根源,将会加重社会上轻视或怨恨女性的文化形象。因此,激进主义女性主义肯定女性的本质,赞美女性的特征,强调女性生理上固有的力量以及与生理有关的创造力,并把女性的生理与心理视为女性解放的力量源泉。所以,激进主义女性主义致力于创造女性空间和女性文化,指出社会正义应当赋予女性特征以文化价值。<br>    激进主义女性主义以一种新的视角来解释社会现实,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理论。其中对女性解放的思考已经超越了男女平等这一简单要求,并提出了女性之所以受剥削,是因为性别差异,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通过消除性别差异这一途径。但激进主义女性主义又是本质主义的,它仅仅从生理差异出发,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并把各个文化中的女性都看作被动的受害者、被压迫者,把男人当作压迫者和敌人来对待,把与男人分离作为自我解放的策略,很明显,这并非是实现女性解放的良策。同时,由于激进主义女陛主义过分关注性别差异的生理因素,缺乏对女性受压迫现象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的滦刻分析,忽略了对女性受压迫的社会、历史、经济层面的分析和批判,因而,难以寻求到实现女性解放的根本出路。<br>    3.社会主义女性主义<br>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这一流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和北美地区。它在理论观点上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激进主义女性主义的影响,融合了二者的合理成分,并力求弥补它们的某些缺陷。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把女性看作是一个阶级,试图用“异化”的概念来解释女性受压迫的现实,并认为使女性摆脱受压迫的道路就是克服女性的异化和消除劳动的性别分工,让女性接近更光彩、更有声望的职业,从事监督和管理工作。同时,把家务劳动变成公共生产,使家务劳动朝着社会化方向发展,并以此作为女性解放的先决条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单一的反资本主义或反性别压迫都无法实现女性解放和两性平等,因而,除了要改变经济基础外,还必须借文化活动来发展特殊的女性意识,改变整个社会的关系结构。为此,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提出了双系统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父权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是两套社会关系,代表两组不同的利益,当它们相互交错重叠时,女性所受的压迫就更为严重。因此,要认识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必须把父权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两种因素都考虑进去。正是在此基础上,米切尔提出了“非物质的父权社会分析+物质的资本主义分析”这一双系统理论框架。其中,非物质的父权社会是指父权意识对女性的精神迫,物质的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主义模式对女性的经济压迫。所以,女性的受压迫根源来自父权社会的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两个领域。由此,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得出,女性的地位是由生产、生育、性行为和儿童的社会化这四个因素所构成,如果女性想取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就要在这四个方面进行变革,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推翻资本主义社会,用精神分析在意识形态上颠覆父权社会。所以,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奋斗目标是消灭阶级压迫和性别压迫,改造的主要目标是取消公私领域的区分,其次是“生育自由”,即赋予女性在生育问题上的选择权,这些努力必将使社会出现结构性的重建和改组。<br>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从资本主义制度和父权社会两个领域进行批判,并提出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来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中女性受压迫的问题。但美中不足的是,她们没有说明用什么来取代父权社会,由此对父权社会进行有效的战。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真的取代了资本主义,却没有出现她们所想的结局,社会主义国家的女性在公共领域的地位和经济权利仍然是十分有限的。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也并非是一个完美的理论流派,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深入,它也必须被完善和发展,形成新的理论流派。事实也正是如此,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主义研究的深化,女性主义流派也出现分化和重组的局面,女性主义的理论研究呈现出一派多元的局面。<br>    ……
展开
目录
序言<br>第一章  性别理论<br>一、性别的表现<br>二、性别的界定<br>三、性别偏见<br>四、性别的形成<br><br>第二章  女性主义的社会性别研究<br>一、女性主义思潮<br>二、性别制度——对父权制的探讨与批判<br>三、性别不平等与性别分层理论<br><br>第三章  生态项目中的社会性别视角<br>一、基本概念<br>二、生态项目中社会性别视角的缘起<br>三、社会性别视角中的生态项目<br>四、怎样实现具社会性别视角的生态项目<br>五、结论与思考<br><br>第四章  环保运动与生态女性主义<br>一、环保运动与生态女性主义的兴起<br>二、生态女性主义的内涵<br>三、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br><br>第五章  第三世界的生态女性主义<br>一、概况与代表人物<br>二、第三世界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一般情况<br>三、第三世界生态女性主义实践<br><br>第六章  批判性生态女性主义和生态后现代主义<br>一、普鲁姆伍德和她的批判性生态女性主义<br>二、斯普瑞特奈克和她的生态后现代主义<br><br>第七章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br>一、国际视野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br>二、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br><br>第八章  生态女性主义伦理文化<br>一、自然的女性镜像<br>二、生态女性主义的整体自然观<br>三、生态女性主义的关怀伦理观<br>四、女性主义的生态文化模式<br><br>第九章  男性性别研究与生态保护<br>一、生态女性主义的性角色理论倾向<br>二、男性气质的多样性理论<br>三、支配/刚性趋势男性气质的改造与生态保护<br>四、男性气质研究对生态保护的贡献<br><br>第十章  中国情境中的社会性别与生态研究<br>一、生态女性主义在中国的推广<br>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性别与生态<br>三、生态女性主义对中国的启发<br>四、台湾经验:对一个女性主义生态小组的观察<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