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居环境视野中的游憩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2101009
  • 作      者:
    王珏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而不像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等那样,只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或是某个侧面。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br>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游憩已经逐渐成为影响当前人居环境发展的核心力量和“伟大资源”。如何看待游憩、怎样应对游憩中出现的问题、引导游憩向健康的、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对我国当前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人居环境视野中的游憩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从理论上对游憩品质、游憩系统、游憩空间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城市游憩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借鉴西方游憩发展政策与规划的相关经验,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性策略与规划方法。
展开
作者简介
    王珏,女,1976年生;1994年由浙江宁波效实中学考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99年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2006年获工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人居环境视野中的游憩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同时被授予“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称号。已出版著作2本,译著4部。
展开
内容介绍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游憩已经逐步成为影响当前人居环境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如何看待游憩、怎样应对游憩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引导游憩向健康的、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是当前人居环境研究中应当重视的内容,也对我国当前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br>    从人居环境的视角出发,《人居环境视野中的游憩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对游憩的品质、游憩系统、游憩空间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城市游憩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借鉴西方游憩发展政策与规划的相关经验,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性策略与规划方法。<br>    《人居环境视野中的游憩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共分为4个部分:<br>    (1)解读游憩:通过对西方心理学和东方哲学的游憩思想的比较与汇通、对我国传统游憩特征与文化精神进行深入剖析,归纳出游憩应当具有的内在品质;通过对人居环境中的游憩系统构成和游憩空间进行探索,总结影响游憩发展的系统因素。<br>    (2)问题与困惑:阐明我国游憩发展的状况,指出并分析当前面临的种种问题。<br>    (3)它山之石: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游憩规划发展历程回顾,以及对已有的游憩规划与政策的梳理与研究,寻求可供借鉴的思想与方法。<br>    (4)我国游憩发展的宏观策略与规划方法研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游憩发展决策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思考方法,其中尤为强调游憩决策的公益性、综合性与科学性原则;强调游憩决策中的系统性和巧妙性,并针对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的矛盾提出系列解决途径;对我国游憩规划的整体框架建设提出近期与远期的建设建议,并从区域、城市层面进行相关的要点与方法总结与案例分析。
展开
目录
绪论<br>0.1 游憩是影响当前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br>0.1.1 闲暇时间的增加改变人类生活方式<br>0.1.2 游憩需求的增长推动城市空间演变<br>0.1.3 休闲产业的兴起重写整体经济格局<br>0.1.4 游憩引导的方向关系民族文化兴衰<br>0.2 我国进入游憩发展的关键阶段<br>0.2.1 基础条件业已具备,游憩需求显露端倪<br>0.2.2 希望与矛盾同在,机遇和挑战共存<br>0.3 研究目的与意义<br>0.4 研究内容与框架<br>0.5 游憩及其相关概念辨析<br>O.5.1 游憩的综合涵义<br>O.5.2 与游憩相关的概念阐述<br>0.5.3 本书对游憩定义与研究重点<br>0.5.4 本书对游憩规划的一个定义<br>第一篇 解读游憩<br>第1章 游憩的理想与理想的游憩<br>1.1 唤醒古老的梦想<br>1.2 游憩的哲学境界<br>1.2.1 畅高峰体验<br>1.2.2 大天地境界<br>1.2.3 比较与会通<br>1.3 东方传统游憩特征与文化精神探索<br>1.3.1 研究东方游憩传统的特殊意义<br>1.3.2 东方游心的幽情壮采<br>1.4 游憩的核心品质<br>1.4.1 健康(Health)<br>1.4.2 快乐(Happiness)<br>1.4.3 学养(Learning and Morality)<br>1.4.4 创新(Innovmion)<br>1.4.5 发展(Development)<br>1.4.6 和谐(Garmoniousness)<br>1.5 小结<br>第2章 人居环境中的游憩系统与游憩空间<br>2.1 从游憩的理想到人居环境的理想<br>2.2 人居环境中的游憩系统结构研究<br>2.2.1 广义的游憩系统与人居环境<br>2.2.2 游憩系统构成分析<br>2.2.3 各基本要素问的相互关系<br>2.3 对游憩系统质量评价的初步思考<br>2.3.1 游憩系统质量评价的两个层次和价值观引导<br>2.3.2 复杂系统评价的方法——AHP法<br>2.3.3 游憩系统质量评价的综合框架建构<br>2.3.4 AHP框架综合评价的难点与进一步的工作<br>2.4 游憩空间的发展历史及其相关要素研究<br>2.4.1 人类游憩空间演变的整体概述<br>2.4.2 氏族部落的游憩空间雏形<br>2.4.3 中国古代游憩空间的要素分析<br>2.4.4 西方古代游憩空间的要素<br>2.4.5 中西方近代游憩空间发展<br>2.4.6 现代游憩空间简述<br>2.4.7 塑造富于文化特色的游憩空间系统<br>2.5 小结<br>第二篇 问题与困惑<br>第3章 我国游憩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困惑<br>3.1 来之不易的幸福:我国现代游憩发展的两个重要变化<br>3.1.1 生活态度:从苦行到人本<br>3.1.2 游憩建设:从初步发展到抵制再到推进<br>3.2 我国城市游憩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br>3.2.1 闲暇利用存在误区,游憩生活质量堪忧<br>3.2.2 游憩空间普遍不足,公共环境建设粗放<br>3.2.3 城市蔓延缺乏控制,盲目发展破坏资源<br>3.2.4 高档场所重复建设,公益设施缺乏投资<br>3.2.5 游憩文化躁动庸俗,精神家园危机重重<br>3.2.6 自驾旅游初露端倪,交通模式必须思量<br>3.3 导致我国大众游憩困境的原因分析<br>3.3.1 游憩障碍<br>3.3.2 对我国大众游憩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br>3.3.3 导致游憩系统问题的相关因素分析<br>3.4 小结<br>第三篇 它山之石<br>第4章 《雅典宪章》的启示<br>4.1 《雅典宪章》:对城市“呼吸空间”的关怀与思考<br>4.2 城市游憩问题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共同作用的产物<br>4.2.1 经济发展、闲暇增加、新技术的游憩性使用是游憩需求增长的基本动力<br>4.2.2 城市蔓延、建设挤占、游憩资源的私有化是游憩空间缺乏的核心原因<br>4.2.3 交通压力增大与郊区环境变化是现代游憩不可忽视的影响<br>4.3 “对人性的需求就是对城市游憩空间规划的需求”<br>4.4 对《雅典宪章》的评述与思考<br>4.4.1 黑暗中的火炬<br>4.4.2 现代主义的理想<br>4.4.3 人文精神与环境意识缺失的遗憾<br>4.5 小结<br>第5章 由空间规划到综合策略——西方近现代游憩规划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启示<br>5.1 萌芽时期(1800~1840年代)<br>5.1.1 城市环境严重恶化,公共卫生问题严峻<br>5.1.2 环境改造开创新局,公园建设初见成效<br>5.1.3 思考与评论<br>5.2 美化时期(1840~1910年代)<br>5.2.1 各种问题相互交杂,城市改革理想远大<br>5.2.2 美化运动热情高涨,游憩空间开始复苏<br>5.2.3 现代旅游逐步兴起,国家公园拉开序幕<br>5.3 干预时期(1900~1960年代)<br>5.3.1 城市蔓延速度加快,游憩需求迅速增长<br>5.3.2 经济建设政府干预,基础设施投入加强<br>5.3.3 规划思潮风起云涌,游憩功能备受关注<br>5.3.4 城市布局整体规划,游憩空间系统建设<br>5.3.5 设施配置指标控制,管理体制初见雏形<br>5.3.6 闲暇教育应运而生,相关组织积极效力<br>5.3.7 思考与评价<br>5.4 重组时期(1950~1980年代)<br>5.4.1 政府预算由高转低,游憩发展目标多元<br>5.4.2 经济社会深刻转型,城市理论重新反思<br>5.4.3 环境意识普遍树立,规划方法走向科学<br>5.4.4 专项规划类型多样,需求调查全面开展<br>5.4.5 休闲研究逐步深人,闲暇教育再上台阶<br>5.4.6 思考与评价<br>5.5 复兴时期(1980年代至今)<br>5.5.1 经济模式亟待改变,持续发展深入人心<br>5.5.2 文化竞争深度开展,休闲产业肩负重任<br>5.5.3 规划思想百花齐放,东方哲学力主潮流<br>5.5.4 城市复兴全面推动,精明增长广泛开展<br>5.5.5 生态网络叠加构建,步行空间再度回归<br>5.5.6 游憩规划再度转变,综合意义得以拓展<br>5.6 小结<br>第6章 西方当前游憩规划的体系构成与重要规划类型研究<br>6.1 西方当前游憩规划的体系框架构成<br>6.2 着眼于实现整体社会理想的城市综合性发展策略和规划<br>6.2.1 案例:1982年日本《东京都长期规划》<br>6.2.2 案例:2004年伦敦市长(Mayor of London)系列规划<br>6.3 着眼于单方面或多方面游憩条件改善的各类型专业规划<br>6.3.1 开放空间规划(Openspace Plan)<br>6.3.2 游憩规划<br>6.3.3 SCORP规翅I<br>6.3.4 案例:在多项专业规划共同引导下的游憩发展:纽约州游憩规划体系研究<br>6.4 小结<br>第四篇 我国游憩发展的宏观策略与规划方法研究<br>第7章 我国城市游憩发展的综合战略研究<br>7.1 城市游憩发展决策遵循的基本原则<br>7.1.1 公益性原则<br>7.1.2 综合性原则<br>7.1.3 科学性原则<br>7.2 城市游憩决策中的基本思考方法<br>7.2.1 系统分析,重点把握<br>7.2.2 浪漫创想,科学探索<br>7.2.3 巧妙思考,博采众长<br>7.2.4 区别对待,细节关怀<br>7.3 推动我国当前城市游憩发展的十大战略方针<br>7.3.1 空间拓展,文脉传承<br>7.3.2 层级保护,重点控制<br>7.3.3 网络建构,功能混合<br>7.3.4 科学布局,有机发展<br>7.3.5 服务优化,选择多元<br>7.3.6 文化渲染,产业促进<br>7.3.7 社区启动,多方参与<br>7.3.8 教育开展,媒体宣传<br>7.3.9 学术繁荣,技术运用<br>7.3.10 规划引导,区域协调<br>第8章 适宜我国游憩发展的规划体系建构与方法探讨<br>8.1 我国游憩发展规划体系建构建议<br>8.1.1 当前:结合已有规划,渗透游憩内容<br>8.1.2 长远:设立专项规划,保持相对灵活<br>8.2 区域层面游憩规划的重点与案例研究<br>8.2.1 意义与目标<br>8.2.2 关键问题与核心因子<br>8.2.3 规划的途径与方法<br>8.2.4 需要注意的问题<br>8.3 案例:京津冀区域旅游协作的途径与方法<br>8.3.1 寻找区域旅游协作中的多赢途径<br>8.3.2 目前情况下可以考虑相互协调的内容<br>8.4 城市层面游憩规划的重点与案例研究<br>8.4.1 规划目标<br>8.4.2 市域层面规划应当注意的要素<br>8.4.3 市区/建成区层面规划应当注意的要素<br>8.5 案例:北京近郊“国家公园”战略思考<br>8.5.1 背景:北京空间发展战略与近郊四大公园的提出<br>8.5.2 当前城市发展中的相关矛盾分析<br>8.5.3 近郊:北京城市诸多矛盾的焦点<br>8.5.4 国家公园:具有特殊景观价值与生态文化意义的空间<br>8.5.5 国家公园: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布局特色、发挥综合效益的多赢途径<br>8.5.6 发挥公园效益所需要注意的方面<br>8.6 小结<br>第9章 结论——科学运用游憩综合效益,推动人居环境整体发展<br>9.1 游憩是我国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br>9.2 游憩是推动人居环境综合健康发展的“核心要素”<br>9.3 游憩综合效益的发挥必须寻求科学的途径<br>9.4 我国游憩发展必须立足于民族文化的繁荣<br>9.5 其他散记<br>参考文献<br>后 记<br>附录一 休闲宪章Charter for Leisure<br>附录二 雅典宪章Town-Planning Chart<br>附录三 技术、制度与闲暇:人类闲暇时间演变历史<br>附录四 西方城市文化发展趋向研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