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实录2023》:
黄润秋: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次大会的新闻报道中,“美丽中国”是个高频热词。“美丽中国”最早是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来的,党的十八大要求“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将“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两步走”的目标。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未来五年,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多次强调,要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每到地方考察调研的时候,他必提美丽中国的地方实践。比如,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使青海成为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美丽新宁夏、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强富美高”新江苏等。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总书记发出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动员令、集结号。
按照党中央部署,生态环境部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持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在研究部署方面,我们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持续研究美丽中国建设的指标体系,锚定到2035年美丽中国基本建成的目标,研究分阶段战略安排,即“十四五”时期深入攻坚、“十五五”时期持续巩固、“十六五”时期全面提升的总体路径。
在典型推广方面,我们突出以“美”为核心导向,将系统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同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河湖,“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为导向,宣传、推广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案例。去年以来,我们已相继推出了18个美丽河湖、8个美丽海湾典型案例。比如,深圳茅洲河从曾经“深圳脸上的一道疤痕”重回渚清沙白、水草丰美、白鹭翔集,沿河生态长廊人流如织,不仅治出了秀水美景,更治出了百姓口碑。
在地方实践方面,我们专门出台关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江苏、四川、河北等省级行政区努力探索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模式。比如,福建提出了“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园区”的“五美”体系;四川将美丽空间、美丽文化作为重要内容;杭州、深圳、青岛等城市提出更富雄心的美丽城市建设要求和目标。
今后五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我们将着力打造美丽蓝天、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山川,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美丽省份、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因地制宜、梯次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全域覆盖,营造共建、共享美丽中国的生动画面,绘就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谢谢大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黄部长,刚才您介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现了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您能否就这个问题再详细介绍一下?谢谢。
黄润秋: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非常愿意把中国这些年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转变过程,给大家再做一个补充介绍。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紧跟时代、放眼世界,承担了大国责任、展现了大国担当,实现了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我理解,有以下五方面的标志性成就。
一是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习近平主席多次在重要的国际场合阐释中国的全球气候治理主张,为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推动《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成为引领全球气候行动的重要力量。我们还宣布了“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①,宣布了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启动和稳定运行了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些都彰显了我们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二是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中国作为主席国,成功举办了COP15,推动达成了具有历史性的兼具雄心又务实平衡的“昆蒙框架”,开启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新篇章,这是得到国际社会共同认可的。我国是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好于全球平均水平。全国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到陆域国土面积的18%,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的比例超过了30%,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