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灾难与人文关怀:“汶川地震”的文学人类学纪实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443484
  • 作      者:
    徐新建主编
  • 出 版 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是四川大学985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基地重点项目研究成果。四川汶川5.12地震发生后,一支由四川大学文学人类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生、专程从沿海赶来的厦门大学人类学系师生以及正好前来参加川大研究生答辩的中国社科院教授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在没有什么资助的艰苦条件下义无返顾地投入到抗争救灾行动当中。他们有的即刻深入灌县、彭州等灾区走访,有的赶往医院病房或走进刚刚建起的安置点“参与观察”,目的是以各自在第一线的亲历,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实录灾难影响与救灾情形。《灾难与人文关怀:“汶川地震”的文学人》就是团队成员们的实录报告,也是大地震留在我们生命之中的永恒记忆。主要内容涉及“文学中的灾难与救世”、“人类与灾难”、“灾难与文化遗产”、“灾民安置与灾区重建”等。
展开
精彩书摘
  22层的高楼摇晃得很厉害,办公桌下的文件柜被甩到办公室门口,饮水机也倒了。大家在狭小的空间里被颠得东摇西倒,有胆小的女同事干脆就蹲在我脚下。那种摇晃先是上下抖,接着是很厉害的左右摇晃,像整齐的军队齐步走过大桥的共振效应。摇晃越来越明显,我心里很害怕,可特别挂念的却是我刚满两岁的儿子……耳边不停有人在问我:“李总,我们跑不?”说实在的,我也不知道该不该跑,只是大脑中闪过一些平时偶尔了解到的相关知识,知道现在跑不掉,更何况我们在22楼,没法跑。我只是不断地大声重复着一句话:“一定会有间隙的,一定会有间隙的……”可声音却在发抖,不知道是在安慰别人,还是在安慰自己。不知摇晃了多久,有几次我都觉得楼要倒了,可刚好就在这时摇晃感减轻了。我想这大概就是最后的机会了,这次不管能不能跑都要跑,便大喊道:“大家马上跑!”
  尽管心里知道要尽快出去,可我还是折回了自己的办公室,飞快地抓起了手机、车钥匙,还有我最宝贵的IBM笔记本电脑——万一丢了,这可是我全部的心血啊!然后冲向门口。我站在门边,一边不断催促大家快出去,提醒走楼梯不要上电梯,一边止不住地全身发抖。行政助理小王在我身边,问我要不要锁门。我一把拽住她说不锁,担心还有同事没有出来的话,被锁在里面就惨了,但实际上我也害怕锁门耽误了逃命的时间。冲到楼梯口,我才发现自己今天穿了一双新高跟鞋,根本没办法下22层楼,于是大声提醒女同事都脱掉鞋光着脚跑。
展开
目录
前言
上编
第一种在场:沉重与敬畏
家庭与社会
一个成都人的一天:“5·12”实录
大地震中母亲的记录
知识分子的震灾反应——震灾中朋友间的通信和交谈
救疗与关怀
特殊救疗——四川大学附属华西医院救疗之片断
我们如何为孩子建造心灵堡垒
灾难与援助
本土化与国际化:地震灾区三个NGO组织的经验与启示
抗震救灾中的志愿者

中编
第二种在场:从关怀到反思
国家与族群
灾难与仪式:国殇日之民族志
灾民安置与社群重建——都江堰市翔凤桥社区安置点6月4日实地调查与思考
灾难中的“国族”与“族群”
传统与现代
灾难与媒介社会——来自成都的传播民族志
灾难时期的流行话语
灾难与异象——对科学主义的反思
灾难中的他人与自我——汶川地震中的利他行为与道德审思
遗产、生态与旅游
灾难与民族村落——以甲居藏寨和桃坪羌寨为例
灾难与生态文明
灾难中的人与建筑——从建筑功能、建筑理念看汶川大地震带来的失与得
灾难与遗产
灾难与旅游

下编
第三种在场:声音、对话与视角
演讲
文学中的灾难与救世——四川大学文学人类学灾难专题系列讲座之一
灾难与人类——四川大学文学人类学灾难专题系列讲座之二
访谈
抗震救灾的文学人类学参与——与《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问答录
灾难中的“80后”、“90后”——谈“5·12”地震时期的流行话语
对话
面对天灾,守护天良——“5·12”大地震川籍学者圆桌对话
视角
第三方视角
特别后续
“5·12”汶川大地震对岷江流域生态环境影响:川渝两地
大学生专项考察正式启动
震后半年祭——回访桃坪羌寨实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