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分析社会情境:质性观察与分析方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446903
  • 作      者:
    约翰?洛夫兰德(John Lofland)[等]著
  • 出 版 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按照实地研究的步骤和程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生动鲜明的实例和实践操作方法,帮助初学者掌握搜集、聚焦和分析质性资料的方法。《分析社会情境:质性观察与分析方法》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着重描述和分解了实地调查研究相互重叠的三个阶段:资料的搜集、聚焦与分析。第二,从新近研究著作和研究方法评论的经典中,精挑细选许多新的例证。第三,广泛而细致地介绍了编码、备忘方法及电脑在资料整理和分析中的运用。第四,就“后现代主义”等新兴理论及相关观点进行了探讨。《分析社会情境:质性观察与分析方法》适合于社会学、人类学、社会工作、教育等诸多社会科学领域的学习者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不具威胁性也意谓着,对合适的衣着打扮感觉敏锐而且很在意。当然,所谓合适,取决于研究者作为一个人和场景本身之间的关系。四十岁的研究者在观察青少年时,若是仿照青少年穿着的话,无疑会让双方都觉得滑稽可笑。相反地,牛仔裤加衬衫这样的日常学生打扮,在访谈企业经理人的时候也是不得体的。正如莫里尔(Morrill,1995,p.230)在访谈要露面时,他清楚地知道要“穿上……西装,只带上一个皮革笔记本和一个小型录音机。”但是,这种场合你也需要运用常识,特别是你想要以身份已被知悉的调查者的角色出现时,不要让你的穿着打扮与你所申明的研究.者身份相矛盾。外表衣着打扮的主导原则是,显现个人对自己以及主人的尊重,并与自己的身份相吻合。
  (2)可接受的能力不足(strategicincompetence)
  从定义上来说,自然主义调查者几乎就是一无所知的人。他是“无知的”,需要被“教导”。这种观察者及提问者的角色亦即典型的学生角色。如今,无知的学生需要加以教导的想法,已经是共通而普及的观念。几乎每一个地方的人们都觉得他们知道而且也了解这个角色。因此,采取社会可接受的能力不足这种角色的调查者,多半会被接纳。调查者被视为比较缺乏能力时(虽然在其他方面仍然是诚心诚意且容易相处的),就很容易扮演起需要被教导的角色。这种人必须被告知,他们不会因为被别人指导了一些“显而易见”的事情,或者被“上了一课”,而感到被冒犯。也就是说,这种人站在有利的立场,让信息流不绝而来。
展开
目录
导言本书的目标与结构
Ⅰ.三大任务:收集、聚焦和分析资料
Ⅱ.实地研究的特征与观点
A.资料收集:研究者作为目击者与工具
B.聚焦资料:社会科学指南
C.分析资料:浮现
Ⅲ.面向的读者
Ⅳ.实地研究的多种称谓

第一编 收集资料
第1章 从你的立足点起步
Ⅰ.个人的经历和个人史
Ⅱ.学术好奇心
Ⅲ.传统与确认

第2章 评估资料现场
Ⅰ.整体目标
Ⅱ.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
Ⅲ.对资料现场的详细评估
A.评估适切性
B.评估进路
C.评估肉体的和情感的风险
D.评估研究伦理
E.评估个人后果
Ⅳ.最后的忠告

第3章 进入现场
Ⅰ.场景的种类
Ⅱ.身份未被知悉的调查者
A.开放的和半开放的场景
B.私人的和半私人的场景
Ⅲ.身份已被知悉的调查者
A.“内部”参与研究者的角色
B.“外部”参与研究者的角色
Ⅳ.政治、法律与官僚体制的障碍
Ⅴ.保密的问题

第4章 融洽相处
Ⅰ.与自我相处:情感的和身体的压力
A.信息超载
B.欺骗与担心被揭穿
C.远离和屈服
D.身体的危险
E.处理挑战
Ⅱ.和成员融洽相处:发展和保持田野关系的问题
A.促进发展和保持田野关系的策略
B.控制关系亲密度的策略
Ⅲ.融洽相处并退出实地
Ⅳ.与提出要求者和良知相处:持续存在的伦理事项
Ⅴ.附言:实地经验的个人陈述

第5章 记录资料
Ⅰ.资料:事实抑或虚构
Ⅱ.记录工作
A.资料来源
B.错误与偏差的问题
C.资料记录的技巧
D.保护机密性
Ⅲ.深度访谈中的资料记录:提纲和文字稿
A.准备访谈提纲
B.进行访谈
C.誊录访谈
Ⅳ.观察时的资料记录:实地笔记
A.大脑笔记
B.笔记草稿
C.实地笔记定稿
Ⅴ.撰写访谈文字稿和实地笔记的强迫心理

第二编 聚焦资料
第6章 思考主题
Ⅰ.单元与层面联合成主题
Ⅱ.单元
A.实践
B.片断
C.相遇
D.角色和社会类型
E.社会的和个人的关系
F.团体和派系
G.组织
H.群落和居留地
Ⅰ.亚文化和生活方式
Ⅲ.层面与主题
A.认知层面或意义
B.情绪层面或感觉
C.等级层面或不平等
Ⅳ.作为主题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元或层面
Ⅴ.单元、层面与主题构成编码的思态

第7章 提问
Ⅰ.主题的类型是什么
A.单一类型
B.多重类型和分类法
C.类型化
D.分类和类型化的资源和规则
Ⅱ.主题的频次是什么
Ⅲ.主题的幅度是什么
Ⅳ.主题的结构是什么
Ⅴ.主题的过程是什么
A.周期
B.螺旋
C.顺序
Ⅵ.主题的原因是什么
A.原因解释的必要条件
B.原因解释所选择的模式
C.阐明质性实地研究和因果解释之间的关系
Ⅶ.主题的结果是什么
A.检测结果的前景议题
B.对结果所做的质性研究示例
Ⅷ.施为者在哪里、是什么
A.消极论者对动因性概念
B.动因性的问题

第8章 唤起兴趣
Ⅰ.社会科学框架
A.真实
B.新颖
C.重要性
Ⅱ.社会科学的价值承诺
A.祛魅
B.全面的、冷静的理解
Ⅲ.其他框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