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上十二问题补正
一 少林寺的“翻经堂”与《十地经论》的翻译
在中国佛教史上,《十地经论》是怎样译出的,一直存有争论;它具体译于何处,向无人论及。我的研究表明:《十地经论》是先由勒那摩提(宝意)于正始五年(508)在少林寺“翻经堂”始译。永平二年(509),菩提流支(道希)始至少林寺翻经堂“助传”,开始“合翻”。后因翻译上的分歧而“相争”,继而扩展为“二德争名”。合翻的本子则由慧光“通其两诤,取舍由悟,纲领存焉”。但这并未消除矛盾,故二德又各自“别译”,不相询访,其间隐没,互有不同。
少林寺设有“翻经堂”,勒那摩提译经于此之事,见裴漼《皇唐嵩岳少林寺碑》①。碑云:“沙门跋陀者,天竺人也。……缅自西域,来游国都。孝文屈黄屋之尊,申缁林之敬。太和中,诏有司于此寺处之,净供法衣,取给公府。法师乃于寺西台造舍利塔,塔后造翻经堂。……时有三藏法师勒拿,翻译经论,游集刹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