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84711
  • 作      者:
    星云大师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我们总是看到心外的财富,没有发现心中无穷尽的财富,总放着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聪明的人儿!何不用心将自己的慈悲,忍耐、智慧偷到手,成为一个真正富有的人。
  古德先贤不时劝勉,退后的世界,海阔天空,能在顺逆境界中安忍不动,安心不乱,凡事用体谅与包容心对待,人生旅途将不时看见意想不到的自在风光。
  一个人在成长与学习的过程当时,必定会遭遇风霜雨露的淬炼。不能一味欢喜阳光灿烂,却害怕雨雪冷凉,只做温室的花朵,不愿做苍松翠柏,要求人生精彩丰富,就得与种种境界奋斗,在逆境当中学得一身本领。
  低头,可以鉴照自性的睛空;退步,才能收获一畦畦肥美的稻穗,宇宙万有,因为虚空含纳包容,而能拥有日月星河的环绕,因为高山不拣择砂石草木,所以成其崇峻伟大!
  在做人处事上,让人几句言语,在物质福利上,让人几分利益;在人情往来上,让人几分道理;在人我纷争上,让人几许余地。明白“忍”可以人事无暄、“让”可以涵盖性德的道理,就能拥有一份超过流水的柔软心,胜过铁矿石的坚固心,届时,还有什么事情能让我们“动心”呢?
  人际之间的你来我往中,免不了会有摩擦和误会,心不存愤慨恶念,语不带尖酸刻薄,坚守善美的心念,清净的语言,可为自他的心地栽种一株株慈悲的草,宽容的花,一朝人生的大原野就能绿意遍满,白云游天。
  忍不只是忍气、忍羞、忍怒、忍恶、忍苦、忍难,忍是内在的智慧,遇境遇难时,知道处理,懂得化解,忍是宽容的慈悲,面对他人的怀恨、嫉妒,能以慈悲包容、以宽容原谅;忍是见性的菩提,对境心不转,而能归于平静,显现万丈震慑人心的觉悟之光。
展开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江苏江都人,1927年生,12岁于宜兴大觉寺礼志开上人出家。1947年焦山佛学院毕业;1949年赴台,担任《人生杂志》主编、“台湾佛教讲习会”教务主任;1953年任宜兰念佛会导师;1957年于台北创办佛教文化服务处;1962年建设寿山寺,创办寿山佛学院;1967年开创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并融古汇今,手拟规章制度,印行“佛光山徒众手册”,将佛教带往现代化的新进程。
    在出家一甲子以上的岁月里,陆续于世界各地创建二百余所道场,如西来、南天、南华等寺,分别为北美、澳洲、非洲第一大佛寺。并创办十八所美术馆、二十六所图书馆、四所出版社、十二所书局、五十余所中华学校、十六所佛教丛林学院,暨智光商工、普门高中、均头中小学等。此外,先后在美国洛杉矶、中国台湾、澳洲悉尼等创办西来、佛光、南华及南天(筹办中)等四所大学。2006年西来大学正式成为美国大学西区联盟(WASC)会员,为美国首座由华人创办并获得该项荣誉之大学。
    1970年起,相继成立育幼院、佛光精舍、慈悲基金会,设立云水医院、佛光诊所,协助高雄县政府开办老人公寓,并与福慧基金会于大陆捐建佛光中小学和佛光医院数十所,育幼养老,扶弱济贫。
    1976年《佛光学报》创刊,翌年成立“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编纂《佛光大藏经》、《佛光大辞典》。1997年出版《中国佛教白话经典宝藏》、佛光大辞典光盘版,设立“佛光卫视”(现更名为“人间卫视”),并于台中协办广播电台。2000年创办台湾地区第一份佛教日报《人间福报》,2001年将发行二十余年的《普门》杂志转型为《普门学报》论文双月刊;同时成立“法藏文库”,收录海峡两岸有关佛学的硕、博士论文及世界各地汉文论文,辑成《中国佛教学术论典》、《中国佛教文化论丛》各一百册等。
    大师著作等身,撰有《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丛书》、《佛光教科书》、《往事百语》、《佛光祈愿文》、《迷悟之间》、《当代人心思潮》、《人间佛教系列》、《人间佛教语录》等,总计近两千万言,并被翻译成英、日、西、葡等十余种文字,流通世界各地。
    大师教化宏广,计有来自世界各地之出家弟子千余人,全球信众则达数百万之多;一生弘扬人间佛教,倡导“地球人”思想,对“欢喜与融和,同体与共生,尊重与包容,平等与和平,自然与生命,圆满与自在,公是与公非,发心与发展,自觉与行佛”等理念多所发扬。1991年成立“国际佛光会”,被推为世界总会会长;于五大洲成立一百七十余个国家地区协会,成为全球华人最大的社团,实践“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理想。创会以来,先后在世界各大名都,如洛杉矶、多伦多、巴黎、悉尼等地召开世界会员大会,每次与会代表都在五千人以上;2003年通过联合国审查肯定,正式加入“联合国非政府组织”(NGO)。
    为促进世界和平,大师曾与南传佛教、藏传佛教等各领袖交换意见,世界上亦德风远播,举其荦荦大者如:1995年获全印度佛教大会颁发佛宝奖;2000年在第二十一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上,泰国总理乃川先生颁赠“佛教最佳贡献奖”,表彰大师对世界佛教的成就。2006年获香港凤凰卫视颁赠“安定身心奖”,以及世界华文作家协会颁“终身成就奖”,美国共和党亚裔总部代表布什总统颁赠“杰出成就奖”。
    1978年起,先后荣膺美国东方大学、智利圣多玛斯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韩国东国大学、泰国玛古德大学、中国台湾辅仁大学、澳洲葛雷菲斯大学等校之荣誉博士学位。
  1988年,被誉为北美第一大佛寺的西来寺落成之际,除了传授“万佛三坛大戒”,为西方国家第一次传授三坛大戒外,同时主办“世界佛教徒友谊会第十六届大会”,开启海峡两岸佛教界代表同时参加会议之先例,为两岸佛教界首开平等交流之创举。
    1998年2月远至印度菩提伽耶传授国际三坛大戒及多次在家五戒、菩萨戒,恢复南传佛教国家失传千余年的
比丘尼戒法。2004年11月至澳洲南天寺传授国际三坛大戒,为澳洲佛教史上首度传授三坛大戒。大师并积极推动台湾地区佛诞节的设立。
    1998年4月8日,大师率团从印度恭迎佛牙舍利莅台安奉;2001年10月前往美国纽约“9?11事件”地点,为罹难者祝祷;2002年元月与大陆有关方面达成佛指舍利来台协议,以“星云牵头,联合迎请,共同供奉,绝对安全”为原则,后组成“台湾佛教界恭迎佛指舍利委员会”,至西安法门寺迎请舍利莅台供奉三十七日;2003年7月,大师应邀至厦门南普陀寺参加“海峡两岸暨港澳佛教界为降伏‘非典’国泰民安世界和平祈福大法会”;同年11月,应邀参加“鉴真大师东渡成功一二五。年纪念大会”;随后率领佛光山梵呗赞颂团,首度应邀至北京、上海演出;2004年2月,两岸佛教界共同组成“中华佛教音乐展演团”,至台、港地区,以及澳、美、加等地巡回展演;2006年3月,应邀到享有“千年学府”之誉的湖南长沙岳麓书院,讲说“中国文化与五乘佛法”,是为历史上第一位到此讲学的出家人。同年4月应邀出席于杭州举办之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说“如何建设和谐社会”,写下宗教和平交流新页。
    2004年应聘担任“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宗教委员会主任委员,与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道教等领袖,共同出席“和平音乐祈福大会”,促进宗教交流;11月,与瑞典诺贝尔文学奖审查人马悦然教授及汉学家罗多弼教授就“佛教与文学”、“佛教与世界和平”进行交流座谈。
    大师自1989年访问大陆后,便一直心系祖国的统一,主张一个中国。近年回宜兴复兴祖庭大觉寺,并捐建扬州鉴真图书馆、接受苏州寒山寺的赠钟,期能促进中国统一,带动世界和平。
    大师对佛教制度化、现代化、人间化、国际化的发展,可说厥功至伟!
展开
内容介绍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通过一系列富有哲理的故事,讲述了如何让人欢喜的道理。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是浮澡的,人们常常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本书通过一系列富有哲理的故事,讲述了如何让人欢喜的道理。全书包括三十年的承诺、三进士、以忍为铠、糊涂的哲学、不争一时的风光、智者深明、知其一还是知其二、人格圆熟的法味、五十年的等待、玫瑰和松树、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尊重包容、容忍止净、婢女与羊、善眼看人、龟与雁等众多智慧小文。
  我们总是看到心外的财富,没有发现心中无穷尽的财富;总放着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去窃取外在有形的宝藏。聪明的人儿!何不用心将自心的慈悲、忍耐、智慧偷到手,成为一个真正富有的人。
展开
精彩书摘
  三十年的承诺
  一个初冬的傍晚,暮色苍茫,我在大雄宝殿后面正要上楼梯时,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我趋前一看,顺口喊了一声:“翁觉华。”只见她热泪盈眶,激动地对我说:“师父!几十年没见,你怎么还记得我?”我说:“怎么会不记得呢?你没有变,一点都没变。”
  第二天早上,当我再见到觉华时,她往我手中塞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奉献五十万元。金山寺翁觉华顶礼”
  虽然只是寥寥数字,却让我深深感动。我问她:“三十年来,后悔吗?”她说:“不,我心甘情愿听您的话。”
  记得,早年我除了在宜兰弘法外,也在三重埔大同南路的“一善堂”念佛会讲经。后来南下高雄开创寿山寺,一善堂也就没有人领导了。信徒问我:“师父南下弘法后,就没有人领导我们了,我们该怎么办呢?”我说:“一善堂过去有一位住在永和金山寺的老师父,叫做善喜法师,你们可以到那里去跟他学习,护持他。”为了我这一句话,翁觉华坚守一个承诺三十年,护持一个道场三十年,这种不轻易更改的精神与信仰力,着实撼动人心!
  人和人相处,常常因为无心的一句话,造成彼此的误会,再也不相往来;人和人做事,也常常为了一点小事,锱铢必较,从此不再合作。我们可曾深思过:生命太短暂,所谓“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又岂容我们事事计较,事事放纵呢?为何不像翁觉华,为一个承诺奉持不变三十年,为一个信仰全力以赴,奉献自己。
  生命是有限的,但只要让我们的理念与思想发光发热,如馨香一瓣,遍满十方,就能赋予它永恒的价值与意义。
  三进士
  在中国民间,每到农历春节时分,家家户户都以红纸书写吉祥的对联,张贴在大门两旁,祈求平安兴盛。所谓“爆竹一声除旧岁,万象桃符更新年”,充分展现了新春喜气与除旧布新的欢乐气氛。
  有户人家父子都是进士出身,他们自豪家世高尚,因而写下一副对联炫耀,上联写的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下联是“婆夫人,媳夫人,婆媳皆夫人”。
  对门的邻居看到这副对联,心里酸酸溜溜的,很不是滋味。嫉妒心火燃烧炽盛不熄,于是邻居趁四下无人时,悄悄地将这副对联改了一下。邻居将进士的士,下面的一横拉长一点,就成了一个“土”字,上联变为“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夫人的夫,添加一撇,成了“失”字,下联便成为“婆失人,媳失人,婆媳皆失人”。
  结果,一副彰显高尚家世的吉祥对联,在邻居的嫉妒心驱使下,成了损人损德的对联。
  从古至今,有许多人际之间的混乱、冷狱的冤屈、家门的不幸,都是由见不得人好的坏心理怂恿下,造成难以弥补的巨祸。如果能够换个角度去看待:邻居、朋友、同学、家人有成就,自己也是与有荣焉,沾光沾光,真是皆大欢喜。
  祈愿人间的和平兴盛,佛教告诫“若要佛法兴,除非僧赞僧”,普贤菩萨也发下“随喜功德”愿,都为我们树立一个好模范,随喜赞叹,满口好话是给人欢喜的魔术糖,是平息祸端神奇棒,我们为何不多多益善呢!
  以忍为铠
  山里有座寺庙,庙里有一尊铜铸的大佛及大磬。有一天深夜,大磬向大佛提出抗议:“你我都是铜铸造的,可是你却高高在上,每天有人向你献花供果,烧香奉茶,向你礼拜。可是每一次有人拜你的时候,我就要挨打,这太不公平了吧!”
  大佛思索了一会儿,安慰大磬说:“大磬呀!你也不必艳羡我,你可知道吗?我当初被工匠铸造时,一棒一棒地捶打,一刀一刀地雕琢,我历经刀山烈火的痛楚,日夜忍耐如雨点落下的刀锤……千锤百炼才铸成佛的眼耳鼻身。我的苦难,你不曾忍受,我是走过难忍能忍的苦行,才能坐在大殿里,接受香花供养和人们的礼拜!反观你,只要别人在你身上轻轻敲打一下,你就痛得不停地喊叫!”
  一个成功的人,必定忍耐承担难以数计的困难,忍是呈现生命无畏的力量,世上的枪火子弹都比不上委曲柔软的忍耐力量。一个人要能忍毁谤,听恶骂如饮甘露,做一个有力的大人,不被外境的风浪所动摇,于行路难的人间,忍苦、忍难、忍冷、忍热、忍浓、忍淡,最难的是忍下一口气,所谓争一时容易,争千秋就必须以
  忍为铠,有多少忍耐,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就像经上说:“由忍得解脱,嗔心寂无起。为一切能故,能胜一切人。”
  糊涂的哲学
  人性中有一种“希望什么都要知道”的好奇心理,但是看得多、听得多、知道得多,不一定是好事。中国古谚有句“眼不看嘴不馋,耳不听心不烦”,即是表示不知道的乐趣,才是乐无穷。
  曾经,我因为心肌梗塞而住进医院开刀。手术后,在恢复室二十几个小时的时间里,鼻子、口腔、胸部、腹部插了许多管子,甚至手脚都被固定住,无法随意活动,全身长时间被“控制”住,是很折腾人的,我却一点都不觉痛苦,甚至麻醉药退去也不感到难过。
  这个经验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人生至极的痛苦,心“不知道”,就不以为苦了。“不知道”是一种美好的心灵世界,不该听的话不听,不该看的事情不看,不该知道的事情不好奇追问,生活变得简单,日子也能任运自在。
  人为什么会烦恼?《老子》的看法可以借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烦恼,是因为我们成日放纵六根向外追逐、四处攀缘,想要知道的太多。眼睛想要看,看到不顺己意的就烦恼;耳朵想要听,听到不悦耳之言也不欢喜;吃得不合口味也不欢喜,吃得太多造成肥胖、不健康,更是苦闷;口无遮拦,说出麻烦与事端来,也是烦恼重重。种种恶事困扰缠身,当然要得身心热恼,不得清凉。
  清人郑板桥“难得糊涂”的哲学,是我们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最佳圭臬。不过分贪求外在的声色犬马,在收摄身心、六根之中,求得心灵的平静与安乐,不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不争一时的风光
  一个人在成长与学习的过程当中,必定会遭遇风霜雨露的淬炼,而这些都是成熟心性的资粮。不能一味欢喜阳光灿烂,却害怕雨雪冷凉,只做温室的花朵,不愿做苍松翠柏。要求人生精彩丰富,就得与种种境界奋斗,在逆境当中学得一身本领。
  童年时期,我受到很多的挫折,然而内心有一股力量,能够不被外来的挫折打倒。拿写文章来说,一篇文
  章写得不好,老师批下:“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即是以黄莺在柳枝上啼叫,白鹭飞上青天一声,来形容我的文章“不知所云”,这样的评语对一个孩子来说,打击很大。有时候用心把一篇文章写好,老师却在上头批:“如人数他宝,自无半毫分。”意即像银行里天天数钞票的办事员,只是过路财神,自己没有分到一点,以此暗示我,你的文章不晓得从哪里抄袭、摘录来,自己没有半点见解和看法。评为“文抄公”,给小孩子的打击更是澎湃汹涌。面对这许多挫折,我心里只生起一个念头:“老师!你不了解没有关系,总有一天,我会把我的能力让你了解的。”
  我不为一句话受挫折,明白佛陀将入涅架时,谆谆告诫弟子:“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肢解,当自摄心,不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则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
  风景,不争一时的风光。只是为了一句话、一件事、一个表情就泄气、萎靡不振,就失却慧命、忘失法身,实在得不偿失。
  生命有它的韧性,只要勇敢面对挫败,经得起岁月寒暑的流迁,受得起风霜雨露的考验,就能展现苍劲、
  瑰丽的生命风采。
  智者深明
  汉朝时,一位叫刘宽的年轻人生性温和,不与人争,很有修养。
  一个下午,邻居跑到刘宽家里,为了自己丢失的一头牛,与他理论:“你怎么把我家的牛牵来呢?”说完,便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刘宽的牛牵了走。刘宽一句话也没说,任凭这位莽撞的邻居将自家的牛牵了去。
  过没几天,邻居找到了自己的牛,因而对前几天的行为觉得惭愧,便将硬从刘宽家里牵来的牛牵还给他。
  刘宽也只是说:“这头牛是我的呀?真谢谢你!真谢谢你!”
  看刘宽面对邻居无礼行为的处理态度,我们可能自忖:面对他人的谩骂、责怪、毁谤、讥讽、误会时,是平心处之,安然面对?还是不服输地还以颜色?
  一切是非总有真相大白之时,急于求得水落石出,过分计较,只会让事情更混乱,反而见不到云淡风轻时的动人美景。故事中的刘宽不与人计较,不执于一时的是非与得失,主动退一步,不让更严重的冲突、破坏发生。他的心安于毁誉、荣枯、称讥中,隐忍不妄动。以悲智拨去恶浊乌云,才见皓皓明月、朗朗清空。
  智者深明,计较只会造成彼此的对立,不论是非好坏,不分别善恶,不过分地精明,为人厚道、心存体谅、遇难包容,将是非善恶付之于忍耐当中,付之于哈哈一笑之中,做到《指月录》中开示的“是非憎爱世间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肠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这种不计较的人生,才能随缘自适、随境自在。
  知其一还要知其二
  五代十国时,冯道与和凝同在中书省任职,两人交情深厚。他们之间曾经发生过一段有趣的故事。
  有一天,冯道穿着新鞋到和凝家中拜访。和凝一看,心里暗忖:这双鞋与前几天叫仆人买回来的那双一模一样嘛?
  和凝就问冯道:“你这鞋是多少钱买的?”
展开
目录
三十年的承诺
三进士
以忍为铠
糊涂的哲学
不争一时的风光
智者深明
知其一还是知其二
人格圆熟的法味
五十年的等待
玫瑰和松树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尊重包容
容忍止净
婢女与羊
善眼看人
龟与雁
鹅吞珠
镜子的故事
布袋和尚的诗
寻找平常心
仰天而唾
地狱与天堂
君子报仇
提升生命的层次
忍是众善之源
挑水禅师
相忍为国
想当然尔
柔和的力量
浮山法远
静观的力量
将军的怒气
从善如流
教训的代价
登山后的心胸
无情与无理
慈航菩萨的肚子
梦中国王
我最无能
三思才能后行
婚姻之道
犹如空华
曹时中化解冤仇
上等的领导者
忍小忿以成大事
求法的精神
两头鸟
死灰复燃
先见之明
徐达之智
不迁怒,不贰过
嗔怒之害
听经
以字会意
飞龙在天
王述吃鸡蛋
鹦鹉王
斩草除根
秦军有祸
退笔冢
郭子仪之度量
前人的智慧
是松?是槐?
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荣枯一如
慈悲心最美
琴弦有短长
善用“三间”
愚人吃盐
鸢鸟衔鱼
驯马师的秘诀
墨子生病
检举偷盗花木者赏
谁唱得更好
手指与火柴
无缘对面不相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