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历史中的佛教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52447
  • 作      者:
    (美)芮沃寿(Arthur F. Wright)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芮沃寿(Arthur F.Wright,1913—1976),20世纪中叶美国汉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与费正清同为美国汉学研究的奠基人。1947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专攻佛教及隋唐史,曾任斯坦福大学及耶鲁大学教授。1951年与费正清等成立中国思想研究会,担任主席。他还是美国历史协会、美国亚洲研究协会会员,并长期担任中华文明研究委员会会长。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历史中的佛教》的英文原版自1959年印行至今,久盛不衰,至今仍然是美国大学生了解中国佛教历史的最佳入门读物之一。在这样薄薄的一《中国历史中的佛教》中,作者广泛利用可收集到的中国、西方和日本的各种研究资料,清楚勾勒出佛教传人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国历史中的佛教》关注佛教在具体历史时空中与中华文明的互动,提出诸多重要问题,如汉代秩序的瓦解如何为佛教进入中国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携带有浓重印度色彩的佛教对于中国文化的适应以及中国本土思想对佛教的挪用嫁接等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汉代的思想和社会
  佛教改变中国文化是东亚历史上重大的主题之一。这个历程可以追溯至将近两于年前。而且无论我们把目光转向中国人生活和思想的哪个方面,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响。通过检视这样一个历程,我们可以指望学到什么?在最一般的层次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明之间相互作用的某些模式,这与我们20世纪世界的文化问题有特别的相关性。进一步的,我们可以对宗教作为把一个伟大文明的元素输入到另一个文明的载体的角色有所了解。这可能会引导我们批判地反思汤因比的理论,即:宗教在保存一个瓦解的文明和它的继任者之间的连续性元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大乘佛教——作为“内在无产阶级的教会”,在汉文明中断时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接下来,我们可以对佛教作为世界宗教的特性,及其与其他伟大信仰的相似或不同之处,作出暂时的判断。当我们考量佛教在中国历史中的角色时,必须意识到印度与中国文明之间的巨大差异,还要警惕那些以“东方文化的一体性(theunity of Oriental culture)”为假设前提的种种阐释。最后,我们应当找到理解中国文明的线索:对其思想特有的和持久的模式的洞察;理解其文学与艺术传统、其制度以及个人与群体行为模式的关键。并且,我们希望能够做到不把这些事物看成是静态的实体,而看成是为了应对不断变动的环境带来的长期挑战,而随着时间变迁的文化的各个面向。
展开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汉代的思想和社会
第二章 准备时期
第三章 驯化时期
第四章 独立成长时期
第五章 挪用期
第六章  佛教在中国的遗产
延伸阅读选录
索引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