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唯识学概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524762
  • 作      者:
    弘学著
  • 出 版 社 :
    巴蜀书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次年,他奉赵朴初会长之命,又写了《藏传佛教》。两书受到学术界和佛教界的重视。
展开
精彩书摘
  世亲与无著,虽是骨肉兄弟,其性格与阅历却有很多不同。在性格上,无著菩萨是一个始终采取实行主义的人,重于精神的修养,将客观的理论运用到主观上来,使之达于主客观一致的境界;世亲菩萨是个学者性格的人,其头脑非常明晰,其著作组织严密,其所作之《俱舍论》、《唯识三十颂》一直至今日,仍然在学术界流行不已。特别是《俱舍论》在藏传佛教中更享盛誉,有“八年《俱舍》、三年唯识”之说。就阅历说,无著对于小乘佛教的造诣虽然很深,但他毕竟是具有菩萨根性之人;所以他没有怎样经过小乘佛教徒的阅历,就为唯识大乘而努力了。世亲则不然,他出家于小乘说一切有部,起初还是有部之学匠,对于大乘佛法,而立于排斥的地位。其后弃小转大,完全是无著的训示。就著述而言,无著对于赖耶八识说,站在创说者的地位。世亲虽竭力弘扬唯识大乘,但始终不脱祖述者的地位。欲与无著同席还有所不能,因为他只是传宗弘布无著思想而已。真正欲对唯识学有所认识,当仍以无著为中心。但仍要强调的是,世亲所学比无著范围广,他的思想涉及各个方面,如就纯粹继承无著的系统,并简单地把其组织起来,而在内容方面求大成来说,就是《唯识二十论》及《唯识三十颂》。更应该肯定,由于世亲菩萨弘布唯识,唯识思想的显扬,不但达于无遗憾的地步,而且更被完全整理组织起来。同时,就立自破他方面说,对于唯识思想持反对态度的学派,世亲常给予无情的反破痛击,以彰唯识的正义。并且为了使人易于理解唯识起见,世亲更创作了有关唯识思想的入门书或纲要书,如《百法明门论》及《唯识三十颂》,就是很简明地整理前期复杂思想的一种体系书。世亲菩萨运用种种方法,尽力于唯识思想的普及,所以他在唯识学史上的功绩是伟大的。
展开
目录

序二
上篇  唯识史要
第一章  唯识学的产生及其史略
 第一节  唯识学在印度的产生及史略
 第二节  唯识学之始祖
 第三节  师子觉与陈那
 第四节  十大论师
第二章  唯识学所依之经论
 第一节  六经
 第二节  瑜伽师地论——“一本十支”之“本”
 第三节  十支论——“一本十支”之“支”
第三章  唯识思想在印度的演变
 第一节  原始佛教的唯识思想
 第二节  部派佛教的唯识思想
 第三节  大乘佛教的唯识思想
 第四节  分流时代的唯识思想
第四章  唯识学在中国的传播及演变
 第一节  唯识学在中国的初传——地论宗
 第二节  真谛三藏与摄论宗
 第三节  盛唐之法相唯识宗
 第四节  唯识学的衰落与复兴
第五章  玄奘大师和他的弟子
 第一节  玄奘大师
 第二节  唯识三祖
 第三节  玄奘会下之精英
下篇  唯识要义
第六章  五位百法
 第一节  五位法的概念
 第二节  心法
 第三节  心所有法
 第四节  色法
 第五节  心不相应行法
 第六节  无为法
 第七节  二无我
第七章  蕴处界三科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五蕴
 第三节  十二处和十八界
第八章  唯识五法与三性之学说
 第一节  五法
 第二节  三自性
第九章  唯识义
 第一节  能变、习气及种子义
 第二节  初能变
 第三节  熏习义与三量
 第四节   第二能变
 第五节   第三能变
 第六节  唯识学的因果论
 第七节  杂染流转义
第十章  唯识学的实践理论
 第一节  转识成智——四智心品概述
 第二节  转依义
 第三节  唯识观
 第四节  唯识修行之根基及次 第
 第五节  唯识学的终极关怀
 第六节  菩提与涅槃  佛身与佛土
附篇  唯识三字经
一、唯识三字经
二、唯识三字经释论
三、唯识三字经讲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