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佛理究竟:证严法师讲《四十二章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9007850
  • 作      者:
    释证严讲述
  • 出 版 社 :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四十二章经》是最早译成中文的佛经之一,取自佛陀说法的精要法语,文字简练朴实而不失优美,意义深远。全经四十二个章节中,已涵盖了佛法中的主要精髓。佛陀生动的比喻,反复不同层面的谆谆教诲,旨在教导大众如何观照自心,发挥自己生命的良能,从行、住、坐、卧中趋向正道,以达到清净安乐的境界。
  证严法师以细腻的解说、贴切的诠释讲解此经,并融合许多发人深省的真实故事,将佛法带入日常生活之中,使心灵逐渐清新明净,待人处事和雅圆融。
  台湾佛教领袖引领大众,探究佛理的灵性之作。
展开
作者简介
  释证严,台湾佛教领袖之一、社会慈善家,有“东方的特蕾莎”之称。
  1937年,出生于台湾台中的清水镇。
  1963年,依印顺导师为亲教师出家。师训“为佛教,为众生”,奉持不懈。
  1966年,创办“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
  1986年,创办佛教慈济医院,继之又创办慈济护专及慈济医学院。慈济以慈善、医疗、教育、文化为四大志业,在世界五大洲均成立分会及联络处,并开展国际急难救助,又推动成立台湾第一所骨髓捐赠资料中心。
  1994年,获“艾森豪威尔国际和平奖”。
  1995年,获“亚洲最杰出女性奖”。
  2001年,获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2002年,获台湾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学名誉博士学位。
  2004年,获加州美国亚裔联盟亚美“人道关怀奖”。2007年,获日本第24届“庭野和平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四十二章经》是最早译成中文的佛经之一,取自佛陀说法的精要法语,文字简练朴实而不失优美,意义深远。全经四十二个章节中,已涵盖了佛法中的主要精髓。佛陀生动的比喻,反复不同层面的谆谆教诲,旨在教导大众如何观照自心,发挥自己生命的良能,从行、住、坐、卧中趋向正道,以达到清净安乐的境界。汪严法师以细腻的解说、贴切的诠释讲解此经,并融合许多发人深省的真实故事,将佛法带入日常生活之中,使心灵逐渐清新明净,待人处事和雅圆融。
展开
精彩书摘
  (一)贫穷布施难。贫穷的人,物质上都非常匮乏;但是他若能在艰苦中尽力布施,纵然只是少许的奉献,福报仍是很大。
  譬如佛门中出家众穿的衣服,背后都有一块“印”,这是为了饮水思源,感念佛世时一位贫婆虔敬的供养心。佛陀在世时,一些国王、大臣、长者等富裕人家,经常来供养佛陀。有一次佛陀外出托钵,一位贫困的老太婆看到佛陀时,激动地跪在佛陀面前,哭得很伤心。佛陀问她有什么困难,老妇人抬头说:“佛啊!我没有遇到困难。我虽然贫穷,却活得很安心!因为我能生值佛世,与佛踩在同一块土地上,所以我很高兴。但是却也感到十分断愧,因为我无力供养您!”
  佛陀说:“你也可以布施呀!”贫婆说道:“我身无长物,要用什么来布施呢?”佛陀说:“只要你肯发心布施,任何东西我都欢喜接受!”贫婆回头看看自己,拉拉身上的破衣服,问道:“佛呀!我身上只有这件破衣服,可以吗?”佛陀回答:“可以。只要衣服上的一角,我就很欢喜了!”贫婆听后,很高兴地撕下衣角上的一块布供养佛陀,佛陀立即将那块破布搭在身上。
  佛陀回去之后,告诉阿难:“阿难!布施这块布,比布施千万匹布的功德还大,因为她已尽其所能!从今以后,每个弟子都要纪念贫婆这块布!”从此,凡是佛门弟子,衣服的背衬都有一块“印”,以感念当年佛陀领受贫婆供养的那份“心”。如此贫穷困苦,想布施的确是困难,可是只要真诚有心,也非绝对的困难,这便是“贫中之富”的人生。
  在慈济世界里,常可看到有些清贫的人,他们深知贫穷的困苦,所以稍有能力时,也愿意帮助比他们更穷苦的人。因此,十元、二十元也很乐意尽力布施,这也是为自己种福田。反观有些富有的人,要拿出财物来布施却比较困难,因为他没有尝过贫穷的滋味;再则,布施的钱捐少了,觉得太小气,不好意思;钱捐多了,又舍不得。所以富人反而较难发心布施。这正是一种悭贪的心理,亦即所谓“富中之贫”的人。
  (二)豪贵学道难。富贵人家要学道,如同布施一样困难。因为富贵人家生活享受,无法体会贫困的苦境。有的常与达官显要为伍,纸醉金迷地应酬;如此,怎会有机会学道呢?因为他们不觉得苦,不知学道的可贵。所以,财富名利未必是福,他们常常在迷情的境界中打转,因此学道较困难。
  (三)弃命必死难。一般人最重视的是生命,任他再贪爱世间的一切物质,一旦生命受到威胁,他同样会舍弃物质以求保命。所以,有些人为了身体上的享受,往往畏惧身心的劳苦而不肯学道。但是自古以来,没有听过惜命畏死的人真能长生不死。传说彭祖活到八百二十岁,但是如今何在?就算真有八百二十岁的寿命,照样有结束的一天。所以,任凭你怎么重视生命,都无法长生不死!
  学佛人要有“殉道”的精神,将生命奉献给宗教。例如:我们现在有中文佛经可研读,要感恩过去的高僧大德,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千辛万苦到印度取经。由于古代的中、印交通非常不便,但是他们克服了“弃命必死难”的关卡,带回了珍贵的三藏十二部经。
  有心学道的人如果太执著于身体,道业就难以成就。人生无常,我们应好好利用身体而力行、成就道业,才能趋人涅槃,慧命长生。
  (四)得睹佛经难。现代的印刷业十分发达,发心印经的人也很多,很容易可以取得经书,为什么还会“得睹佛经难”?因为佛经道理深奥、文句艰涩,不易理解,一般人往往看不懂。而且,佛经中有很多警醒世人的语句,不看则已,越看越烦恼。因为许多令人趋之若鹜的事,在佛经里都明文禁止,所以有些人就干脆不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