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有个国王,名叫“长寿”。长寿王有个儿子,名叫“长生”。长寿王从不对臣民滥施刑罚,国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邻国有个国王,平时凶狠残暴、肆意妄为,搞得天怒人怨、国困民穷,大家都称他为“恶王”。有一天恶王对大臣说:“我听说长寿王的国家物产富饶、财物山积,离我们不远,又没有多少军队,我们发兵去把它攻下来吧!”大臣们纷纷叫好。于是恶王带领军队向长寿王的国家扑来。
边境的官员得到这一消息,星夜派人向长寿王报警,要求速作准备,派来援兵。长寿王召集起群臣,对大家说:“恶王攻伐我国,目的不过是要抢夺我们的粮食、珍宝、财物。我如果发兵抵抗,我方军队必有死伤。这样的事我不能干。”大臣们说:“我们有很多精通战略战术的将领,勇猛善战的士兵,一定能打败敌人,而不会有多少伤亡,大王请放心好了。”长寿王说:“如果我们能胜利,对方就一定会有大批人员要伤亡。对方士兵的生命也同样可贵,你们为了爱戴我而去伤害对方的生命,这同样是不应该的。”
大臣们见国王坚持不肯发兵抵抗敌人,只好撇下国王,自己组织起来,带领军队奔赴边境。长寿王对太子说:“恶王贪图我国的财富来攻打我们,现在大臣们为了保护我而去与恶王作战。两国交战,必有死伤。还不如我们两人偷偷地扔下这王国逃往其他地方吧!”太子说:“遵命!”父子二人便在半夜出走,隐居到了深山里。
长寿王父子出走后,大臣们也就不再抵抗了。于是恶王便占据了长寿王的国家。恶王派人四处搜寻长寿王的下落,宣布有谁能捉住长寿王献来,赏给黄金一千斤,钱一千万。但一直没能抓住长寿王。
有一天,长寿王在路旁的一棵大树下休息,恰好碰到一个婆罗门从远方来,也在大树下休息。婆罗门问长寿王:“您是哪国人?怎么会在这里?”长寿王说:“我就是这个国家的人,四处游玩而已。您从什么地方来?准备到哪里去?”婆罗门说:“我是个在穷乡僻壤居住的修道人。听说你们国家的长寿王一向乐善好施,救穷济贫,所以特地赶到这里来,希望得到一点布施。”长寿王听后,心里想:“他为了我从远方赶来,却不知我已经丧失了王位,一无所有了。他这样白白地跑一趟,实在太可怜了。”想着,不由地掉下泪来,对婆罗门说:“我就是长寿王。因为邻国的国王来攻打我国,所以我放弃了王位隐居在这里。如今您从大老远来找我,我却一无所有,没有什么可以布施给您,实在没有办法。”两人不禁相对叹气。
突然,长寿王想起恶王悬赏捉拿他的事,便说:“我听说新来的国王正悬赏捉拿我,您只要拿着我的头去见他,一定可以得到一大笔钱。”婆罗门说:“我听说大王济贫救穷,所以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想得到一点布施以支撑度日。谁知大王已失去了王位,这也只怪我自己没有福气。您让我杀了您去请赏,那是我万万不能做的。”长寿王说:“您本是有所求才从远方来找我的,我无论如何应该帮助你。人总是要死的,如果我的死对您能有所帮助,您又何必谦让呢?即使您拒绝杀我,以后如有其他人来要求我帮助,我同样会把脑袋交给他的。与其那样,还不如您今天早点把我的脑袋拿走。”婆罗门说:“我实在不忍心下手杀害大王。如果大王如此大慈大悲,执意要杀身帮助我,那请您自行投案,我跟您一起去吧!”于是两人一齐来到王宫。长寿王让卫士把自己捆绑起来,并马上禀告恶王。恶王听说长寿王已被抓到,不禁喜出望外,取出赏钱赏赐了婆罗门,婆罗门便回国了。
恶王派人在十字街头搭起行刑台,要当众烧死长寿王。长寿王手下的大臣们听到这一消息,纷纷跑来向恶王哀告:“这是我们的故主,他今天就要死了,希望大王允许我们最后为他送一次行。”恶王答应了。大臣们便准备了各种酒食饭菜送到行刑台上,个个痛哭不已。旁边围观的百姓都说长寿王死得太冤枉了,连城外的农民樵夫都呼天抢地,伤心不已。
太子长生听人传言说父亲已被恶王抓住,连忙挑了一担柴火,假装到城里去卖柴,挤进围观的人群。他看到父亲就要被处死,心里悲痛欲绝。长寿王一眼看见挤在人群中的儿子,唯恐儿子以后会替自己报仇,便仰天长叹,高声喊道:“当儿子最大的孝顺,就是能让父亲死后无恨。你千万不要为我报仇,那我死后只有快乐,没有忧愁;如果你不听我的话,一定要杀人报仇,我九泉之下也不会安生。”长生不忍心亲眼看父亲被火烧死,便挤出人群,回到山中。而长寿王被活活烧死了。
长生回到山中,心里愤愤不平,一直宁静不下来,想:“我父亲仁重义深,至死不变。而恶王胡作非为,不明善恶,害死我父亲。虽然我父亲心存仁慈,不让我报仇,但我作为儿子,如不能杀了恶王,报此杀父大仇,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这世界上?”打定主意后,长生便偷偷潜回城里,以寻找报仇的机会。
恶王手下有个大臣,这个大臣有个菜园,需要一个种菜的。管菜园的人在街上遇到长生,便雇他来种菜。长生干活认真负责,技艺又高,满园蔬菜长得茁壮旺盛,一片生机。一天,大臣来巡视菜园,看见蔬菜长得这么好,很高兴,便叫来管菜园的人询问原因。管菜园的回答:“前不久我在街上雇了个小伙子,这菜都是他种的。”大臣便把长生叫到面前,交谈之下,觉得这小伙子知识丰富,什么都懂,便问他:“你会做饭吗?”长生说:“会!”大臣便提拔长生当了厨师。长生做的饭菜香气扑鼻,花样别致,味道甘美。大臣十分满意。
一天,大臣请恶王到家里来做客。恶王一尝到如此精美的饭菜,欣羡极了,忙问:“这些饭菜是谁做的?”大臣说:“前不久我雇了个厨师,这些饭菜就是他做的。”恶王说:“你就把他送给我吧!”饭后便把长生带回王宫,让长生专为自己做饭烧菜。
长生曲意奉承恶王,颇得恶王的欢心和信任。有一天恶王问长生:“你会武艺吗?”长生说:“我过去学过。”恶王便提拔长生做自己的贴身卫士,对长生说:“我有个仇人,就是已死的长寿王的儿子长生。我一直防备着他,怕他来找我报仇。现在我提拔你做我的贴身卫士,希望你保护我,防备长生前来暗杀。”长生说:“遵命!我一定为大王效力,以死相报。”
展开
——梁启超
一种文化有了深厚的根,才能吸收外来文化。唐朝民间佛经数十倍于儒经,但中国文化并未变成印度文化,因为我们有那么强有力的文化根基,宋朝佛教理论上为什么没有什么发展,因为它已经融化在我们的文化中间了。今天我们要吸收西方文化,前提是必须很好地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
——汤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