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藏经<br> 第二章 藏经之国译及印刻<br> 我国翻译之藏经既为研究之主要资料,其内容组织等事,不可不先有了解,以便应用。以次各章,即就此约略释之。<br> 第一、翻译之性质,因译事常居我国佛教之主要位置,有译场之特别组织,故翻译各籍甚为完备。自后汉明帝时至元之初期,凡一千二百年间,翻译不绝。依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西纪一二八五年)庆吉祥等所集《至元法宝勘同总录》之统计,历代译家一百九十四人,译籍一千四百四十部,五千五百八十六卷。此长时期间译事,可分新旧之二期。旧译时期代表之译家,先当数姚秦之鸠摩罗什,次则后汉之安世高、支娄迦谶,吴之支谦,西晋之竺法护,东晋之佛陀跋陀罗。北凉之昙无谶,北魏之菩提流支,陈之真谛等,皆属一代之大师,而由印度、西域等地以来我国,故此时期亦可谓为外国法师主译之时期。其次新译期,则唐代玄奘独擅盛名。盖奘师留学印度,十七年间,博究五印之方言,精通教义之奥蕴。归朝以来,新制译法,努力移植佛典之原义。遂为译经史上开一纪元,而举莫大之劳绩。其后义净、金刚智、不空等,各自发挥独到之方面。此一时期亦可云本国法师主译时期。两期翻译后先相俟,而三藏渐以备矣。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