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改变你的思想 改变你的生活:寻求幸福、真爱、健康与富足的秘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6884256
  • 作      者:
    (美)华莱士?沃特尔斯(Wallace D. Wattles)著
  • 出 版 社 :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吸引力法则宗师华莱士引领读者获取幸福、真爱、健康与富足,激发朗达·拜恩创作《秘密》灵感的思想源泉。
展开
作者简介
  华莱士·沃特尔斯,美国成功学作家先驱、“新思想运动”创始人之一。他出生于美国内战后不久。早年的生活给他留下了人生的阴影,后来他开始研究有关哲学和宗教信仰,广泛涉猎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兹、叔本华、海格尔、斯韦登伯格、爱默生等人的思想。通过孜孜不倦的研究,他发现了新思想原理,并将这些法则运用到个人的生活中。然后将这些法则写作成书。
  华莱士与同时代的奥里森·马登并驾齐驱,用他们激昂而充满智慧和力量的文字,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近一个世纪以来诞生的成功与自我完善领域的大师,如拿破仑·希尔、罗伯特·舒勒、安东尼·罗宾等都应归功于这两位先驱作家的影响。
  华莱士的智慧近年又重焕光彩,那就是朗达·拜恩和她的《秘密》。《秘密》的创作源于2004年,作者朗达·拜恩本是澳洲脱口秀電电视节目制作人,不过当时她的生活和事业可以说是一团糟。当时她的女儿拿了一本华莱士·沃特尔斯的“古书”,给迷惑困顿中的母亲看。她意外在这本百年历史古籍中发現了追求幸福与成功的秘密。并将其中的秘密与世人分享。
  呈现于国内读者面前的这本《幸福的秘密》,根据国外最新出版的三卷本《华莱士的智慧》全文翻译出版。包括《伟大的吸引力法则》、《获取财富的科学》、《成就伟大的科学》、《幸福安康的科学》等,是国内目前为止最全面、忠实的译本。华莱士的智慧帮助了无数成功大师,相信也能让每一位忠实的读者通晓其中的秘密!
展开
内容介绍
  《改变你的思想2改变你的生活》作者华莱士·沃特尔斯,美国成功学作家先驱、“新思想运动”创始人之一。他出生于美国内战后不久。早年的生活给他留下了人生的阴影,后来他开始研究有关哲学和宗教信仰,广泛涉猎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兹、叔本华、海格尔、斯韦登伯格、爱默生等人的思想。通过孜孜不倦的研究,他发现了新思想原理。并将这些法则运用到个人的生活中。然后将这些法则写作成书。华莱士与同时代的奥里森·马登并驾齐驱,用他们激昂而充满智慧和力量的文字,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近一个世纪以来诞生的成功与自我完善领域的大师,如拿破仑·希尔、罗伯特·舒勒、安东尼·罗宾等都应归功于这两位先驱作家的影响。华莱士的智慧近年又重焕光彩,那就是朗达·拜恩和她的《秘密》、《秘密》的创作源于2004年,作者朗达·拜恩本是澳洲脱口秀电视节目制作人,不过当时她的生活和事业可以说中一团糟。当时她的女儿拿了一本华莱士·沃特尔斯的“古书”,给迷惑困顿中的母亲看。她意外在这本百年历史古籍中发现了追求幸福与成功的秘密,并将其中的秘密与世人分享。
  呈现于国内读者面前的这本《改变你的思想2改变你的生活》,根据国外最新出版的三卷本《华莱士的智慧》全文翻译出版,该书收录了华莱士的大部分作品。是国内目前为止最全面、忠实的译本。
展开
精彩书评
  朗达·拜恩对《秘密》的发现,要归于她翻看了一本流传百年华莱士经典之作。于是她追宗溯源,提示了世上所有哲理、教诲和宗教的核心中普遍存在的一条真理。
  ——摘译自《秘密》官方网站  
  我想带领你一同步入通往秘密之路,对生活中所欲获求的任何东西,你只有一条捷径,那就是现在你很幸福或感到自己很幸福。这是为你的生活带来金钱和其他东西的最迅捷的办法。
  ——朗达·拜恩(全球畅销作品《秘密》作者)
展开
精彩书摘
  你的伟大之处在于你的思想
  万物之中,你很伟大,因为你能有别于其他动物而具有自己的思想,这里我们有两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讨论。第一,思想是身体机能作用的结果吗?第二,思想能脱离身体机能而存在吗?这两个问题是基本问题,必须解决好了,才能为精神疗法奠定科学基础,或者为任何有见地的心理学科奠定坚实基础。如果思想是机能作用的结果,那么似乎可以顺理成章地认为,要想控制思维,就必须控制机能作用;要想创造思想,就必须创造机能作用;要想改变思想,就必须改变机能作用。如果思想或智力不能脱离肉体的机能作用而存在,那么就不要徒劳地指望在肉体死亡后仍然存在思想,因为此时肉体的所有功能必定都已停止。
  关于智力,我最早注意到的是,智力似乎与生命具有必然、固有的联系。我在脱离生命的物质王国或力量领域没有找到任何智力,而深入观察也使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尽管在没有智力的情况下似乎也有生命存在,但若没有生命存在,智力便无处可存。在某些条件下,生命没有智力,而在另一些条件下,它却变得具有感知力和智力。那么,智力是条件的产物,还是一切生命的固有属性,但只在特定条件下才体现出来?
  无限的生命力
  生命是一种力量、一种能量形式,像电或热那样客观存在、独立存在。生命能完成事情,任何能做事的东西都是一种生命。最好还是把这个观点再说得明确些:身体的能量既不是电能,也不是热能,它不是任何已知形式的物质力,而是生命力,或称活力。生命不同于所有其他能量形式,因为它似乎是力量相关性普遍法则的一个特例(如果有这种法则的话)。热、光和电等能量中,每一种都可以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但是,尽管所有这些能量都是生命环境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但没有哪一种可以转化为生命。我们无法用热、光或电来制造生命,或者通过某种方式将这三种能量形式连在一起,或者将它们与其他力量结合在一起,从而制造出生命。生命只能来源于生命。每个活着的事物都源于一个孕育着生命的生殖细胞。今天的生命不过是昨天生命的延续而已。
  生命似乎从来都不会自发产生,或者源于其他力量偶然或有意的结合。我们无法证明生命始于以前没有生命的地方,也无法证明新生命可以创造出来。我们只能在活着的有机体身上找到生命,但是生命并非有机体制造。如果生命由有机体制造而来,那么有机体必然存在于生命出现之前。机器如果不进行正确组装,不将所有零部件科学地组合到一起,就不能产生电。如果树能制造自己的生命,那么就必定先存在无生命的树,那么它就会像发电机产生电一样着手制造生命。种子中没有有机物,但是却有生命蕴含其中,是生命创造了树。鸡蛋里没有有机物,却有生命蕴含其中,是生命创造了小鸡。树不会创造生命,是生命创造了树。有机体不能创造生命,是生命创造了有机体。有机体并非生而完美,以便自己履行机能并产生生命;相反,生命存在于机能作用之前。生命是功能的“因”而不是“果”。有机体存活的原因并非其中有某种过程发生;而是因为有机体是活体,所以这些过程才能在它身上发生。我在此前的系列文章中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活着的有机体并没有创造生命,而是接收了生命,或者是在休眠时补充了生命。
  那些体现出智力的有机体造就了智力,还是接收了智力?思想是机能作用的结果吗?要相信这些看法,就必须接受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命题。如果这种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在无意识力量变成有意识力量时,就必然存在一条泾渭分明的交叉线。在这个交叉线上,死的会变成活的。这让人无法相信,我们无法想象电或热突然变成有智力、能思考的东西。如果思考要花费力气(即消耗力量)(我们知道思考的确需要劳心费神),那么思考的东西就是一种力量,但这是什么力量呢?这种力量何时开始思考,是什么将它从一种无思想的力量变成了思想的力量?考虑到思考过程中需要付出能量,我们不难发现确凿的证据。
  我们都清楚,思考需要持续的体力消耗,其消耗量之大和体力劳动差不多,有时甚至更大。其实,许多身体并不懈怠的人却喜欢逃避思考,因为思考需要巨大的精力付出,这种付出对持续思考任何问题都不可缺少。我们知道,从思考要求的精力付出和随后出现的精疲力竭之状可以看出,人在思考时消耗了体力。此外,某些现象似乎也确凿地证明,思考过程的背后蕴藏着一种强大力量。没有力量,思想就不会“前行”或传播,缺少力量支持的心灵感应将背离所有能量定律。不用电能,马可尼无法放出无线脉冲;不运用力量,思想意念也同样无法传递。因此,思考中的事物是一种力量,那么,这是一种曾经不思考、后来才变得思考的力量呢,还是始终都是一种可以思考的智能?
  如果思想是机能的结果,那么导致机能形成的力量就是思考的力量,但没有思考,而是盲目地导致机能作用,从而产生思想。在机能作用之前并没有智力,因为“因”总是出现于“果”产生之前。因此,从逻辑上可以推断,智力并不能改变、检验、控制或左右机能作用,因为“果”显然不可能支配“因”。思想是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控制人体的机能?如果是这样,那么思想肯定不能是自己控制的东西产生的。此外,如果思想是某些过程的结果,而这些过程又受某种不会思考的能力指引,那么就很难理解思想本身是怎样受到智力引导的。如果思想力并非一种思考的力量,那么,对任何命题进行持续思考的能力又从何而来?我们的思想为什么不能随着“腹中物”的每一点变化而改变?
  美国法学家、雄辩家英格索尔曾说:“有一种神奇的化学过程能将面包变成思想。”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胃的化学环境产生的一个变化,就会促使思想产生一个相应的变化;吃肉的人应该与吃素的人思想不同,而所有吃肉的人都应当思考大体相同的想法。我意识到,有些人曾经试图证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但我认为,到目前为止,获得的证据并不足以促使我们定下结论,更别提这种证据还能证明那句古谚“如果睡觉前吃肉馅饼,就能看到祖母的魂”了。如果思想是身体机能的产物,那么,所有身体机能差不多、个人爱好一样以及总体环境类似的人,是不是思考的东西都大体相同呢?
  我发现,一些“尊崇科学”的人也不遗余力地想证明这一点,几乎到了声称“只要知道人操作的机器是什么类型,就能由此推断此人晚上教孩子许什么愿”的地步。不过,尽管人们对这一理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个事实始终如一:我们既有像资本家那样思考问题的工人,也有像工人那样思考问题的资本家;我们既有像圣人那样思考(只不过有时候)的律师,也有像魔鬼那样思考的牧师。在大体相同的物理环境下,不同的人思想特点具有极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反驳了“思想是机能作用的产物,源于一种不能思考的力量”的观点。在下一部分,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大脑能否通过机能作用产生想法?思维本身是大脑作用的结果呢,还是所有物理感官综合作用的产物?
  积极而正确地思考
  从与思想起源有关的信仰看,每个人要么是物质论者,要么是唯心主义者,也就是说,人必须相信以下两种看法中的一种,要么认为人的思想是通过将不能思考的物质带进特定状态或环境中而产生的,要么认为人的思想是一个独立存在体,是一种可以思考的有机物,但又与物质感官所感知的常见物质形式不同。在对心理学进行推理研究时,必须接受两种基本表述中的某一种:第一,思维是人的机能作用产生的;第二,思维是一个独立存在体,不是肉体产生的。
  这里我打算回答的问题是,思想是机能作用的产物吗?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必然存在一条泾渭分明的交叉线。在这个交叉线上,无意识力量会变成有意识力量,不能思考的变得能思考。在这条线上必定存在一个点,在这一点上,一种无智慧的、盲目的物质力量会变成一种有智力的、自我引导的力量。
  毫无疑问,思考是一种力量。我们知道,思考需要精力付出,人在思考时需要持续不懈的体力消耗,这种消耗与体力劳动时的消耗差不多,有时甚至更大。实际上,许多身体并不懈怠的人却逃避思考,因为对任何命题进行持续不懈的思考都需要巨大的精力付出。从思考要求的精力付出中,从随之而来的筋疲力尽的状态中,我们知道,人在思考时消耗了能量。还有其他现象表明,思考过程的背后蕴藏着一种强大的力量。心灵感应其实是一种公认的事实,而倘若没有一种强大的或显著的力量隐藏在思考过程背后,心灵感应就不可能发生。不用电能,马可尼无法放出无线脉冲;不运用力量,思想意念也同样无法传递。因此,思考中的事物是一种力量。那么,这是一种曾经不思考、后来才思考的力量吗?如果是,那么它是何时开始思考的?它为什么思考、怎样思考?
  既然如此,如果思考是大脑具有的机能,那么导致机能作用发生的力量就是思考的力量,但这种力量却没有在思考,而是盲目地导致机能作用发生,从而产生思想。在机能作用发生之前并没有智力,因此,智力不可能改变、检验、控制或左右机能作用。要想达到这些目的,就必须将“果”的发生置于“因”的产生之前。如果促使大脑运转的力量同样也是使心、胃、肝、肾运转的力量,那么所有这些器官实施功能,肯定都是智力远远无法控制的,因为智力出现在它们运转并生效之后。
  但是,有一点需要我们认真考虑:思想的确控制机能作用,它很可能有意或无意地支配着所有机能作用。英国皇家外科医师学会会员、医学博士阿尔弗雷德·T·斯科菲尔德在《思维的力量》中举了很多例子。在这些例子中,思想明明白白地导致了瘫痪、肿瘤、流脓、浮肿、要命的狂犬病、致命的气管狭窄。事实上,它几乎能导致各种机能性疾病。此外,这些病例中,有很多都造成身体的有机结构发生真实变化。他还进一步表明,能造成所有这些疾病的思想,同样也能治愈这些病。倘若真是这样(事实的确如此),那么思想并非不是这些机能作用的结果,它对机能失调产生的影响极为强大。
  在关于思想起源的唯物论问题上,还有一个机械方面的难题。每个技工都知道,我们无法从机器中得到与输入时同样多的能量。因为总会有一些能量在摩擦、内耗等过程中损失。据此,与所消耗的煤的潜在能量相比,蒸汽机为我们提供的仅仅是其中相对较少的一部分,在煤的能量以实际工作能量存在于机车中之前,已经有许多能量通过各种途径损耗了。最先进的发电机能返回运行时所消耗能量的95%,其他5%则在蒸汽转化为电能时损失。任何机器所能做的,都是将大自然潜在的能量变成动能,没有哪种机器能释放出与自身接收的所有潜在能量完全相等的能量。人体同样适用于这条法则。如果人体展示出动能,那么就会接收到潜能,并将潜能变成工作力;如果思想是在人体内产生的,那么我们就会接收到某种形式的潜能,将其转变成思想。这个命题是无法回避的。
  这便将问题转到了人人都有的胃。思想力来自食物吗?是否真如英格索尔所言,存在一种“神奇的化学过程,能将面包变成思想”?倘若如此,那么思想力就是由胃供应给大脑的。看似最可信的假设是,它以潜能这种形式供应给大脑,并变成大脑中的想法。我认为,不会有人认为是胃在思考,并向大脑提供准备好的想法。如果这种物质论观点正确,那么食物的潜能就由胃送给大脑,就像蒸汽机将煤的潜在能量提供给发电机一样;之后,大脑将这种能量转变成思想,就像发电机将蒸汽变成动力一样。若果真如此,那么别忘了,根据前面那条颠扑不破的机械学法则,大脑只能返回从胃部接收到的能量的一部分(比如95%)。脑力应该始终比胃动力小一些。
  这里就出现了机械论方面的难题。我们都知道,让胃运转起来需要付出力。为什么我们在吃得过饱之后会觉得迟钝、笨重、犯困?即使物质论者也知道,正是因为减轻胃的负担需要很多力量,因此无法将剩下力量用于思考。但是,真的是大脑给胃提供了力量吗?如果不是,那么当胃负担过重时,为其减负的力量又从何而来呢?如果胃将面包变成思想力,那么多吃点“面包”又怎会妨碍思想的形成呢(即迟钝、呆笨等)?有人肯定认为事实恰恰相反,即吃得越多,思想越有质量。唯物心理学完全忽视了一个事实,即食物消化需要费力,身和心消耗的所有能量都要到胃里去找,因此这种心理学无法找出或解释使胃本身运转的力量在哪里。
  但这还不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如果胃是产生脑力的根源,那么大脑支配或影响胃当然就绝不可能。支配力量转换的那条法则不允许大脑这样做。例如,假设发电机对机车说:“喂,别停下来!我要让你运转片刻。我高兴了就让你开动,愿意让你停就让你停下来,我会通过各种手段控制你,让你前前后后、来来回回地运转。”我们知道这种事不可能发生,因为发电机的动力是从机车接收的,或许只能返回所接收能量的95%;因此,后一种机器不能影响或控制前一种机器。总体来说,能启动、制止和控制另一台机器的机器,便是提供动力的机器。大脑有能力启动、制止和控制胃,这是任何熟悉营养学的人都不会质疑的。思想导致了唾液的产生和胃液的流动,思想能引起呕吐,或者完全终止消化过程,思想能造成最严重的消化不良症状。
  这些现象以及其他一些读者用经验便可证明的事实表明,胃是发电机,脑是推进引擎;并不存在将面包变成思想的化学过程;心理作用是消化的原因而不是结果。
  思想造就人的大脑
  接下来,我要进一步远离医学博士威廉·汉纳·汤普森不久前写的一本书《大脑与性格》中提出的观点。不过,尽管观念很保守,他却写了一本地地道道的科学著作,其中心思想是:思想并非由大脑产生,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着大脑;其实是思想造就大脑,而不是大脑造就思想。他将大脑称为“思想的物理器官”。
  某些能力和才华的运用与大脑中的某些定点有很大关系,这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个不新鲜的事实。智力和技能与大脑某些部位的发达程度相适应,这早就是一个人们普遍接受的现象,所谓“颅相学”就是以这种观点为基础形成的。这个观点并非不以事实为基础。但是进一步研究就会发现,“颅相学”并非事实,颅骨的形状或大脑某些部位的发育程度并不能决定人一生的性格、能力和命运。不过,所有精神作用都完全取决于大脑某些特定部位结构的完整性,这却是事实。例如,大脑中有个专用于说话的中心,这一部位受伤会让人无法说话,哪怕他能像以前那样阅读并理解口语单词,却无法将它们说出来。此外,与这个说话中心互相独立且完全不同的另一个大脑定点,则是用于阅读,这一位置受伤将使人忘记怎样阅读;尽管仍然保持着流利说话的能力,却读不懂书面文字。
  大脑就像一个留声机唱片,你会在上面存储一些希望自己以后能拿出来随时使用的东西。在学会阅读之前很久,你就已经学会了说话,并且有一个大脑部位用于存储口语单词的发音;之后,开始读书时,你会在另一个大脑部位上“刻”下书面文字的样子。思维会接受这些事物,并将其写在大脑上,大脑定点受伤会破坏此处写下的记录,使某些依靠这一记录而存在的能力或技能丧失。受伤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暴食引起的某条微动脉破裂(这也是导致瘫痪的最常见原因)。汤普森先生举了许多例子,其中有个例子说,有位女士丧失了阅读能力,却保持着完好的说话和倾听能力。还有个例子说,“有位先生一天早上不仅失去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丧失了阅读能力。然而,他却完全能听见别人说话。说来也怪,此人的经历却证明,大脑中用于存贮数字的地方和用于存储文字的定点并不相同,因为他还能阅读和书写数字,并且在复杂的商业交往中进行各种求和运算。此后七年,他成功地完成了这些交易赋予的任务,但每次都没能说出一个字,甚至连亲笔签名都读不出来”。音符记录的位置似乎与这些位置都不相同,因为有好几例记录音乐家案例的档案都发现,有些音乐家完全丧失了阅读乐谱的能力,却保留着阅读所有其他东西的能力;另一些音乐家成了所谓的“字盲”,即读不出文字,却仍然能读乐谱。一个人成为音乐大师的时候,只不过将某些知识“刻”在大脑的某个定点上。请读者留意这句话,因为我还要再次提到它。
  我们学习的每种不同语言都有特定的大脑定点。汤普森先生举了一个英国人为例。此人会说法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后来,他对英语一窍不通,对法语的理解也有不少问题,对拉丁语稍好一些,对希腊语的理解则像以前一样好。“这表明,他的英语记录完全遭到破坏,法语记录受到了损失,拉丁语记录受到的损失相对更小,而希腊语记录却彻底得以保全。”所有这些现象是否能证明:大脑仅仅是一种记录或传递工具,间接体现了人的性格呢?
  我要做的就是多积累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大脑并非思想之源,而只是思考者的一个工具,就像钢琴是演奏者手中的乐器一样。当我确信完成了这项任务时,就想看看能从这一基本事实得出哪些可用的结论。我们只用了一半头脑用于思考,而另一半与思考或学识并无关系,这如今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对绝大多数人(也就是所有用右手做事的人)来说,思想完全是左脑完成的;所有知识都铭记在这一大脑半球。右脑受一次伤,就会造成左侧某些肌肉瘫痪,但不会导致失忆、“字盲”或者前面提到的任一种智力障碍现象出现。我们用左脑思考、记忆知识并控制右边身体的运动;右脑则用于控制左边身体的移动,但与思考和学识无关。左撇子的情况恰恰相反。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推论:我们天生就有两个空白的记录区。没有哪个新生儿生下来就知道怎样说话、写字或思考。除非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用于说话的部位,否则他无法说话;除非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用于写字的部位,否则他无法写字;他会马上开始塑造一个可用于表达自我、阐述意愿的大脑来。由于大脑的两半边同样都能用于实现这一目的,因此他自然会运用最早用于实现某个特定动作(如打手势)的那半边大脑,来表达相应的愿望。语言的原形是手势,因此,语言技能中心应当在最早用于智力活动、但只能用动作表达欲望的那半脑中得到发育,这是很自然的事。
  这便是思想中心位于“右撇子”的左半脑,而位于左撇子的右半脑的原因。
  在某一特定年龄之前,大脑有很强的可塑性,使得用于思考的大脑部位一旦受伤,人们仍然能在另半个大脑中再次重新创造知识中心。在很多情况下会出现一种现象:有些年轻人由于脑伤而失去某些能力和技能,后来却在另外一部分大脑中,通过形成新的中心而恢复了这些技能。但这种现象很少出现在45岁以上的人身上,这是由于超过这一年龄的多数人都由于暴饮暴食而用含钙物质堵塞了大脑,在头脑中塞满了食物废料,从而破坏了大脑的可塑性。如果所有45岁以上的人每天都只吃12盎司或更少食物,就很快会发现,这些人在75岁高龄时仍然能像15岁青少年那样轻松地领悟新思想。不过,如果大脑由于塞满大量废物而变硬,就无法实现这一目标了。一旦暴饮暴食,就会由于“吃得太多而反应迟钝”;到了50岁,就只能慨叹“不复当年之勇”。因此,要让“留声机唱片”始终保持柔性,使它容易接受新鲜信息。
  所有这些让我们对有关儿童的问题有了新的感悟。婴儿躺在摇篮里,他的大脑两个半球上还没有留下任何印记。他会是一个音乐家、演讲家、诗人、慈善家、技工还是杀手?这完全取决于这个小家伙身上隐藏的神秘个性会在大脑中写下什么。大脑会朝哪个方向发展?此时它存在某些特定倾向,这些倾向从上一辈甚至祖先那里遗传而来,会强烈限制他朝特定方向发展,但是我们也欣喜地得知,没有哪种遗传倾向是无法通过在大脑上写下相反信息来克服的。这并不是“培训”孩子的问题,也不是“开发大脑”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能否让他身体力行,去构建类型正确的大脑。如果他在大脑中建立一个音乐中心,那他就会成为音乐家;如果他建立一个语言中心,那他就是演讲家;他在大脑中写下什么记录,就能够表达和体现什么技能,而记录中没有的内容,也就在生活中得不到体现和彰显。尽管孩子发现在头脑中留下一些事物的印记要比留下另一些事物的印记更容易,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也要看到,任何生下来头脑正常的孩子,都能学会艺术、音乐、演说或机械方面的所有知识。只要有信念,一切皆有可能。空如白纸的大脑在那里等待他们留下印记,而孩子也会将想要写下的东西写在上面。对他来说,这完全是个与自身意愿有关的问题,就像对你我一样。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最伟大的秘密:吸引力法则
01  你的伟大之处在于你的思想003
02  找到你的成功之“因”017
03  让潜意识告诉你“我能行”019
04  坚持将一件事做到最好021
05  今日便是明日成功的基石024
06  以渴求成功的想法吸引一切027
07  获取精神力量029
08  你无法看见的力量033
09  人生的富足法则044
10  寻求标竿人生049

第二篇   步入成功的秘密
11  每个人都可成就伟大063
12  遗传与成功并不完全相关066
13  发现你身上的力量之源068
14  正确看待我们这一社会070
15  积极看待身边的每一个体074
16  想象一个了不起的你自己076
17  实现伟大的你自己078
18  消除内心的恐惧081
19  伟大的思想成就非凡的自我084
20  你和所有人一样伟大087
21  思想决定人生的定位092
22  生活在不断变革的现实世界里096
23  精神训练为你增添力量098

第三篇    吸引财富的秘密
24  人人都有致富的权利103
25  致富也是一门科学106
26  机会就在你身边109
27  致富科学的首要原则112
28  财富让生命更加美好116
29  吸引财富来到你身边120
30  怀着一颗感激之心123
31  按照特定方式去思考126
32  运用意志的力量129
33  按照特定方式行事135
34  付出有效的行动139
35  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142
36  与他人协同致富145
37  让自己不断保持进步148
38  致富的忠告和经验151

第四篇   富足人生的秘密
39  健康法则157
40  信念的基础160
41  生命的有机构造164
42  该想点什么167
43  信念影响你的健康171
44  意志的运用175
45  寻求一种平衡的身心健康178
46  何时进食为宜182
47  到底应该吃什么188
48  怎样吃才算合理193
49  饥饿感与食欲197
50  呼吸很重要203
51  每天有个好睡眠20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