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理健康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
1 心理健康,孩子聪明身体棒
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
——英国自由主义学者 约翰·格雷
孩子健康成长是为父为母的最大心愿。但什么才是真正的健康呢?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定义为“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简言之,健康即指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这就好比支撑人体的两条腿,若一长一短,一粗一细,人就会跛行。
对儿童来说,也是如此。身心的健康是孩子生长发育的两个重要方面,心理健康不容忽视。拥有健康的心理,孩子更聪明、身体更棒。
美国费吉尼亚医学院的儿科专家在一项最新研究中发现:孩子的心理因素与其成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专家曾对1000余名少年儿童进行调查,这些孩子有的充分享受着双亲之爱,有的只能享受单一的母爱或父爱,有的享受的关爱很少,还有的根本享受不到任何爱……统计显示,有幸充分享受父爱母爱的孩子,其发育状况比起其他孩子要好得多,平均身高、体重指数也较高,身材矮小者的比例小得多。
对此专家解释说,当孩子得不到爱,特别是父母的爱时,“带着阴影”的心理状态会妨碍他们正常地进食、消化和睡眠,而且还会引起生长激素分泌混乱,最后导致长不高、长不壮,甚至发育不良。调查中,专家们还发现有8名孩子原先生活在缺乏爱的环境里,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但后来回到父母身边,身高即恢复正常,然而再回到原先的环境,生长发育又一次减慢了。
可见,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休戚相关,没有心理上的健康,也就不会有真正的身体健康。
其实,心理健康不仅关系身体健康,还关系智力发展。最新研究发现,孩子早期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大脑发育。
生活中不乏其例。就拿7岁的阳阳来说吧。他刚上小学一年级,老师就说他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口头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都很弱,不爱参加集体活动,学习成绩也很不好,担心他影响班级排名,班主任也多次劝阳阳妈给孩子转学。阳阳妈很无奈,带着阳阳去做了智力测试。这才知道阳阳的智商属于边缘状态,存在严重的学习障碍。
父母都是博士,孩子怎么会有学习障碍呢?经多处求医,阳阳的父母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阳阳从1岁到6岁就一直跟奶奶住,很少与父母在一起,也很少与外界接触,奶奶寡言少语,很多时候都是抱着阳阳看电视打发日子。结果,阳阳从小就胆小、孤僻、不好动,智力发展大不如同龄孩子。
通常,心理健康的孩子拥有更多的积极情绪:轻松、愉快、乐观,这些情绪可激活思维,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力。长期下去,孩子不仅精力充沛、成绩好,其智力也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反之,如果孩子长期处于焦虑、恐惧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可能会反应迟钝、思维呆滞、记忆力下降,甚至会认知错乱,影响智力的正常发展。
心理健康关系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也关系孩子未来的事业成败。
如今,社会竞争激烈,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孩子虽不像成人那样直接面对社会,但他们也有压力: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欺负、父母的训斥,还有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克服这些困难,化压力为动力,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理。如果困难老是不能克服,压力总是无法及时转化,孩子的心理很容易受影响,滋生不良情绪:自卑、恐惧、怯懦、压抑、仇恨等,甚至可能埋下心理隐患,酿成惨剧。
近年来,令人震惊的青少年暴力事件频频发生便是例证。浙江金华的高中学生徐力用榔头杀害了母亲;湖南衡阳的初三学生李毅(化名)毒倒了全家;贵州安顺的两名16岁孪生姐妹毒死父母: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用铁锤杀害4名同室同学;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学生赵承熙开枪杀死33人,后开枪自杀……这些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有着惊人的相似:社会与家庭环境诱发了当事人的心理问题,而因为家长、老师及旁人的漠视,他们的心理问题未能及时得以化解,日积月累,最终引发了血案。
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做父母的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如果希望孩子聪明健壮,将来事业有成、人生幸福,就请从现在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
心理小贴士
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心理变化对其生理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美国华盛顿心理实验室曾做过这么一项实验:放一支玻璃管容器在冰水杯中,管底朝下,空口朝上。被试者从管口向管内呼气,气遇冷而凝结在管内壁上,集聚成水。如果被试者的心理状态正常,呼气凝成的水呈无色透明,如同一般的水;如果被试者有怨恨、害怕、嫉妒等不良情绪,玻璃管中的水就会出现种种不同的颜色。经过化学分析,这些不同颜色的水都含有致命的剧毒。研究还发现,情绪失控的母亲为婴儿喂奶的话,轻则婴儿生病,重则死亡。关于这一结论,没有实验室条件的家长也可测试,就是把乳汁放在太阳下晒一会。通常,母亲发怒时分泌的乳汁,晒后会变成绿色,而正常的乳汁则为白色。
这说明,不良情绪会严重地伤害身体。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至关重要。这也说明,父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心理多操一份心是很有必要的。
2 孩子的心理也易“感冒”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如同身体感冒一样,心理也会患上“感冒”。而孩子,则是易感人群。
2006年,杭州市对城乡不同类型的数千名中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调查,结果发现,初中13.6%、高中18.79%的学生表现出情绪和行为的紊乱。同年,天津市也对初中生进行一次人格因素测验,结果是:39.11%的学生表现出冷淡、孤独、抑郁的人格特征;30.5%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偏执、冲动的人格畸形;17.8%的同学有强迫症的症状。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曾提供一份资料:我国内地18岁以下未成年人3.67亿,据保守估计,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突出表现为情绪稳定性、人际关系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
的确,生活在学习的重压下,很多孩子的心理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感冒”:失眠难寐、茶饭不思、缺乏自信、丧失兴趣、冷漠自私、愤怒暴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