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力
逻辑分析能力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即人们在认识主客观世界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它是作为对认识着的思维及其结构以及起作用的规律的分析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定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
逻辑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它凭借科学的抽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具有自觉性、过程性、间接性和必然性的特点。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逻辑思维方法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以及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等。同形象思维不同,它以抽象为特征,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思考,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和个别属性,揭示出物质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来概括地、间接地反映现实。
逻辑学有两个最基本的工具,即归纳和演绎。逻辑学按照其推理过程也可以划分为归纳逻辑和演绎逻辑。归纳和演绎是逻辑学中基础的基础,是指由一系列的具体事实当中概括出一般性原理。演绎,是由一般性的原理推演出个别情况下的结论。归纳和演绎的根本区别在于前提与结论联系的性质不同。在演绎逻辑中,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即前提为真时结论必定为真。
举例来说:有A、B两岛,A岛的人都说真话,B岛的人都说假话,但是你并不知道这一情况,一天你打算到这两个岛上去观光,正好迎面走来一个人,你不知道他是来自A岛还是B岛,若是要你问他一句话以判定他是来自哪个岛,从而也能判定他是哪个岛上的人,你该怎么办? 遇到这样的问题,其实你只需要问一个真实的问题就可以了,比如,你是男还是女,这个问题的答案你很容易鉴别,因为你一看就知道对方是男还是女。如果,对方回答的和你观察的是一致的,说明他说真话,那就是说他是A岛的人,如果相反,那就说明他是B岛的人。
归纳逻辑和演绎逻辑都是我们分析问题的重要工具,演绎逻辑自不必说,客观世界的许多必然规律我们是必须遵循的,而对归纳逻辑的把握难度更大,人们在现实生活当中的许多决策都是基于对信息的归纳和判断,信息的全面性、正确性影响着决策的成败,而且随着具体条件的变化,其逻辑链条也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更多的不确定因素,风险随之发生。尤其在各个竞争领域当中,参与竞争的每一方都试图通过把握竞争的条件和环境变化规律,以此做出判断,制定出己方的应对策略,这就是运用归纳逻辑的过程。而对方如果深谙知己知彼的竞争原则,则会极力隐蔽自己的行动规律,甚至制造假象诱使对方做出错误的判断。
在思维实践当中,有的人看问题高瞻远瞩,有的人看问题目光短浅,这就在于他们思维能力的不同。也就是思维精度和思维深度的不同。逻辑思维的精度与逻辑思维的深度是相辅相成的,假如逻辑的精度不够,在某一环节上出现严重误差,则其深度越深,偏离主题越远。就如下棋一样,棋手之间的较量除了在于对局双方对棋艺知识掌握的程度外,再就是看双方的思维能力了。下棋首先要看谁的算路深远。谁能对棋局进程有更为长远的判断和运算,对对方所运算不到之处做精确判断,谁就容易在对局中掌握主动权;但这一运算过程必须保证高度的精确性,如果在思路中有破绽,则反倒会给对方留有可乘之机。因此,高明的棋手对弈时,在对棋局进程做出较为深远的可能性估计的基础之上,其对下一步走法的选择是以判断的精确性为基准的,假设棋手大致判断出10步棋以后的局面,但其较为精确的判断是5步棋,那么一般情况下,棋手不会以5步以后的判断为主要参照,因为在判断不精确的情况下,有许多变数不能掌握,棋手不会作为主要的行棋依据。
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训练自己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有助于我们加深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种训练在代数和几何的学习过程中体现的最为明显。因此,把数学的学习视为畏途的人,是因为他们没有深刻领悟到其中的奥妙。
逻辑思维的普遍规律
逻辑思维的培养一般要从四个方面人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同一律是指在研究一个问题时,不允许偷换概念或转移论题。举例而言就是,很久以前,有个县令上任伊始,便在堂上高悬一副对联:“得一文,天诛地灭;徇一情,男盗女娼。”打官司的富贵人家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于是把金钱送给这位县令。这位“清官老爷”。照收不误。有人不平,当面问县令:你接受贿赂,怎对得起对联上的誓言呢?”县官非但不觉羞耻,反而振振有词:“我没有违背誓言,因为我所得的不是‘一文钱’,受贿徇情也非‘一次’呀!”面对这个无赖的县官,那人无言以对。从逻辑上看,这个县令的诡辩就是在利用同一律——偷换概念。
矛盾律是指在研究一个问题时,不能做出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而要前后一致,互相统一。成语“自相矛盾”这个人人皆知的寓言中卖矛又卖盾的那个人,被人问得无言以对,就是因为他的两个判断互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
排中律是指在研究一个问题时,不能同时否定或肯定两个互相矛盾的事物,而要正确地选择其一。比如,一位姑娘对众多的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金盒子,一只银盒子,一只铅盒子。每只盒子上写着一句话: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这里’;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这里’;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个盒子里,我就嫁给谁。”有一位猜中了,他运用的是排中律的知识。他看到铅盒上写的那句话与金盒上的话是互相否定的,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根据排中律,在互相矛盾的两个判断中必有一真。根据题意,只有一句是真话,而这句真话只能在这互相矛盾的两个判断之中。因此银盒上的那句话一定是假的。既然银盒上的话“肖像不在这里”是假的,当然就可以判定肖像放在银盒子里。
充足理由律是指任何判断和论证,只有当它有充分的理由和根据时,才能是正确的,合乎逻辑的,才能具有论证和说服的力量,可作判断和论证根据的充足理由有三种来源:一是明显的事实。如“这个教室有两扇门”,是明显事实,无须别的理由加以证实。二是公理。公理就是不加证明而公认为正确的命题。如“全体大于部分”,“两量各等于第三量,则此两量相等”这类的判断,都不需要论证。三是既得的规律、原理的学说。在各种学科中可凭借大道理推出小道理,凭借旧的,已被证实的定理、法则推证新的,前所未有的命题。
我们可举这样一个例子:“铜是电的良导体。”我们可用两种方法证明:即用实验方法,通电流于铜线;或用纯粹逻辑的推论方法。凡金属都是电的良导体,而铜是金属,所以铜是电的良导体。
有人说话、写文章颠三倒四,模棱两可,自相矛盾,有的人面对巧言诡辩,无力分辩,盲目附和,这也与逻辑知识贫乏有关。这都与犯了逻辑错误、缺乏逻辑修养有关。有的人遇到复杂情况,好比乱麻在手,“剪不断,理还乱”;而有的人却条理分明,纲目清楚;有的人思想迟钝,紧急关头举棋不定;有的人却能迅速做出恰当的判断。这种思维快慢之差,也反映了人们逻辑修养的深浅。逻辑思维能力是人思考、说话、写文章必不可少的能力。经常运用逻辑知识思考分析实际问题,逻辑思维能力就能越来越强。
逻辑推理的方法
逻辑推理的方法有很多种,有些人掌握了这些方法,做事就会轻松很多,有的人没有掌握这些方法,结果往往会弄得自己手忙脚乱。事情也达不到自己预期的效果。所以,推理是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以下是我们需要掌握的两种方法:
(1)假设推理
为了解决问题而提出一些假设、围绕假设再进行质疑的思考方法就是假设推理法,在几何学中又称“反证法”,其主要特征是有目标性地质疑,帮助我们最终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下方法会让你逐步具备优秀的假设推理能力。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这种假设法解决问题。比如:小王住在一个四合院里,这院里除他家外,还有钱家、孙家、张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