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精神分析狂潮:弗洛伊德在中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325843
  • 作      者:
    吴立昌编
  • 出 版 社 :
    江西高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精神分析狂潮:弗洛伊德在中国(世纪的回响)》作者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他是近代以来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人物。代表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导论》等。不管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评价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学说,引导人们对人类自身精神状况和深度心理结构进行研究。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领域,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形成了现代主义对人的梦幻意识的描写和文学批评对作家作品深层心理结构的分析。
展开
作者简介
    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他是近代以来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人物。代表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导论》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精神分析狂潮:弗洛伊德在中国(世纪的回响)》的主要内容包括:生平及其学说、梦之研究、佛洛特新心理学之一斑、论精神分析、福鲁德的隐意识说与心理分析、佛洛特之学说、析心学论略、精神分析的起源和派别、佛洛特派心理学及其批评、潜意识的意义、谈谈弗洛伊特、《精神分析引论》译序、弗洛伊特说与性教育等等。
展开
精彩书评
    第一辑  生平及其学说<br>    梦之研究<br>    钱智修<br>    近岁以来,思想界之变动,至为剧烈。凡前此荒诞不经,为巫觋术士所持以欺人之事,多突起而占科学上之位置。如睡眠时之梦,亦此中之一事已。梦之问题,其首先研究者,为福留特(Sigmund Freud)博士。Dr.Sigmund Freud嗣后实验心理学家,尤多所发明。即法国大哲学家布格逊教授,Professor Henri Bergson亦于此事三致意焉。<br>    梦之科学研究,当以辣希美博士DL H.Rahmet之说为最新。辣氏者,埃及之开罗人也。其所发见之事实,颇能探究梦之秘奥。先是教授拉特氏。ProfessorLadd谓吾人于闭目时所见之点线闪光等种种现象,于梦境均有影响。福留特氏,谓吾人所不愿遇见之者,乃至吾人所欲为所欲得者,常于梦中实现之。蒙泰纳氏Montaigne之说,亦复如是。凡椎鲁无智识之人,所持意见,大都与福氏相似,惟其解释之法,较怪诞而涉于迷信耳。<br>    吾人何以被魇魔,吾人何以遇噩梦,吾人何以梦中自高处坠下,愈坠愈深,而茫无涯涘?吾人何以梦中受伤害,乃至有种种可惊可駥之境遇?辣希美氏,皆以新奇之法则说明之。据辣氏之说,吾人于睡梦时,其脑部殆如泛驾之马,东奔西突,而无其衔。易词言之,则脑之灰色之分部及单位,不如醒觉时之贯串连系,于是奔逸驰骤,为混杂奇异之组合而已。<br>    辣氏谓实质的事物,常能影响吾人之睡梦。以脑部之组织,每受其影响也。试举其例,如感官之使用,诗歌之声音,卧具之触着,饧糖之滋味,乃至优美之音乐,皆足以变更或发生种种不同之梦境也。<br>    即吾人之幻想,亦复如是。辣氏尝挈数人,在暗室中试验之。人居一室,室中满布香气,使坐于靠椅之上,沉思默虑,作种种之幻想。于是对甲种人,则奏音乐;对乙种人,则摇风扇;对丙种人,则以不变之论调施讲演。迨一小时后,彼等将幻想写出,乃与酣睡时之作梦。同其奇观。其所起之幻想,一一与由外界而得之实在感觉,有因果之关系焉。<br>    辣氏又尝向睡眠之学生,加以试验。或呵养,或触动,或击打,或唱歌,或使受热气,或使遭寒冷,以察外界之影响,对于梦境有何种结果。至学生醒,叙述其梦境,则头上加绳者,梦中如马士波之御劣马。耳边闻乐者,梦中被斯文格利之诱惑。闻礼拜堂之钟声者,梦中由僧正而被选为教皇。尤有一人,以闻钟声,梦海船沉没。其他种种,尤难殚述。要之皆与外界之影响,有一定关系而已。<br>    前挪威心理学家伏尔特博士Dr.Morly Void有言,“人无感官,必不能做梦。”辣氏之说,亦与之相合。故盲者必不能于梦中见物。聋者必不能于梦中闻音乐谈话,及种种之声音。因或种病症,而皮肤麻木不仁者,必不能于梦中有触觉。反而言之,感官愈锐敏,则梦境亦愈活泼也。<br>    (原刊1913年《东方杂志》10卷11号)<br>    佛洛特新心理学之一斑<br>    Y<br>    新心理学即所谓心理解析法。(Psycho-Analysis)自佛洛特(Sigmund dFreud)发明以来,心理学显已入革命的时期。旧时学说,大半都受动摇。此与恩斯登之发明相对律,同为现代科学界一极堪注意之事。故佛洛特之心理解析法,亦有人比之哥白尼及达尔文之学说。盖其影响于既往学术之大,颇相同也。<br>    心理解析法,非兹数百言短文所可详言。今第将佛洛特对于梦之理论,介绍于下。<br>    佛洛特以为梦者完全表现日间之欲望者也。故由一人之梦,可知其意念着落所在。“梦的检查”(Dream.Censorship)一语所由起也。从前亦曾有人谓梦乃日间意念之表示,惟佛洛特则更进一层。谓梦中所表现之欲望,非尽能包括日间之一切欲望,第仅为其一部。即因道德、畏惧等等强自制裁之欲望也。譬如日间见酒肆之美酒者,夜梦大饮,即其日间有窃酒之意之证。又如日间忽动不正当之性欲念者,夜梦即偿其愿,亦以其性欲念为不正当的,曾经制裁之故也。<br>    佛洛特又谓不特梦为然,凡人之一切习惯,为下意识所支配者,几于都可以梦之说明加之。曾有一年约三十之少妇,有奇特之习惯。每日某时,定须自己室驰入隔室,唤其仆婢来,问一极无紧要之小事。或竞一无所言,即挥之退。此少妇如此之行动,即欲自抑邪念之炽,遣驱自然的冲动耳。又有一十九岁之少女,每当就枕之前,必尽停室内钟表,移易花瓶之位置,玩枕数下(此亦夕夕一式者)。此女之乖僻举动,后经细察,乃知实见父对于母之恋爱而起之秘密妒念之表示也。<br>    事实既如此矣,理论上固当如何说明之。佛洛特乃谓吾人心理之本质,有“不起意识的”“Unconcious”与“前意识的”“Fore.Conscious”之二部。不起意识之部,可比之为一大室。其中之物(物理的冲动),摩肩而过,仍为一个个之个体。与此大室相连者乃有一小室,此即意识占领之地。但大室与小室之中间,沟通之孔道上,则又有一司阍者在焉。凡物理的冲动自内起者,先到此司阍者之手内,司阍者——检查,非彼所喜者,即不令人小室,而任之人大室。有时此同阍者既令其人小室之门阈矣,而复曳之使返,有时竟从小室内曳之出。当此之时,吾人精神界即来一不甚分明之意念。<br>    虽然大室中(即不起意识的)之分子,常向小室冲突,当其既已冲出室门而复有司阍者追逐还归之时,吾人精神界即起一种遏抑之内感。然人小室者亦非能立刻明白表见于吾人心理上也。尚有待而始能为明白之意识的观念。故此小室,得称之为“前意识的”。<br>    佛洛特之说,一部分人固赞扬之不遗余力,然同时反对者亦大有人在。如彼脱生(Frederick Peterson)即不信心理解析之全部理论者也。而对佛洛特所说之梦的心理,更极其驳斥之严。彼谓吾人之梦“当然为一种不受拘束的思想之再现,亦大部要当为记忆之再现”。承认思想之再现与记忆之再现,即根本反对佛洛特说也。彼更进一层,谓每梦皆表示一念望之说,甚为无据。彼以佛洛特学说在心理学上之地位,比之立方派在艺术上之地位,不过一时炫人耳目,使人惊以为奇耳。其命运必不能长久。斯言也,然乎否乎,惟有俟诸将来之解答而已。<br>    (原刊1920年《东方杂志》17卷22号)<br>    论精神分析<br>    张东荪<br>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有人译为心解术,在中国只看见名词之随处发现,而尚未见有专篇之说明。我本想做一长篇专论此题,而因为最近出版的关系书籍尚未寄到,故一时未能动笔。现在李石岑先生教我作一短篇,我只好随意写了一些罢。<br>    精神分析是什么?照字面讲,自然是分析精神了,所以邳斯透(Pfister)说:“精神分析,如其字面所指示,是分析精神作用为成分的原素。”但是这种定义很容易误会。心理学本来就是分析精神作用;不但心理学如此,并且医学家、教育家所做的事,亦都是分析精神。果尔又何必另立精神分析一门呢?所以邳斯透又说:“要避免迷惑而达到正确的定义计,我们不能不详述此名之创造者,及其所包含的特别程序,如何得着他的理论与技术。我们必须晓得精神分析之标准,是在对于无意识的精神作用之一种特别问题上,此无意识的精神影响于意识的生活极有力。”照这样说来,精神分析决不可照字面来解释——实验主义亦不可照着实验二字的字面来解释。因为如此解释,便是把意义化成浅陋了。<br>    精神分析既不专是分析精神,而尚含有深厚的意义,则我们不能不先述其起源,次述其方法,由其起源与方法乃可以明白其意义所在与其影响所及。提起精神分析来无不联想到佛洛德(S.Freud)、琼葛(K.Jung)二人。其实维因那医生濮洛耳(J.Breuer)在一八八○年至一八八二年之间,曾医愈了一个妇人。这个妇人患病很重:大致是半身麻痹,视力减退,呕吐不饮,不能说话等等怪病。诊察之结果,知道决不是脑病,即不是由生理而起的。于是每当病者自言自语时,静听其所说,而从其所说中发见其成病之因。原来病者曾为其父生病时的看护妇,因此受了种种的激刺,把精神弄坏了。因为含泪看表所以视力减退;因为其家屋后牧场多蛇,一天梦着为蛇啮其右臂,所以渐成右臂麻痹;因为一天在一教士家请茶,明知一杯为狗所用,而又因客气不能不喝,所以渐成不饮症。凡此各症,都由精神受伤而成,所以名为“心伤”(Psychic traumata)。医生用催眠术把病者催眠了,以后将其受病原因说明,且告以除去,于是病乃霍然。这种医法名为谈话疗法(Talking care),又名为“打扫烟囱”(Chimney sweeping)。佛洛德亦是奥国的一个医生;他亦曾用这些方法治愈了许多人。但他的发明,却不止在此种精神疗法。他发见普通人和精神病者没有多大的区别,他不但在精神的受伤状态上发见其受伤原因,且并在通常心理状态上发见其作用之意义。所以佛洛德之功绩,是在由精神病学与精神疗法而进到普通心理学——对于常人的心理状态有所发明。<br>    他以为人的精神中,有无意识的志愿(Unconscious wish),而占精神之重要部分。此种无意识的志愿,就是平常在不知不识中的希望。往往自己并不觉得,而夜间做梦反能表出。如有修养的教员,一旦见一个美女优,当时虽无欲娶此女之明了观念,到了夜间或竟作和此女结婚的梦。自己纵使觉得可怪,然细察之,必是当时微有动心。这便是无意识的志愿之一例。佛洛德所举的例甚多。美国新派心理学者郝尔特(E.B.Holt)著有The Freudian Wish,其第一章论此甚详。<br>    为甚么这种无意识的志愿发现于梦中呢?佛洛德以为有二种作用:一个是压抑(Repression);一个是监视(Censorship)。平常有一群志愿现于意识上,统一而成人格。若忽有一个无意识的志愿,而与原有的一群志愿不相容。即前例而言,教员的志愿,自然是社会上名誉与修养利益,当然与娶女优的志愿不相容。所以此个爱女优的志愿,尚未达到明切的程度,而已立刻被压抑下去。既然是立刻压抑到无意识界去,自然是忘却了。况平日监视着,不容有无意识的志愿闯入。<br>    所以佛洛德名在意识中占优势的志愿为监视者(Censor)。但在睡梦中监视者弛其作用,于是被压抑的无意识志愿乃得机会闯入。<br>    佛洛德以为无意识的志愿之最强者是关于性欲的。这一点有许多学者驳他,说他太偏了——如阿德莱(A.Adler)、杰乃(Janet)等。我亦以为他诚不免有太偏的地方了。因为他太重视幼年的心理,且把幼儿心理以性之冲动来说明。他以为性欲之兴起,不由于生殖部分而由于全身。所以他名性欲之原动力为“命根”(Li-bido,按此字试译为命根,未敢自信符合,不过不愿用译音罢了)。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辑  生平及其学说<br>    梦之研究<br>    钱智修<br>    近岁以来,思想界之变动,至为剧烈。凡前此荒诞不经,为巫觋术士所持以欺人之事,多突起而占科学上之位置。如睡眠时之梦,亦此中之一事已。梦之问题,其首先研究者,为福留特(Sigmund Freud)博士。Dr.Sigmund Freud嗣后实验心理学家,尤多所发明。即法国大哲学家布格逊教授,Professor Henri Bergson亦于此事三致意焉。<br>    梦之科学研究,当以辣希美博士DL H.Rahmet之说为最新。辣氏者,埃及之开罗人也。其所发见之事实,颇能探究梦之秘奥。先是教授拉特氏。ProfessorLadd谓吾人于闭目时所见之点线闪光等种种现象,于梦境均有影响。福留特氏,谓吾人所不愿遇见之者,乃至吾人所欲为所欲得者,常于梦中实现之。蒙泰纳氏Montaigne之说,亦复如是。凡椎鲁无智识之人,所持意见,大都与福氏相似,惟其解释之法,较怪诞而涉于迷信耳。<br>    吾人何以被魇魔,吾人何以遇噩梦,吾人何以梦中自高处坠下,愈坠愈深,而茫无涯涘?吾人何以梦中受伤害,乃至有种种可惊可駥之境遇?辣希美氏,皆以新奇之法则说明之。据辣氏之说,吾人于睡梦时,其脑部殆如泛驾之马,东奔西突,而无其衔。易词言之,则脑之灰色之分部及单位,不如醒觉时之贯串连系,于是奔逸驰骤,为混杂奇异之组合而已。<br>    辣氏谓实质的事物,常能影响吾人之睡梦。以脑部之组织,每受其影响也。试举其例,如感官之使用,诗歌之声音,卧具之触着,饧糖之滋味,乃至优美之音乐,皆足以变更或发生种种不同之梦境也。<br>    即吾人之幻想,亦复如是。辣氏尝挈数人,在暗室中试验之。人居一室,室中满布香气,使坐于靠椅之上,沉思默虑,作种种之幻想。于是对甲种人,则奏音乐;对乙种人,则摇风扇;对丙种人,则以不变之论调施讲演。迨一小时后,彼等将幻想写出,乃与酣睡时之作梦。同其奇观。其所起之幻想,一一与由外界而得之实在感觉,有因果之关系焉。<br>    辣氏又尝向睡眠之学生,加以试验。或呵养,或触动,或击打,或唱歌,或使受热气,或使遭寒冷,以察外界之影响,对于梦境有何种结果。至学生醒,叙述其梦境,则头上加绳者,梦中如马士波之御劣马。耳边闻乐者,梦中被斯文格利之诱惑。闻礼拜堂之钟声者,梦中由僧正而被选为教皇。尤有一人,以闻钟声,梦海船沉没。其他种种,尤难殚述。要之皆与外界之影响,有一定关系而已。<br>    前挪威心理学家伏尔特博士Dr.Morly Void有言,“人无感官,必不能做梦。”辣氏之说,亦与之相合。故盲者必不能于梦中见物。聋者必不能于梦中闻音乐谈话,及种种之声音。因或种病症,而皮肤麻木不仁者,必不能于梦中有触觉。反而言之,感官愈锐敏,则梦境亦愈活泼也。<br>    (原刊1913年《东方杂志》10卷11号)<br>    佛洛特新心理学之一斑<br>    Y<br>    新心理学即所谓心理解析法。(Psycho-Analysis)自佛洛特(Sigmund dFreud)发明以来,心理学显已入革命的时期。旧时学说,大半都受动摇。此与恩斯登之发明相对律,同为现代科学界一极堪注意之事。故佛洛特之心理解析法,亦有人比之哥白尼及达尔文之学说。盖其影响于既往学术之大,颇相同也。<br>    心理解析法,非兹数百言短文所可详言。今第将佛洛特对于梦之理论,介绍于下。<br>    佛洛特以为梦者完全表现日间之欲望者也。故由一人之梦,可知其意念着落所在。“梦的检查”(Dream.Censorship)一语所由起也。从前亦曾有人谓梦乃日间意念之表示,惟佛洛特则更进一层。谓梦中所表现之欲望,非尽能包括日间之一切欲望,第仅为其一部。即因道德、畏惧等等强自制裁之欲望也。譬如日间见酒肆之美酒者,夜梦大饮,即其日间有窃酒之意之证。又如日间忽动不正当之性欲念者,夜梦即偿其愿,亦以其性欲念为不正当的,曾经制裁之故也。<br>    佛洛特又谓不特梦为然,凡人之一切习惯,为下意识所支配者,几于都可以梦之说明加之。曾有一年约三十之少妇,有奇特之习惯。每日某时,定须自己室驰入隔室,唤其仆婢来,问一极无紧要之小事。或竞一无所言,即挥之退。此少妇如此之行动,即欲自抑邪念之炽,遣驱自然的冲动耳。又有一十九岁之少女,每当就枕之前,必尽停室内钟表,移易花瓶之位置,玩枕数下(此亦夕夕一式者)。此女之乖僻举动,后经细察,乃知实见父对于母之恋爱而起之秘密妒念之表示也。<br>    事实既如此矣,理论上固当如何说明之。佛洛特乃谓吾人心理之本质,有“不起意识的”“Unconcious”与“前意识的”“Fore.Conscious”之二部。不起意识之部,可比之为一大室。其中之物(物理的冲动),摩肩而过,仍为一个个之个体。与此大室相连者乃有一小室,此即意识占领之地。但大室与小室之中间,沟通之孔道上,则又有一司阍者在焉。凡物理的冲动自内起者,先到此司阍者之手内,司阍者——检查,非彼所喜者,即不令人小室,而任之人大室。有时此同阍者既令其人小室之门阈矣,而复曳之使返,有时竟从小室内曳之出。当此之时,吾人精神界即来一不甚分明之意念。<br>    虽然大室中(即不起意识的)之分子,常向小室冲突,当其既已冲出室门而复有司阍者追逐还归之时,吾人精神界即起一种遏抑之内感。然人小室者亦非能立刻明白表见于吾人心理上也。尚有待而始能为明白之意识的观念。故此小室,得称之为“前意识的”。<br>    佛洛特之说,一部分人固赞扬之不遗余力,然同时反对者亦大有人在。如彼脱生(Frederick Peterson)即不信心理解析之全部理论者也。而对佛洛特所说之梦的心理,更极其驳斥之严。彼谓吾人之梦“当然为一种不受拘束的思想之再现,亦大部要当为记忆之再现”。承认思想之再现与记忆之再现,即根本反对佛洛特说也。彼更进一层,谓每梦皆表示一念望之说,甚为无据。彼以佛洛特学说在心理学上之地位,比之立方派在艺术上之地位,不过一时炫人耳目,使人惊以为奇耳。其命运必不能长久。斯言也,然乎否乎,惟有俟诸将来之解答而已。<br>    (原刊1920年《东方杂志》17卷22号)<br>    论精神分析<br>    张东荪<br>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有人译为心解术,在中国只看见名词之随处发现,而尚未见有专篇之说明。我本想做一长篇专论此题,而因为最近出版的关系书籍尚未寄到,故一时未能动笔。现在李石岑先生教我作一短篇,我只好随意写了一些罢。<br>    精神分析是什么?照字面讲,自然是分析精神了,所以邳斯透(Pfister)说:“精神分析,如其字面所指示,是分析精神作用为成分的原素。”但是这种定义很容易误会。心理学本来就是分析精神作用;不但心理学如此,并且医学家、教育家所做的事,亦都是分析精神。果尔又何必另立精神分析一门呢?所以邳斯透又说:“要避免迷惑而达到正确的定义计,我们不能不详述此名之创造者,及其所包含的特别程序,如何得着他的理论与技术。我们必须晓得精神分析之标准,是在对于无意识的精神作用之一种特别问题上,此无意识的精神影响于意识的生活极有力。”照这样说来,精神分析决不可照字面来解释——实验主义亦不可照着实验二字的字面来解释。因为如此解释,便是把意义化成浅陋了。<br>    精神分析既不专是分析精神,而尚含有深厚的意义,则我们不能不先述其起源,次述其方法,由其起源与方法乃可以明白其意义所在与其影响所及。提起精神分析来无不联想到佛洛德(S.Freud)、琼葛(K.Jung)二人。其实维因那医生濮洛耳(J.Breuer)在一八八○年至一八八二年之间,曾医愈了一个妇人。这个妇人患病很重:大致是半身麻痹,视力减退,呕吐不饮,不能说话等等怪病。诊察之结果,知道决不是脑病,即不是由生理而起的。于是每当病者自言自语时,静听其所说,而从其所说中发见其成病之因。原来病者曾为其父生病时的看护妇,因此受了种种的激刺,把精神弄坏了。因为含泪看表所以视力减退;因为其家屋后牧场多蛇,一天梦着为蛇啮其右臂,所以渐成右臂麻痹;因为一天在一教士家请茶,明知一杯为狗所用,而又因客气不能不喝,所以渐成不饮症。凡此各症,都由精神受伤而成,所以名为“心伤”(Psychic traumata)。医生用催眠术把病者催眠了,以后将其受病原因说明,且告以除去,于是病乃霍然。这种医法名为谈话疗法(Talking care),又名为“打扫烟囱”(Chimney sweeping)。佛洛德亦是奥国的一个医生;他亦曾用这些方法治愈了许多人。但他的发明,却不止在此种精神疗法。他发见普通人和精神病者没有多大的区别,他不但在精神的受伤状态上发见其受伤原因,且并在通常心理状态上发见其作用之意义。所以佛洛德之功绩,是在由精神病学与精神疗法而进到普通心理学——对于常人的心理状态有所发明。<br>    他以为人的精神中,有无意识的志愿(Unconscious wish),而占精神之重要部分。此种无意识的志愿,就是平常在不知不识中的希望。往往自己并不觉得,而夜间做梦反能表出。如有修养的教员,一旦见一个美女优,当时虽无欲娶此女之明了观念,到了夜间或竟作和此女结婚的梦。自己纵使觉得可怪,然细察之,必是当时微有动心。这便是无意识的志愿之一例。佛洛德所举的例甚多。美国新派心理学者郝尔特(E.B.Holt)著有The Freudian Wish,其第一章论此甚详。<br>    为甚么这种无意识的志愿发现于梦中呢?佛洛德以为有二种作用:一个是压抑(Repression);一个是监视(Censorship)。平常有一群志愿现于意识上,统一而成人格。若忽有一个无意识的志愿,而与原有的一群志愿不相容。即前例而言,教员的志愿,自然是社会上名誉与修养利益,当然与娶女优的志愿不相容。所以此个爱女优的志愿,尚未达到明切的程度,而已立刻被压抑下去。既然是立刻压抑到无意识界去,自然是忘却了。况平日监视着,不容有无意识的志愿闯入。<br>    所以佛洛德名在意识中占优势的志愿为监视者(Censor)。但在睡梦中监视者弛其作用,于是被压抑的无意识志愿乃得机会闯入。<br>    佛洛德以为无意识的志愿之最强者是关于性欲的。这一点有许多学者驳他,说他太偏了——如阿德莱(A.Adler)、杰乃(Janet)等。我亦以为他诚不免有太偏的地方了。因为他太重视幼年的心理,且把幼儿心理以性之冲动来说明。他以为性欲之兴起,不由于生殖部分而由于全身。所以他名性欲之原动力为“命根”(Li-bido,按此字试译为命根,未敢自信符合,不过不愿用译音罢了)。<br>    ……
展开
目录
《世纪的回响·外来思潮卷》出版序<br>《世纪的回响》丛书序<br>《精神分析狂潮——弗洛伊德在中国》序<br>第一辑 生平及其学说<br>梦之研究<br>佛洛特新心理学之一斑<br>论精神分析<br>福鲁德的隐意识说与心理分析<br>佛洛特之学说<br>析心学论略<br>精神分析的起源和派别<br>佛洛特派心理学及其批评<br>潜意识的意义<br>谈谈弗洛伊特<br>《精神分析引论》译序<br>弗洛伊特说与性教育<br>《精神分析学ABC》序<br>《精神分析学ABC》自序<br>《茀罗乙德叙传》译序<br>佛洛伊德梦论批判<br>精神分析派心理学批判<br>《精神分析学批判》译序<br>追念弗洛伊特<br>精神界的拓荒者<br>《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译后记<br>霭理士《性心理学》译序(节选)<br>阿物,超我,与中国文化<br>金白尔·杨原(Kimball Young):《佛洛伊德对于社会学的影响》译者前言<br>第二辑 精神分析与中国现代文学<br>《西厢记》艺术上的批判与其作者的性格<br>批评与梦<br>沉沦<br>文艺与道德(节选)<br>猥亵的歌谣<br>《苦闷的象征》引言<br>诗歌之敌<br>听说梦<br>性欲的升华<br>冯小青考<br>《小青之分析》引言<br>《玉君》自序<br>“国骂”<br>再论“国骂”<br>艺术的由来<br>中国新文艺与变态性欲<br>《火山口》新序<br>弗洛伊特主义与艺术<br>诗的神秘<br>将军底头<br>读劳伦斯的小说——《查太莱夫人的情人》<br>谈劳伦斯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br>小晏鹧鸪词<br>文学上之淫虐狂与受虐狂<br>文学概论(节选)<br>显尼志勒《薄命的戴丽莎》译序(节选)<br>鲁迅的《明天》<br>关于鲁迅的《明天》<br>《明天》解说的商榷<br>关于《明天》<br>凤凰(节选)<br>小说作者和读者(节选)<br>《看虹摘星录》后记<br>附录:主要人名中英文译法对照表<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