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存的哲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625964
  • 作      者:
    李广平主编
  • 出 版 社 :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生存的哲思》是多位专家合力打造,全新角度权威奉献!本丛书由国学大师金开诚先生担纲主编, “百家讲坛”栏目《老子》主讲姚淦铭先生强力推荐。
展开
内容介绍
    “全新知识大搜索”系列丛书诚邀多位专家编写,坚持实用、易懂的原则,力求通过全新的角度来阐释宇宙、地球、海洋、陆地、节能、环保、资源,以及人文科学的各个方面。书中文字简约,行文流畅,设计精美。《生存的哲思》为该系列丛书之《生存的哲思》分册。多位专家合力打造,全新角度权威奉献!“全新知识大搜索”系列丛书阐释了宇宙、地球、海洋、陆地、节能、环保、资源,以及人文科学的各个方面。《生存的哲思》为系列之一。生存的哲思,如同一句好诗。好诗,往往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好的生存哲思,也常常意味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存在于潜意识之中,支配着人生的方向。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反思。对的选择,需要反思;错的选择,更需要反思。怎样让思考成为人生中的挚友,先哲们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人生启示。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篇  人生的价值
    言必行,行必果
    孔子提出的道德思想,出自《论语?子路》。意思是:说话一定要严守信用,行动一定要坚毅果断。现在而言,“言必行”的道德意义是对别人要讲信用,即要有责任感,对答应别人的事要遵守诺言;对于不该答应的或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轻易许诺;对比较有把握做到的事情也不要大包大揽,而应实事求是。“行必果”是指在做事之前要冷静分析各种情况,凡是应该做的事情就要当机立断、果敢行事;凡是不应该做的事情,就不要盲目行动。同时,对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要尽可能做到全面分析,做到“心中有数”,满怀信心和勇气,才能实现自己的诺言。
    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规范人际关系的道德命题,意指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宽厚地对待他人。“宽于待人”就是待人要宽,对人要理解、宽容、谅解。体现人道精神。语出宋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而出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汉道。”“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严、宽相济,有利于调解人际关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人道精神。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倡导的一种人生态度,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说,士人即使在贫困时,也不应丧失义;在显达时,也不应背离道。一个人在得志时,能把恩泽普施与老百姓;不得志时,则要注意修养自己的品德以显露于社会。这就叫做:贫困时能坚持独自行善,显达时,对所有的人都做到善。孟子把人生遭际概括为“穷”与“达”,亦即:“得志”和“不得志”两种情况,并提出了处于这两种情况下的两种不同要求。只要能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算实现了人生的价值目标。
    多行不义必自毙
    中国伦理学命题。语出《左传?隐公元年》。郑庄公即位,其母姜氏为庄公弟共叔段请京城。祭仲谏于庄公说:“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庄公说:“姜氏欲之,焉辟害。”祭仲又说:“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义”指正义,也指道德原则。不义,是指违背原则或违犯道德的行为。毙指死亡。这句话的意思指在人与人的关系中,那些总是干坏事的人结果必然要自取灭亡。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用于治学立业和道德修养的警语。语出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嬉,游戏、玩耍。意谓勤奋学习,学业才能精通,贪玩懒惰,学业就会荒废;善于思考,行动才能成功,任其所以,马虎随便,工作就会失败。此语所体现的勤奋、刻苦、慎思、认真等都是人们治学、立业中形成的优良品德和作风,也是获取知识、成就学业、做好工作、创造成绩的重要保证。而懒散、怠惰、不思进取等,则是治学、立业要切忌的不良作风。
    温良恭俭让
    儒家学派认为做人所应具有的五种美德,即温,温和;良,善良;恭,谦逊、有礼貌;俭,勤俭;让,谦让。语出自《论语?学而》。孔子的学生子禽问另一个学生子贡:“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能听到那个国家的政事,这种情况,是老师自己求得的呢?还是人家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答道:“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意思是老师具有温良恭俭让这种美德,所以才得到许多国家人们的信任。正是孔子的学生认为孔子具有这五种美德,所以在整个封建社会,温良恭俭让一直是封建阶级要求人所追求的美德。
    不为五斗米折腰
    古代诗人陶渊明坚守气节的故事。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性情泊静,喜爱自由,不慕名利。早年怀有“大济苍生”的壮志,曾几次做官,看到了官场的腐朽黑暗和统治者的荒淫堕落,对现实感到厌恶和失望。在彭泽任县令时,因被郡督邮召见时侮辱,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于是辞官不做。隐居20余年,躬耕自资,接近农民,表现自己洁身守志,虽遇饥寒仍持高尚气节,蔑视权贵,不愿与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品格。旧时有理想的知识分子多以他的高风亮节自励,在中国士大夫阶层产生广泛的影响。
    见利思义
    儒家提出并强调的一种道德规范,意即:在见到可得的利益时,要考虑是否合乎道德原则。这是中国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内容和合理内核,也是中华民族十分重要的传统美德。孔子强调“见利思义”,并把它作为区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标志。以义为人的根本特点和价值取向,是中华道德精神的精髓。它升华为“生以载义”、“义以立生”的人生观;升华为中华民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崇高道德境界。由此形成的“以身任天下”的坚贞之志,“宠辱不惊”、“生死当前而不变”的道德观,成为鼓舞仁人志士为民族大业义无返顾地献身的重要精神动力。
    推己及人
    中国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华民族十分重要的传统美德,出自《论语?雍也》。孔于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己。”能近取譬,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也就是忠恕之道。孟子在《孟子?梁惠王上》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是将仁德由近及远,向外扩充。推己及人的思想在中国的伦理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古代的伦理思想和人们的道德实践有重要影响。
    天下为公
    中国古代伦理学用语。意思是要以天下的事为己仕。 语出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礼运》描绘“大同”的开宗明义的两句话。它标明“大同”的根本特征是“天下为公”,并与“小康”的根本特征“天下为家”形成鲜明的对照。这种思想实际上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但对后来的进步思想家、社会改革家,如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和孙中山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天下为公”既是理想社会、理想的政治制度,更是理想的道德境界。这一人类理想的光芒早在中国秦汉之际就出现了,成为中华民族光辉的传统精神。
    吾日三省吾身
    孔子的大弟子曾参提出的道德修养的方法,出自《论语.学而》。曾参强调:在道德修养上,一个人应当每天对自己所做的事多次进行反省,把为他人做的事是否有不忠之处,与朋友交往是否守信用,学到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和实践履行等三项作为检查反省的主要内容。曾参即使在弥留之际也恪守这样的信条,他告诫弟子处世要小心谨慎、庄重而不粗放。曾参强调“习”的重要作用,把“习”和自省联系起来。曾参这一修养方法在修养论上有积极意义,对中国古代的伦理思想和人们的道德实践有重要影响。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孟子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命题,出自《孟子?离娄上》。它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民为邦本”的民本主义政治倾向。孟子从“心学”的角度指出“民心”的重要性,也是孟子以施行仁政来统一天下的理论的具体展开。孟子恪守孔子的“德治”传统,提出以仁政来统一天下,激烈反对以讲求耕战,用武力统一天下的主张。孟子认为“仁者无敌”,仁政能够“得人心”。孟子这种以“民心”向背作为得天下的首要条件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每一朝代的开国创业君主往往都在不同程度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实践了孟子的这种思想。
    满招损,谦受益
    表示道德品质及其道德价值的格言。意思是自满必然招致损害,谦虚能够获得益处。语出自《尚书?大禹谟》。它用来告诫人们要时时注意培养自己谦虚的美德,切忌骄傲自满的陋习。这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对工作都是大有好处的。毛泽东提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含义与此相近,但从人的“进步”和“落后”着眼,较之“损”、“益”更加鲜明:积极,是对这一传统格言的丰富和发挥。
    不以规矩,难以成方圆
    表示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的用语。意思是不用仪器,很难画出精确的方和圆。语出《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意谓即使有离娄(相传黄帝时代的人)那样极好的目力,公输子(鲁班)那样高超的技巧,如果不用仪器,也不能精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引申后现指:对学生或子女如不严格要求,他们就不可能成才;没有正确的法律、道德、纪律、规章和制度,就不能把人们的行为纳入正常的秩序和正确的轨道。它形象地说明了道德等行为规范对约束、引导人的行为和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重要作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提出的道德规范,是其“仁”的一种表现。语出自《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要得到,希望有某种东西或事情。施:加。意思是:自己不想得到的事或物,一定不要强加给别人。《论语·雍也》中进一步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宋儒又将之概括为“推己及人”,现在所说的“将心比心”也是这个意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仁学体系中的基本命题,深刻地概括了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原则,丰富了中国伦理思想的宝库。16~17世纪,孔子的这一思想传到西方,对其伦理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人性的思考
人类从何处来
永恒的追问——人是什么
人性
人性论
性相近,习相远
人皆自为
孟子的性善论
荀子的性恶论
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之性也善恶混
性三品说
人对人是狼
怀疑学派和怀疑主义
伊壁鸠鲁和伊壁鸠鲁学派
奥古斯丁主义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我思故我在”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
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
人是善恶的混合物
人是目的,不是手段
万物有灵——泛神论
唯意志论
唯我论
《人是机器》
人的存在是荒谬
功利主义
宿命论
幸福论
利己主义
利他主义
合理利己主义
马基雅维利主义
快乐主义
禁欲主义
悲观主义
淑世主义
尼采
天人合一
重估一切价值
天国
天人感应
天人交相胜
需要五层次理论
意识
庄子的人道观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万物皆备于我
无意识
人格和性格
气质及其类型(一)
气质及其类型(二)
理性
本我·自我·超我
理性主义
弗洛伊德主义
直觉主义
俄狄浦斯情结
宗教改革
法国的思想启蒙运动
黑暗的中世纪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人道精神
人文主义
异化
存在主义
实用主义
奥地利学派
人格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

第二篇  人生的价值
人的全面发展
周公制礼——“礼”之起源
万世师表——孔子兴办教育
有教无类
三纲八目
内圣外王
天不变道亦不变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人伦
三从四德
三纲五常
三不朽
四书五经
《三字经》
断机教子
焚书坑儒
科举制度
八股文
荒唐的文字狱
清朝的文字狱
克己复礼
存天理,灭人欲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以理杀人——荒唐逻辑
人道主义的地狱——酷刑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见贤思齐
人皆可以为尧舜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闻鸡起舞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言必行,行必果
严于律已,宽于待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
多行不义必自毙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温良恭俭让
不为五斗米折腰
见利思义
推己及人
天下为公
吾日三省吾身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满招损,谦受益
不以规矩,难以成方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取义成仁
忠恕
慎独
中庸之道
和为贵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理性认识
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
民族尊严
民族虚无主义
中体西用
爱国主义
大禹治水
曹操割发代首
祖冲之求圆周率
玄奘取经
精忠报国
“不指南方誓不休”
孤身北海,仍持“汉节”
文姬归汉
吉鸿昌恨不抗日死
“奥运第一人”刘长春
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
67个补丁的睡衣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陈毅写诗律己
爱国之心
蓄须明志
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可爱的中国》
主人翁精神
白求恩
雷锋精神
为人民服务
社会公德
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
公民
纳税意识
四有新人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阿Q精神
民族的脊梁——鲁迅
审美教育
美与丑
认识你自己
清洗你的灵魂
希腊四德
人生四目标
知识就是力量
人生的目的是自我实现
圣西门的道德规范
罗素的追求
忘我精神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地球还是在转动
科学的殉道者
鲜花广场上的真理追求者
把奖牌当做玩具的居里夫
诺贝尔奖
南丁格尔奖
爱迪生的故事
良心
荣誉
节操
同情
责任
友谊
勇气
诚实
信仰
忠诚
情操
美德

第三篇  宗教之光
宗教
道教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释迦牟尼
耶稣基督
穆罕默德
藏传佛教
《道藏》
《大藏经》t
《圣经》
《古兰经》
南无阿弥陀佛
菩提达摩
四大泽经师
四谛
五蕴
八正道
“有情”和“无情”
密教
禅宗
北传佛教
南传佛教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一)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二)
活佛
达赖喇嘛
班禅额尔德尼
转世
金瓶掣签
坐床
灌顶
受戒
居士
浮图
舍利
万字符
佛本生故事
竹蛇本生
如是我闻
拈花微笑
公案
棒喝
阿门
东正教
天主教
新教
上帝
原罪
救赎
天使(佛教与伊斯兰教)
天使(基督教)
撒旦
弥赛亚
礼拜(佛教与基督教)
教皇
天主教的神职人员
东正教的神职人员
新教的神职人员
十戒
十字架
弥撒
圣餐
教堂
洗礼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