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淮南子》成书及作者
第一节 成书时间问题
现在所称的《淮南子》一书,刘安自名为《鸿烈》,《要略》中有“此《鸿烈》之《泰族》也”一语,就是明证,许慎注日:“鸿,大也。烈,功也。凡二十篇,总谓之《鸿烈》。”许慎这里说的“二十篇”,只是没有把《要略》计算在内,并非另外的版本。汉成帝时,刘向校书,撰写《别录》,把《内篇》、《外篇》总称为《淮南》,高诱说:“光禄大夫刘向校定撰具,名之《淮南》。又有十九篇者,谓之《淮南外篇》。”(《淮南鸿烈解叙》)《别录》早已失传,《汉书·艺文志》保存了其基本原貌,《汉志》著录有“《淮南内》二十一篇,《淮南外》二十三篇”。颜师古注说:“《内篇》论道,《外篇》杂说。”可见,《淮南》之名最早是由刘向确定的。刘向所以要改《鸿烈》为《淮南》,余嘉锡认为:“安所著虽有《内》、《外》书之分,体例不同,同为杂家之学。《鸿烈》特其《内篇》之名,不可以该《外》书。刘向既为之撰具,因改题为《淮南》,以总会之。犹之《鬼谷子》编入苏秦书,则不名《鬼谷》。《新语》编人陆贾书,则不名《新语》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