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给大忙人看的道家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465733
  • 作      者:
    吴为子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当下,人人都忙:商人忙,官员忙,工人忙,农民忙,学生更忙……一个忙碌而有为的时代,忙出了成果,忙出了辉煌,但许多人同时也忙出了心病,忙坏了身体,忙得迷失了方向。
    怎样才能找到忙碌之中的平衡点呢?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这几年都将目光集中在了中国道家的学说里。一阴一阳谓之“道”,中庸平衡谓之“和”,现代人的身心痼疾,也许只有求于“道”方为良药,道学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治疗心疾的“中草药”,湿效慢,但能去“根”。
    大忙人们会说,这么忙哪有时间读书求道呢?基于此,精心潜修道学的吴为子先生为我们写出了这本《给大忙人看的道家书》,将不可言的“道”融入短小而耐嚼的小故事当中,让大忙人在闲暇之余解读道家精髓,体味道家智慧,让我们的人生在忙乱的世界中更加从容而幸福!
展开
内容介绍
    西方人有钱了,但是他们遇到了解不开的心结,寻遍治疗心病的灵丹妙药,于是把目光投向了神秘的东方,最终落在了中国的道学之中。道家的学说,其言不玄,简明易懂,必是我们把它复杂化了,把它故弄玄虚了,与佛学等相比,道学更适合中国人。
    既然是写给大忙人看的,既然“道”是不可以“说”的,所以《给大忙人看的道家书》用讲故事的方式阐述一些“道理”,见微知著,让你在快乐的阅读中获得心灵的沐浴。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非常道,道非常之理
    1.道不可言
    有一天,泰清请教无穷:“你知道‘道’是什么吗?”
    无穷说:“不知道。”
    泰清又请教无为:“你知道‘道’是什么吗?”
    无为说:“知道。”
    泰清十分高兴,就继续问道:“能具体说一下你所知道的‘道’吗?”
    无为说:“可以。我所知道的‘道’,贵可以为帝王将相,贱可以为仆役奴隶;既可以聚合为生,也可以分散为死。”
    后来泰清对无始说:“无穷说他对‘道’一无所知,无为却把道说得活灵活现,究竟谁的道行更高?”
    无始说:“说自己不知道‘道’的是深邃之士,称自己知道‘道’的是浮浅之徒,前者属于内行,后者则冒充内行。”
    听无始这么一说,泰清感叹道:“难道不知便是知,知反而为不知?”
    无始说:“道不可听,听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见,见得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言,能用语言说出来的就不是道。一听见有人问‘道’便马上出口回答的人,其实根本不知道‘道’,而问道的人也不可能听见‘道’。道不可问,也不可答。”
    泰清越听越糊涂,只好摇头而去。
    【悟道心得】
    “道”就是规律,比如说,所有的人都离不开吃喝拉撒睡、行动坐卧走,所有的人都不能脱离动物性。即使奴隶主也不能禁止奴隶吃饭、睡觉、排泄等生理规律。这,就是最基本的“道”!看来,重的并不是辨出“道”究竟是什么。而是要保有一颗童心,这样才能看出“道”。
    2.老子论道
    孔子活到51岁,还认为自己没有学到“道”,于是就到沛地去找道家祖师老聃。
    老聃说:“听说您是北方的贤人,恐怕已得道了吧?”
    孔子回答说:“还没有。”
    老聃问:“您是怎样去探求道的呢?”
    孔子回答:“我开始是从制度名数方面探求的,结果用了5年的时间,也没有学到;后来我又改从阴阳变化方面去探求,用了12年时间,还是没有学到。现在我只好找您当面求教了。”
    老聃说:“这就对了。假如道可以贡献给别人,那么人人都会把它献给君王;假如道可以送给别人,那么人人都会把它送给父母;假如道可以讲授给别人,那么人人都会把它讲授给兄弟;假如道可以留传给别人,那么人人都会把它留传给自己的子孙,可惜这是办不到的。从求道来说,心中不能自悟,有道也不会被接受;从传道来说,如果道不能在外部得到接应,道也不能通行。从内心发往外界的东西,如果不能被外界接受,圣人也不会使它达到外界;由外界进入内心的东西,如果内心不能自悟,圣人也不会使它进入内心的深处。名声,这是天下共有的东西,不能过多地猎取;仁义如同先王的旅舍,住一夜可以,但不能久住,否则就要遭到责难。古代道德修养高的圣人,不过假托仁义,悠然自得地遨游于逍遥自在的虚无之境,生活在马虎、简单、无奢无华、不必施与的田园之中。逍遥自在就不用刻意去有所作为,简简单单、无奢无华就容易生存,不必施与也就无须受损。古时把这种生活叫作‘采贞之游’。相反,如果把贪图财贿看成是正当的,就不会把利禄让给别人;如果把追求显赫看成是正当的一就不能把名誉让给别人;迷恋权势,就不肯把权力让给别人。当得到这些利禄、名誉、权势的时候,就会提心吊胆,惟恐失去它;一旦失去这些东西,就会痛苦不堪。而且内心没有一点鉴识,只是盯住孜孜以求的东西,那种感觉就像时时都怕被上天所惩罚。
    “怨、恩、取、与、谏、教、生、杀,这八种方式不过是端正他人的工具,只有遵循自然的变化而无所欲求的人才能使用它。所以说要使人的行为端正首先要使人心端正。心里不认为是正确的,心灵的门户则永远不会打开。”
    【悟道心得】
    道是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被认为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微妙玄虚,没有质的规定,也不能用言语文字表达。所谓“大道敏于心”,是说学道者须悟道,要先虚静内心,端正思想,摒除杂念,心灵之才能开启,以外力强求是无效的。
    3.道存何处
    东郭子向庄子问“道”。
    “人们所说的道,究竟在什么地方呢?”东郭子问。
    “大道无所不在。”庄子说。
    “那您必须指出具体的地方才行。”
    “在蝼蚁之中。”庄子说。
    “怎么会在这样卑下的地方呢?”东郭子不解地问。
    “在稻田的稗草中。”庄子又接着说。
    东郭子更不理解了,说:“怎么越发低下了呢?”
    “在砖头瓦块中。”庄子仍旧不为所动地说。
    “怎么越来越低下了!”东郭子忍不住叫了起来。
    “你觉得低下吗?那么我告诉你,它还存在于大小便里。”
    东郭子听后不再吱声。
    庄子见他不说话了,才不慌不忙地讲起道理来:“先生的提问,本来就没有触及到道的本质。屠夫要知道猪的肥瘦,就踩跺猪腿,部位越是往下,越能知道肥瘦的真实情况。你不能在某一个事物里寻找道,道存在于万物之中,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逃离它。”
    【悟道心得】
    道家认为:世间万物本无高低贵贱之分,各有其存在的根据和意义。人为的贵此贱彼,只能暴露自己的浅陋,离得“道”甚远。
    4.浑沌开窍
    传说南海的大帝名叫倏,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名叫浑沌。
    因为浑沌的宫殿位于正中,所以倏与忽常常来到这里,三位大帝—起欢宴。每一次浑沌都盛情地款待倏和忽,时间一长,两人均感到过意不去,于是商量着该怎么回报浑沌的深情厚谊。倏对忽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可以用来看东西、听声音、吃饭和呼吸,惟独浑沌没有,他一定感到非常不方便吧。不如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也算帮他一个小忙。”
    忽也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马上点头答应。浑沌本来也没觉得自己没有七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也没有因此感到有什么不方便,但经不住倏和忽的盛情,也就欣然同意了。
    倏和忽每天在浑沌身上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七窍成了,浑沌却死去了。
    【悟道心得】
    道家认为:一个人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凌驾在他人之上,不要用自己的眼光来随意揣度他人的想法,甚至决定他人的命运。要知道,你毕竟不是造物主。只有自然才有权利决定事物应有的形态,凡是自然的东西都是最完美的,也是符合“道”的。
    5.渔夫说真
    一天,孔子在外游玩,累了,坐在杏坛上休息。弟子们读书,孔子鼓琴而歌。
    曲子还没弹到一半,—个渔夫从下游行船而来。只见他须发皆白,长发挥袖。船靠近岸边的时候,他停下来上岸休息,听孔子弹琴。
    孔子一曲终了,渔夫向子贡、子路招了招手。
    子贡、子路走了过来。
    渔夫指着孔子问道:“那是谁?”
    子路回答:“鲁国的君子。”
    渔夫问:“姓什么?”
    子路回答:“姓孔。”
    渔夫问:“这个姓孔的人主要研究什么学问啊?”
    子贡接口说:“老师用心于忠信,推行仁义;修饰礼乐,制定人伦;对上忠于大王,对下感化百姓,以此有利于天下。这就是他的学问。”
    渔夫问:“他是国君吗?”
    子贡回答说:“不是。”
    渔夫又问:“是高官吗?”
    子贡回答说:“不是。”
    渔夫笑着回头就走,边走还边说:“仁确实是仁,但恐怕不免身心劳累、心力交瘁,难免危害他的真啊!他与道越来越远了。”
    子贡、子路回去后,把渔夫的话转述给孔子听。
    孔子听后,赶上渔夫,问道:“请问,什么是真?”
    渔夫说:“真,就是精诚的极致。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因此,强迫哭,虽然悲伤但不哀痛;强迫发怒,虽然严肃但无威信;强迫亲热,虽然笑但不和气。真正悲伤没有声音却很哀痛,真正发怒不出声却很威严,真正亲热不笑却很和气。礼节,是世俗人造出来的;真,才是出于天然,自然不可改变。因此,圣人效法天而以真为贵,不为世俗所拘束。只有愚钝之人才会与此背离。不能取法天然而忧心人事,不知以真为贵,碌碌地受世俗影响,因此不足道。可惜啊!你过早沉溺于人为之事,现在听到大道,已经太晚了。”
    【悟道心得】
    道家认为:大道为真,真即大道。全心全意,不是半心半意,不是三心二意,更不是虚情假意。最终,人们会看到真相,看到建筑于真相基础上的真理。
    6.见习雷神
    从前有个姓董的书生,一天他睡午觉的时候梦见几个模样丑陋的零靠近床边。他们悄悄议论说:“这个男人的嘴巴长得很尖,正好顶替生病的雷神。”说完,就将一把斧子塞进他的衣袖,带着他来到了一座豪华的宫殿中。
    大殿上坐着一位仪态庄严的人,一看他的着装打扮,就知道是个显赫的大官。此人对董书说:“某地有个媳妇对婆婆不孝,经常侮辱和打骂她,天神决定派雷公去惩罚她。但雷公现在生病了,不能前去执行任务。我的手下—致推举你代替雷公,你就带着神符马上启程吧。”
    董某接过神符,刚一走出宫殿,就觉得全身轻飘飘的,原来脚下已升起团团乌云,所到之处电光闪闪,他自己竟变成了真正的雷公。他按照那人的指示,一会儿就飞到了那个村子的上空,土地神早已等候多时,马上带他前往那户人家。
    董某还在半空中时,就远远看见那个恶媳妇正在殴打她的婆婆,引来许多村民围观。董某走到那媳妇身边,不由分说,取出斧子朝她击去,顿时发出一声惊人的巨响,媳妇应声倒地毙命。围观的村民吓得目瞪口果,纷纷跪倒在地。
    董某完成任务后回去禀报,那人极力挽留他,打算封他个一官半职,被他谢绝了。那人又问他想要些什么,他说别无他求,只希望能上学读书。
    那人说:“那好办,明年你就能上学。”
    正在这时,他从梦中惊醒了,回忆起刚才的事情,感到十分奇怪。于是,他亲自前往那个村子探访,得知村中果然有一名悍妇被雷劈死,时间恰好就是他做梦的时候。
    第二年,他果然实现了愿望,进入学堂读书。
    【悟道心得】
    道家认为:“因果轮回”正是世人在积怨难平却又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制造出的一种心理慰藉,借此寻求虚幻的满足。所谓传说毕竟虚构多于真实。我们读道教神话故事的主要目的,还是应该寻求其中所蕴含的真善美的哲理。
    ……
展开
目录
一 非常道,道非常之理
道不可言
老子论道
道存何处
浑沌开窍
渔夫说真
见习雷神
五戒十善
相马忘形
无情有情
先入为主
等待一生
见微知著
智伯索地
徽宗崇道
神仙难度

二 心境界,养常乐之心
欲取先予
知足常乐
少得多惑
自知为贵
放下执著
保持真我
合适就好
放在低位
静心敛意
简单生活
境界之别
牛皮妙用
心有多大
专注有害
日进跬步
心域无限

三 处世略,析世间百态
放低乃容
向山走去
适者生存
随心而安
谦虚是根
天气寒冷
风摧秀木
低头见天
谦卑之力
虚怀若谷
无我之境
大用无用
归于当初
杯水人生
守柔不争

四 进退度,分展转腾挪
当止则止
功成身退
保留对手
柔曲之姿
凌波微步
和光同尘
荣枯由他
以退为进
动静之别
心不介人
希望固存
迷失方向

五 包容心,看万物长短
朋友之道
夜凉心热
观水做人
心怀天下
善恶二狼
布袋立身
清者自清
背后一枪
屈己从从
冰释前嫌

六 名利场,如过眼云眼
多做少取
安贫乐道
扫叶踏雪
朴实厚道
各安其命
父子之间
因绳未断
钱害富翁
虚名累人
心屯罗刹
穷而不乏
淡化心境
舍之则藏
得失自然
贪多为祸

七 左右眼,观风云变幻
留有余地
多者更多
爱人及己
以德报怨
两只眼睛
就是这样
刮目相看
以变应变
一念之间
祸福之间
反古之道
依靠心灵

八 成功路,在为与不为
马到成败
千里之行
小处着眼
与命相抗
从头再来
无用之物
对症下药
凤凰展翅
有生于无
慎思明辨
空中楼阁
患得息失
知易难行
寂寞成道
化难为易
大智若愚
厚积薄发
呆若木鸡
愚公移山
专注于心

九 管理经,问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为而不争
正言若反
由虚而静
清静持正
头上悬剑
可为而为
见素抱朴
无为而治
下要有为
居高歉下
不与人争
各取所需
龙子收徒

十 生死观,观俯仰人生
时间富人
只剩七天
活在当下
人生如梦
天地化育
死后之乐
倒悬之苦
杞人忧天
认真活着
长寿非福
享受生命
生命之花

十一 养生斋,惟顺其自然
达生养心
持盈保泰
自然之心
顺其自然
半个小时
顺手之势
抛却妄念
心如止水
沙漠电话
长寿之谜
贵在鞭后
刀刃不钝
獐子与狗
百分差异
无为养生

十二 逍遥游,立天地之间
自由精神
懂得放下
生活艺术
百人村庄
自得其乐
我还是我
看破因由
野生野长
另有洞天
三事知足
快乐轮回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