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道家哲学与古代文学理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74845
  • 作      者:
    高起学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一种文艺思潮,一个理论观点的出现,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有其经济的、政治的、文学传统的等外部和内部的原因。本书探讨道家哲学对中国古文论的影响,力图与外国文艺现象中有关之点联系起来,通过分析比较,定其优劣,也试图看看现在我国文艺领域内所出现的新现象,所取得的新成绩,与道家的哲学、美学、文学思想有什么关系,探其源,究其实,对其作出科学的评价。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文学理论批评家对文学创作、文学欣赏以及各种文学现象的认识和总结。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有自己产生的土壤,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有自己的名家,有各种形态的理论著作,有自己特殊的范畴、概念和理论体系。这些,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
  一种文学理论、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的形成,总是与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宗教等分不开的。综观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能够形成体系并对后世发生了深远影响的有三家,即儒家、道家和释家。儒家以孔孟为代表,重视文学的社会政治作用,强调言志、载道,尚实用,重功利。道家以老庄为代表,他们谈道论德,融宇宙人生为一体,在这些玄虚的论述中,触及了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规律等一些重要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艺术的审美思维相契合,这就形成了重审美、重艺术的一派。释家是外来的思想文化,它既是一种宗教,又是一种哲学,一种理论。它自从汉代传人中国,就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特别是道家的思想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起来,对中国的文学和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
内容介绍
  一种文艺思潮,一个理论观点的出现,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有其经济的、政治的、文学传统的等外部和内部的原因。《道家哲学与古代文学理论》探讨道家哲学对中国古文论的影响,力图与外国文艺现象中有关之点联系起来,通过分析比较,定其优劣,也试图看看现在我国文艺领域内所出现的新现象,所取得的新成绩,与道家的哲学、美学、文学思想有什么关系,探其源,究其实,对其作出科学的评价。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文学理论批评家对文学创作、文学欣赏以及各种文学现象的认识和总结。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有自己产生的土壤,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有自己的名家,有各种形态的理论著作,有自己特殊的范畴、概念和理论体系。这些,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
  一种文学理论、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的形成,总是与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宗教等分不开的。综观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能够形成体系并对后世发生了深远影响的有三家,即儒家、道家和释家。儒家以孔孟为代表,重视文学的社会政治作用,强调言志、载道,尚实用,重功利。道家以老庄为代表,他们谈道论德,融宇宙人生为一体,在这些玄虚的论述中,触及了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规律等一些重要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艺术的审美思维相契合,这就形成了重审美、重艺术的一派。释家是外来的思想文化,它既是一种宗教,又是一种哲学,一种理论。它自从汉代传人中国,就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特别是道家的思想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起来,对中国的文学和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道家之道
  “道”是老庄哲学的核心,也是他们所有思想的基础,老庄的政治、道德、历史、美学、文学诸观念,都是与“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要了解老庄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影响,首先就要弄清楚老庄的“道”。
  一  “道”的概念
  “道”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古老的概念。早在殷周时期,人们就谈论着“天道”、“人道”的问题,这里的“天道”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主宰着一切的有人格的“神”即上帝,一是指日月星辰等天体运行的过程。前者是唯心主义的天道观,后者是唯物主义的天道观。唯心主义的天道观,被殷周奴隶主统治者作为神权统治的工具,如《书·汤诰》:“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国语·周语下》:“吾非瞽史,焉知天道?”这里的“瞽史”是专门传达上帝旨意的使者。到了春秋末期,周天子大权旁落,这种社会变动反映在观念形态上,则是以上帝为中心的宗教迷信的“天道观”开始动摇,人们赋予“天道”以朴素唯物主义的内容,如周内史叔兴认为宋国境内落下陨星和“六鹚退飞”的异常现象,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也”,并指出“吉凶由人”。
展开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道家之道
一  “道”的概念
二  道家之“道”
三  “道”的产生及老庄对“道”认识上的异同
四  “道”对中国古文论的影响
第二章  自然论
一  老庄的自然观
二  自然无为与文论
三  强调“真”、“朴”,反对矫饰
第三章  虚静论
一  虚无与虚静
二  古代文学文论中的虚静说
三  虚静论的性质、特点和意义
第四章  形神论
一  道家的形神观
二  魏晋玄佛家的形神观
三  道家的形神观与古文论
第五章  言意论
一  道家的言不尽意论
二  魏晋玄佛家的言意观
三  “言不尽意”与古文论
第六章  意象论
一  意象
二  庄子散文中的意象与人物性格的描写
三  直觉、体悟、灵感
四  规矩法度与自由地创造
第七章  方法论
一  老庄的思辨与艺术辩证法
二  老庄对现实的批判及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性
三  老庄的理想与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
第八章  风格论
一  道家哲学与艺术风格
二  以风骨品人与论文
三  风格的分类及其特点
四  道与“平淡”、“古朴”的风格
第九章  意境论
一  老庄的“道”与意境
二  魏晋玄、佛的意境说
三  古文论中的意境论
四  意境的民族特色
后记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