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荀子二十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050669
  • 作      者:
    梁启超, 郭沫若等著
  • 出 版 社 :
    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积学化性,为善成圣。
  唯荀子诚朴笃实人也。知统类,一制度,隆礼义而杀诗书,充实饱满,庄严隆重,尽人生宇宙皆摄而统治于一大理性系统中,此其分量之重,广被之远,非彼荀子诚朴笃实者不能言,非彼天资特高者不能行。
  ——牟宗三《荀学大略》
  人是宇宙间的主人,是荀子的发现,这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唯物的思想家对于思想界的贡献。
  ——杨向奎《荀子的思想》
  在天地草莽间,拓展出人文世界的价值天地。或许由此一角度看荀子,较能看到荀子的大用心、真生命的所在。
  ——王邦雄《论荀子的心性关系及其价值根源》
展开
作者简介
  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汉族,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展开
内容介绍
  《荀子二十讲》系统地阐释了荀子的人性论、天道观、认识论、政治思想等。“上承孔孟,下接易庸,旁收诸子,开启汉儒”(李泽厚语)——荀子思想的纷繁,到底是孔孟儒学的歧出,还是合乎社会潮流的批判性发展?《荀子二十讲》带您探究这位大思想家复杂的本相。
  荀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集大成者,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
展开
精彩书评
  唯苟子诚朴笃实人也。知统类,一制度,隆礼义而杀诗书,充实饱满,庄严隆重,尽人生字宙皆摄而统治于一大理性系统中,此其分量之重,广被之远,非彼荀子诚朴笃实者不能言,非彼天资特高者不能行。
  ——牟宗三《荀学大略》
  人是宇宙间的主人,是苟子的发现,这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唯物的思想家对于思想界的贡献。
  ——杨向奎《苟子的思想》
  在天地草莽问,拓展出人文世界的价值天地。或许由此一角度看荀子,较能看到荀子的大用心、真生命的所在。
  ——王邦雄《论荀子的心性关系及其价值根源》
展开
精彩书摘
  荀子是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他虽然对于人性作抽象的、一般的论述,但是他的性恶论的目的是非常清楚的:他想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一政权和道德规范建立人性论的根据。
  他提出了“性伪之分”的问题,也就是人的自然本性和人的社会属性的差别问题。他说:“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圣人之名一。”(《礼论》篇)性就是天生就的底子(本始材朴),伪就是社会的道德规范(文理隆盛)。正因为人是天生的“坏蛋”(人之生固小人),所以就须要社会道德的加工;正因为社会道德的加工,所以才能使人性美化。性与伪的结合过程,实际上是用人的社会性来改造人的自然性的过程.也是人由天生的“坏蛋”改变为完美的“圣人”的过程。这就是性与伪的矛盾统一的关系。
  荀子为什么主张人性恶呢?他的理由是这样:“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性恶》篇)
  照苟子看来,人的本性中并没有“辞让”、“忠信”和“礼义文理”等道德本能,而只有“好利”、“疾恶”和“好声色”等生理本能。如果对这些本能不加以限制而顺其发展,就会产生“争夺”、“残贼”和“淫乱”等现象,就会犯了封建社会的“分”,乱了封建社会的“理”。所以,从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立场来看,恶是人类的本性,善是人为的结果。
展开
目录
一 荀卿及《荀子》
二 荀子的批判
三 荀学大略
四 荀子的思想
五 荀子的思想
六 关于荀子的几个问题
七 荀子思想述评
八 荀子思想研究
九 人的族类特征
十 荀子发微
十一 孟子性善说与荀子性恶说的不相抵触
十二 论荀子的心性关系及其价值根源
十三 荀子人性论的再考察
十四 荀子政治思想的解析
十五 论荀子《成相》篇——介绍二千余年前的一篇通俗文学
十六 《荀子·天论》篇试析
十七 荀况逻辑思想对《墨辩》的发展及其局限
十八 荀子的欲望论和等级制研究
十九 读《荀子》札记
二十 《荀子》校勘注释源流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