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部概说
一、经和经学
1. 经原是一根线
经是什么?许慎《说文解字·糸部》:
经,织也。
段玉裁注:
织之从丝谓之经,必先有经而后有纬。
“从”就是纵,“从丝”就是纵线,纵线就是经线。“经”字从“糸”,本义原是编织品里的一根线,一根纵向贯穿始终的长的纵线,也叫经线,与纬线相交就可编成织品。后由编织引申为泛指书籍,又因编织时先有纵向的经线,且经线在编织中最基本也最重要,所以又引申为经典。章太炎《国故论衡·文学总略》说:
经者,编丝缀属之称……亦犹浮屠书称“修多罗”。修多罗者,直译为线,译义为经。盖彼以贝叶成书,故用线联贯也;此以竹简成书,亦编丝缀属也。
按章太炎的说法,经就是一种用线编联起来的线装书。佛教书是以线联贯贝叶而成的贝叶书;我国早期的书是竹简,编丝缀属竹简而成的是竹简书。穿竹简的线就是经,用线穿起来的竹简书也是经。
章太炎认为,经与传相比,经的开本比较大,是一种大型的典籍。郑玄说,经的竹简长二十四寸(《仪礼·聘礼》贾公彦正义引郑玄《论语序》)。1959年,甘肃武威汉墓出土的竹木简印证了这个说法,经的竹简确实比较大。
而所谓经典,在古代常特指儒家的经典。儒家的三纲五常六艺,被称为“天地之常经”。
2. 经学特指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
对经典的研究就是经学,经学是研究经典义理的学问。但就其原始意义说,经学是具有文献学特征的。因为经原是线,经书就是用线穿起来的书,即线装书,只是穿的是竹简罢了,原先并无什么深意。后来这些文献被奉为经典,就带上了许多人为的神秘色彩,使之神秘化,甚至宗教化了。
把儒家的书说成经,始见于《庄子·天运》:“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如果此说可信,那么在孔子之前就已经有“经”的名称了。儒家最早的经典,据说都是经过孔子整理的,是孔子教学生的教材。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