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至味的禾虫:
生长在禾虫产区或附近城镇之“南蛮”,鲜有没啖过禾虫的。
“老公(丈夫)死,老公生——禾虫过造恨唔返”是“南蛮”很古老的民谣,即是说,丈夫死了可再醮,禾虫产期不吃,是无法补偿的损失。
还有另一个故事:
一妇人丧夫。道教丧礼,由南巫先生开道,死者儿女拿着面盆随后,到有水井的地方“买水”给死者洗脸。没生下儿女,又没有亲属的,只好由新寡的妇人去“买水”。
她拿了面盆,随着南巫先生出门,转到街角,遇着挑担叫卖禾虫的,孀妇告诉南巫先生:“稍候一会儿。”她虽穿缟衣素服,不慌不忙地,走向卖禾虫的担子,买了半盆禾虫拿回家去,倒在盛器里,再拿面盆出门,哭哭啼啼地随南巫先生“买水”去。
珠江水田多产禾虫:
禾虫生长在“南蛮之域”,珠江三角洲及附近内河有水田的地区。每年有两造,初夏与仲秋,出现的时间长短,大概是二三次潮汐,在清水里也活不到半天。
禾虫的学名是疣吻沙蚕,初夏即大量栖息、浮游在珠江的水田区,“南蛮”称之为“禾虫”。禾虫前端为头部,包括两部分,即口前叶与围口节。口前叶之背有四只眼,呈梯形排列;前端有一对触手,其后有较粗大一对触角。口前叶之后为围口节,两侧共有四对触须,围口节有一可翻出的吻,其末端有一对大颚和口。围口节之后,有很多相似的体节,除末一节外,每一体节两侧各具一个片状的疣足,每一疣足都有刚毛,所以这类动物也叫多毛类,疣足供运动之用。
疣吻沙蚕栖息于泥或沙泥底内,个体大小常与栖处的深度相关,即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沙蚕虫体在进入性成熟前,其形态上发生若干变化,此变化现象叫做生殖态或婚前现象。其变化表现在四只眼明显变大,围口节触须变长,身体中后部疣足加宽。此外,体壁肌肉组织溶解且重组,肠和膈膜被吸收消失。雌虫体内生殖器官不断产卵,满体腔中;雄虫体内也同时充满精子。在适当条件下,每年农历四月八日和中秋节,前后两次,离开栖息地,起浮于水面游泳,排精放卵,这种现象称之为“群浮”。精卵结合后,发育成幼虫,然后再沉到泥底继续生长。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