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101588
  • 作      者:
    艾秀梅著
  • 出 版 社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艾秀梅,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美学与文艺学,在日常生活审美研究方面较有专长,已就该问题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并发表了一部分通俗美学读物和原创文学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随园文库》所收学术著作,须是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的代表性作品。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可上溯至1902年由清末名臣张之洞奏请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百年沧桑,几度分合,时序交替,迭经变迁,这所学校终成南京乃至全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成为许多名校之宗。各校取其所取,彰其所彰。唯师范主脉,绵延而下,为今南京师范大学所承继。近百年间,多少学界巨子,讲坛精英,举师范薪火。
展开
精彩书摘
    “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新浪读书”、“幻剑书盟”、“天涯社区”等著名文学网站。近几年,个人博客的火爆更是催生了无数文学爱好者在网络上开发了各自的创作园地。在互联网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无名的文学爱好者和参与者,难以估算。我们不能说网络带来了文学的革命,但在刺激大众对文学的参与上,它的确是居功至伟的。除此之外,编辑手机短信是当前人们最热衷的文字时尚,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在火车、汽车上,到处可以看到埋头按动字母键的人。可以说,电子传媒的发展不是斩断了大众与文学的联系,而是将一些新的文学形式开发出来取代了陈旧的书面文阅读。
    我们知道,传统的文学作品一般是以书面印刷的形式进入流通的,它发表在报纸、杂志上,或者以书的形式出现,它必然要求作者具有较好的文学语言功底,它的发表、出版也需要经过严格的书报检查、审核。因此,在印刷时代,文学必然成为一种只为小部分人所具有的专业能力。正如罗兰.巴特所指出的那样,作者本身也是权威,他同时体现着某种权力。这一局限在网络文学中得到相当程度的解决。诗人兼评论家沈浩波说:“在纸媒时代,知识分子诗人赖以遮羞的一切,比如评论家的吹捧、官方刊物的发表、重复出版的虚假繁荣、北大背景。
展开
目录
总序
前言风生水起:日常生活审美化争论
导言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发生背景
第一章 德国哲人的先驱性探索
第一节 韦伯:新教伦理与官僚体制打造日常生活的“铁笼”
第二节 西美尔:货币经济与现代生活风格

第二章 现象学的日常生活批判思想
第一节 胡塞尔:回到生活世界
第二节 许茨:日常生活世界是一个主体间际的文化世界
第三节 海德格尔:日常共在的沉沦与拯救

第三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日常生活批判思想
第一节 卢卡契:日常生活是第一性的
第二节 赫勒:把日常生活变成“为我们的存在”
第三节 列菲伏尔:狂欢化与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
附录 德塞托:日常生活的游击策略

第四章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何以可能
第一节 日常生活困境的解决思路——兼及何谓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第二节 历史先锋派的探索
第三节 大众文化——后现代时期的审美化策略

第五章 中国语境下的日常生活研究
第一节 民国期间的日常生活改革思想
第二节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日常生活的政治化及其研究的淹滞
第三节 当前日常生活研究的中国语境

第六章 中国当代文艺领域中的日常生活及其审美化问题
第一节 左翼的先声,批判日常生活题材
第二节 20世纪50年代到新时期前,渐人绝境
第三节 新时期文学,日常生活作为一个“人口”
第四节 20世纪80年代末,日常生活写作的勃然兴起
第五节 艺术的日常生活化与生活的艺术化

第七章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美学效应
第一节 关于艺术范畴的新思维
第二节 美学发展的新思路
结语 日常生活审美化:一个未完成的规划
附录 日常生活理论的文本阐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