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开发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2117444
  • 作      者:
    郑国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开发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在分析中国开发区发展历程与态势的基础上,主要以北京为例,从经济空间、社会空间、空间形态三个方面系统研究了开发区发展对城市空间重构的影响内容、影响方式与影响机理,回答了开发区对城市空间结构“有哪些影响(what)”、“怎样影响(how)”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影响(why)”等三个理论问题,并对开发区发展和城市规划提出了政策建议。<br>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和重要的经济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城市外部空间形态迅速扩大,内部空间要素快速演替,集中体现了我国转型期城市空间重构的种种特点。北京的开发区又集中体现了我国开发区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北京的开发区对北京城市空间重构的影响也就集中体现了我国开发区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也就是说,北京的开发区与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中国特大城市的开发区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一般关系。
展开
精彩书摘
    1.1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br>    中国的城市发展是当前影响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不仅是中国当前的重要战略,而且还关系到整个民族未来的美好前程。中国的城市化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在中国的转型与发展中进行的,其宏观背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同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其面临的问题与世界其他国家有着显著差异。因此,我们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必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道路。相应地,作为研究者,我们也应通过对中国特殊背景、现象与问题的深入分析,积极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理论体系和规划理论体系,以指导中国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进而为推动21世纪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br>    本研究所指的开发区是指以城市为依托,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与管理体制的特定区域,它是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学技术革命的战略选择。以1984年第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为起点,中国开发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而不断深入,已形成了一个包括国家和地方不同级别的,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要类别的开发区大家族。全国通过审核的开发区1568个,绝大多数城市都有开发区,有相当一部分城市有多个开发区。<br>    我国设立开发区的初衷是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出口加工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这些开发区不仅成为各个城市强劲的经济增长点、外向型经济的主阵地、创新体系的核心区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同时也成为城市化的重要动力和主要载体,是我国转型期城市空间重构的主要动力和重要内容,并对中国城市未来空间扩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这种现象在国外是没有的,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世界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一大贡献。
展开
目录
1  绪论<br>1.1  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br>1.2  本书特色<br>1.3  概念界定与分析框架<br>1.3.1  城市空间结构<br>1.3.2  开发区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的影响<br>1.3.3  开发区对城市人口和社会空间结构的影响<br>1.3.4  开发区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br>1.3.5  开发区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机制<br>1.4  主要研究方法<br>1.4.1  深度访谈<br>1.4.2  结构主义<br>1.5  主要研究区域基本情况<br>2  相关研究基础<br>2.1  空间与城市空间结构研究<br>2.1.1  空间与人类社会的空间转向<br>2.1.2  西方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br>2.1.3  转型期中国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br>2.2  中国开发区研究进展与展望<br>2.2.1  研究主体<br>2.2.2  研究阶段划分<br>2.2.3  主要论域及论点<br>2.2.4  研究展望<br>3  中国开发区概述<br>3.1  中国开发区发展背景<br>3.1.1  国际背景: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br>3.1.2  国内背景:改革开放<br>3.1.3  经验借鉴:国外的出口加工区、科技园区和国内的经济特区<br>3.2  中国开发区类型与本书研究对象<br>3.2.1  中国开发区类型<br>3.2.2  本书研究对象<br>3.3  中国开发区发展阶段与发展历程<br>3.3.1  基于政策演变的开发区发展阶段<br>3.3.2  政策环境变化与开发区整体生命周期的终结<br>3.3.3  “后开发区时代”开发区发展方向<br>4  开发区与城市经济空间重构<br>4.1  我国开发区的区域经济影响效应<br>4.1.1  理论争鸣<br>4.1.2  研究思路<br>4.1.3  开发区区域带动效应的历史演进<br>4.1.4  开发区区域影响效应的估算<br>4.1.5  开发区区域影响效应的内在机制<br>4.1.6  小结<br>4.2  开发区发展对北京制造业空间结构影响<br>4.2.1  北京市制造业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化<br>4.2.2  北京制造业空间重构<br>4.2.3  BDA对北京制造业空间重构的影响<br>4.3  BDA对北京经济空间结构的影响方式<br>4.3.1  企业落户BDA的原因<br>4.3.2  企业经济联系<br>4.3.3  开发区的集聚与扩散效应<br>4.4  开发区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的影响机制<br>4.4.1  我国开发区快速发展的内在机制<br>4.4.2  企业空间行为机制<br>5  开发区与城市人口和社会空间重构<br>5.1  转型期北京人口和社会空间重构<br>5.1.1  人口郊区化<br>5.1.2  人口多极核增长<br>5.1.3  社会空间分异<br>5.2  BDA对北京人口和社会空间结构的影响内容<br>5.2.1  BDA的人口特点<br>5.2.2  BDA对北京城市人口和社会空间结构的影响<br>5.2.3  BDA对北京郊区化的影响<br>5.3  BDA对北京人口和社会空间结构的影响方式<br>5.3.1  BDA从业人员增长原因分析<br>5.3.2  BDA居民的迁居与居住区选择<br>5.4  开发区居民与从业人员空间行为机制<br>6  开发区与城市空间形态重构<br>6.1  开发区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br>6.2  新的城市形态:以开发区为核心的新城<br>6.2.1  新城概述<br>6.2.2  北京的卫星城与新城建设<br>6.2.3  BDA与亦庄新城<br>6.2.4  BDA的启示:开发区向综合性新城发展的条件<br>6.3  新的城市形态:边缘城市的中国范式<br>6.3.1  边缘城市概述<br>6.3.2  我国的边缘城市现象<br>6.3.3  中国边缘城市的形成背景与机理<br>6.3.4  中国边缘城市的范式总结<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