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公民概念的主体性意涵,促使了近代政治哲学从传统的客体中心主义向主体中心主义的革命性转变;也正是公民概念的主体性意涵,促使了近代以来的政治哲学从政府中心主义向现代的公民中心主义的转变——由于近代之前的政治哲学大多以政治制度、政治结构、政治设施等政治客体为研究重心,却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对政治主体的研究,因而,是一种客体中心主义的政治哲学形态;直到文艺复兴之后,政治哲学的研究重心才开始由客体中心主义转向主体中心主义;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主体中心主义政治哲学主要侧重点仍集中于对君王和政府机构的研究,作为政治行为者的公民和其他政治组织及其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仍未得到政治哲学的应有重视。到了当代以后,随着主体性研究在政治哲学领域的全面展开,公民和各种政治团体等政治主体才真正成为政治哲学研究的重点议题,诸如团体理论、精英理论、政治角色理论等也随即应运而生。<br> 比如,根据角色理论,作为政治主体的公民,是以政治角色的形式影响政治过程的——不同的公民由于其在政治体制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影响政治运行的能力和效力显然也有所差异。当不同的公民采取与自己的政治地位相对应的方式进入政治过程时,他就扮演了一定的政治角色;一旦公民扮演了相应的政治角色,他就必然地被期望着做出与其角色相对应的政治行为——此即所谓“角色期望”。其中,行为者本人之外的主体对占有某一社会地位的主体的行为模式的期望或者要求,被称为“外部期望”或者“公众期望”;行为者对公众期望的体认与内化则被称为“内部期望”或者“自我期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