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更坚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
重庆往北,沿渠江而上,行船约300华里,就到了广安。距离广安县城北七华里,就是邓小平的家乡——协兴乡牌坊村。
当地人称邓小平的故居为“邓家老院子”。邓小平祖上三代人都居住在这里。邓小平的父亲叫邓绍昌,民国三年时做过县上的团练局长。他的母亲姓淡,是广安县望溪乡人,16岁时嫁到邓家。1904年8月22日,农历七月十二日,邓小平诞生于“邓家老院子”的北厢房,并在这里度过了他青少年时期的15个春秋。邓小平是家中的长子,他有三个弟弟、一个姐姐和两个妹妹。
在邓氏家族中,到邓绍昌这一代已经是三代单传,大概是出于望子成龙的愿望,邓绍昌为自己的长子取名邓先圣。
邓先圣5岁进入私塾读书,教书先生说“先圣”一名对孔夫子有欠恭敬,就将邓先圣的名字改为邓希贤,这个名字一直用了18年。
五四运动时期,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留洋运动遍及全国。1918年,重庆商会会长汪云松在重庆夫子祠开办了一所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
在父亲的支持下,邓希贤选择了留洋法国的道路。1918年下半年,14岁的邓希贤离开广安,来到重庆,进入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求学。在这所学校里学习的学生,后来很多都投身了革命,其中除了邓希贤,还有聂荣臻。重庆商会会长汪云松从筹建学校,为学生筹措资金,到办理出国签证,每件事都亲历亲为。邓小平在建国后曾说:汪云松为共和国培养了两个副总理。
1920年8月27日,邓希贤刚满16周岁的时候,从重庆乘船到上海。这一年的9月11日,邓希贤在上海登上法国“盎特莱蓬”号邮轮,前往法国。“盎特莱蓬”号邮轮在经过39天的漫长航行后,于1920年10月19日到达了法国南部城市马赛。当时与邓希贤一起去法国勤工俭学的有82人,在这批留法学生中,邓希贤是最小的一个。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