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代表性
工作地区范围较大时,如一个乡或一条街道,要了解这个范围内的鼠情,全面调查固然准确,但费工费钱,成本太高,且严格说来并无必要。通常采用的办法是抽样调查,以抽样调查结果估计整体。换句话说,调查的是局部,是样本,需要了解的却是全部,是整个工作地区的情况。所以,调查的样本应该是全局的缩影,必须有足够的代表性。要了解居民区的鼠情,不能只到农贸市场去调查,用农贸市场的调查结果来推测整个居民区的鼠情。如果工作范围内有不同的环境类别,调查时就要适当照顾各方。即使难以面面俱到,也应适当考虑兼顾。
2.样本量
调查量越大,其结果越接近于整个工作地区的实况。但是,调查量大成本也随之增高。反之,工作量虽小,固然省时省钱,但缺乏代表性,甚至不能说明问题。因此,样本量要适中,要根据调查内容和工作条件确定。
一般而言,调查数据间的变动幅度越大,样本量也就越大。通常要求调查数据的95%可信限上下波动的幅度,不超过平均数的一半。
3.统计处理
由于同一类调查对象的某一特征所反映的数据在个体间高低不一,存在着个体差别,所以就需要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使其更有说服力。如一只雄鼠吃了一堆毒饵未死,另一只雌鼠也吃同样一堆毒饵却被毒死,就不能轻易地得出雄鼠抗药力更强的判断。因为很有可能这只雄鼠恰巧抵抗力较强,比其他雄鼠更抗药。为使结果准确,必须多做试验,增加试验次数,以减少偶然性误差。做多少,怎样做,都需要用统计学原理作指导。
4.准确度
调查即使非常认真,得到的结果往往还可能存在偏差。上面提到的95%可信限,只是说用调查结果去推测全面,全面的结果有95%的可能出现在调查结果的95%可信限以内,依然有5%的可能会超出这个范围。应用统计学原理的优点在于,它不仅可用调查结果来推测全局,还可知道推测结果的可靠程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