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心脏病学实践2008:规范化治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7106757
  • 作      者:
    胡大一,马长生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心脏病学实践2008:规范化治疗》系我社每年连续出版的品牌书。自2001年起每年一种,单年为新进展内容,双年为规范内容。作者均为心血管领域的知名专家,内容深受读者喜爱。今年该书的内容主要为近两年来心血管专业领域的新进展,内容贴近临床,新颖而实用。适合于心血管专业以及与此相关的其他专业的医生学习。
展开
作者简介
  胡大一、男、1946年7月生于河南开封。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专家津贴,国家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负责人。
展开
内容介绍
  《心脏病学实践》自2001年问世,迄今已出版了八版。八年来,《心脏病学实践》见证了心血管病学的各项进展:从2001年药物洗脱支架带来令人兴奋的结果,到今天药物支架的安全性引起关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技术从初见端倪,到今天广泛认可和推广,被指南列为Ⅱa类适应证;心力衰竭的治疗从仅限于药物,到器械治疗进一步降低死亡率;急性冠脉综合征强化降脂治疗的重要意义从提出到广泛接受;各项指南的出台和更新;尤其在过去的八年中,预防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在介绍预防医学和循证医学的证据、介绍和推行指南、缩短临床实践和指南之间的差距方面,《心脏病学实践》的贡献有目共睹。其已成为很多心内科医师必备的参考书,临床上碰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心脏病学实践》中找到答案。所以自问世以来,《心脏病学实践》就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和欢迎,也是本书得到高度评价的原因所在。在此我们对每一位关心和支持《心脏病学实践》的作者、编者和读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心血管病已逐渐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第一死因。倡导健康意识,推广健康理念,养成健康习惯,是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的重要举措。控制吸烟、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肥胖、高血压、胆固醇升高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对改变心血管疾病的灾难性流行至关重要。如果我们忽视预防,在未来的20~30年间,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负担。上医治未病,面对心血管疾病流行的严峻挑战,作为当代医务工作者,我们更应身体力行,教育和引导民众在疾病未发生时即开始预防,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完成我们作为健康卫士的神圣职责。《心脏病学实践》愿与大家共同完成这一历史使命。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转变理念,重视做实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每年全球因冠心病和卒中死亡的人数为1750万,在每3个死亡的人中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居死因的首位。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至2500万,其中的1900万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冠心病和卒中同样是居于首位的致死和致残原因,1998年统计显示约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每13秒就有1人因此死亡。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20世纪50年代上升4倍,且呈现年轻化趋势。
  冠心病是一种可防可控性疾病,然而目前对冠心病的治疗存在“重治轻防,重技术轻模式,重躯体轻心理”的现象。可喜的是,这种局面在我国正在逐渐得到改善,我国心血管医生开始重视危险因素、重视预防和重视慢病管理模式探索的观念和实践。由胡大一牵头的“中国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研究”、张抒扬牵头的“早发冠心病临床特点研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我国冠心患者群发病特点,提出我国人群与冠心病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理社会因素、不健康饮食和缺乏体育锻炼。INTERHEART研究已显示,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恰当的药物治疗,如戒烟、健康饮食和加强锻炼可以使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降低80%。如果等到患者出现症状或事件再去干预,用技术对决病变是失败的策略,将是一场无法取胜的“战争”,冠心病防治必须强调预防第一,早期的预防势在必行。
  女性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特殊群体,但在我国很久以来未得到足够重视,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少。张运等研究“性别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预后的影响”,分析了我国人群中性别对冠心病预后的影响,提出了导致我国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差的各种因素,对提高我国女性心血管疾病预防有着实际意义。
  目前我国对代谢性危险因素的重视程度较高,对于非代谢性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心理社会因素、不健康生活方式重视程度不够,对女性心血管疾病缺乏了解,导致冠心病发病年龄提前,女性冠心病患者预后很差。因此我们在加强代谢性危险因素控制的同时,要加强非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控制和女性冠心病的防治。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总  论
第1章 转变理念,重视做实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第2章 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展概述
第3章 生化标志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及死亡预测中的作用
第4章 吸烟与心血管疾病
第5章 情绪应激与急性心血管疾病——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和猝死
第6章 多种药物复方制剂在社区心血管病防治中的作用
第7章 了解心脏影像学检查患者所接受的放射量
第8章  ACCCF/ASE/ACEP/AHA/ASNC/SCAI/SCCT/SCMR2008负荷超声心动图适应证指南
第9章  ACCF/AHA 2007应用CT和MR血管成像的临床资格要求
第10章 置人心脏装置后行磁共振检查的安全性——AHA科学声明
第11章 清除旁观者行心肺复苏的障碍——AHA科学声明
第12章 体力活动与公共健康——AS(2M/AHA建议
第13章 抗阻训练建议——AHA科学声明
第14章 AACVPR/ACC/AHA 2007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指南

第二篇 高血压
第15章 降压治疗从来都不晚——老年人降压治疗的益处
第16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单独使用还是两者合用
第17章 不同降压药物联合方案在高血压治疗作用中的评价
第18章 抗高血压新药研究进展介绍
第19章 B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作为高血压治疗首选药物的争议

第三篇 冠心病
第20章 急性心肌梗死易化急诊PCI无益:FINESSE研究解读
第21章 替罗非班和药物洗脱支架在急诊PCI中的应用——MULTISTRATEGY研究解读
第22章 PCI围术期心肌梗死
第23章 血栓保护装置的应用
第24章 多支血管病变药物洗脱支架置入与旁路移植术的比较
第25章 左主干病变一一支架置入与旁路移植手术效果相同吗
第26章 药物洗脱支架——已经明确和尚未明确的问题
第27章 稳定型心绞痛的PCI选择:科学还是直觉
第28章 冠心病患者胃肠道出血的短期和长期治疗
第29章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认识与处理
第30章  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脏标志物的即时检验——最新指南共识解读
第31章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第32章  ACC/AHA 2007年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的更新内容
第33章  ACC/AHA 2007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的更新内容
第34章  ACC/AHA 2007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指南的更新内容
第35章  ACC/AHA/SCAI 2007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的更新内容
第36章  可卡因相关胸痛和心肌梗死及治疗——ACC/AHA科学声明

第四篇 血脂和代谢
第37章 调脂历程路漫漫——探索奋进,突破创新(ENHANcE的启示)
第38章  已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降低甘油三酯是否获益——IDEAL和PROVE IT研究
第39章 糖尿病肾病的预防
第40章 强化降糖治疗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第41章 高血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HA科学声明

第五篇 心律失常
第42章 晕厥的诊断流程与防治策略
第43章 多支旁道的鉴别诊断与处理策略
第44章 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第45章 运动员心脏和运动员心律失常
第46章 心房颤动的起搏适应证
第47章 早期复极心电图的新认识
第48章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器质性心脏病室速是否应该置人ICD
第49章 推广AED:主动应对心脏性猝死
第50章 心脏再同步治疗和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并发症的防治
第5l章 如何降低心脏手术围术期心房颤动的发生率
第52章 2008年ACC/AHA/内科医师协会关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临床工作指标评价共识解读
第53章 ACC/AHA/HRS 2008心律失常器械治疗指南解读

第六篇 心力衰竭
第54章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
第55章 急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第56章 右心室的解剖、生理和功能评价
第57章 心力衰竭干细胞治疗展望
第58章 心力衰竭的进展与回顾
第59章 心力衰竭抗栓治疗

第七篇 药物治疗
第60章 降糖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评价
第61章“万能”的他汀类药物在心力衰竭、高血压、抗感染等方面的作用
第62章 氯吡格雷停药后是否有反跳
第63章 新型抗血小板药物
第64章 替代华法林的药物——寻找正在继续
第65章 围术期13受体阻滞剂应用的安全性评价
第66章 降压药物的副作用与药物选择

第八篇 其他临床问题
第67章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
第68章 老年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特点及治疗
第69章 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
第70章 围生期心肌病的新机制
第71章 外周血管疾病经皮介入治疗循证医学回顾
第72章 肺血管疾病近一年治疗进展
第73章 肥厚型心肌病症状的治疗
第74章 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危险评估ACC/AHA 2007指南修订版解读
第75章 经皮或微创开胸瓣膜置换手术——AHA科学声明
第76章 心肌活检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AHA/ACCF/ESC科学声明
第77章 AHA 2007感染性心内膜炎预防指南解读
第78章 AHA心衰预防的科学陈述——预防为主,切断心衰
第79章 欧洲心脏病学年会2008热点报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