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急诊医学教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837802
  • 作      者:
    刘中民主编
  • 出 版 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急诊医学教程》编写宗旨以急危重病抢救为中心,参照上海市卫生局出版的《上海市急诊ICU质量控制手册》、《上海市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范围及标准》为基础,适当增加一些必要内容。《急诊医学教程》分三篇:第1篇——急危重症篇;第2篇——创伤篇;第3篇——诊疗技术篇。与传统急诊医学教材比较,《急诊医学教程》突出危重病的抢救,尤其是《急诊医学教程》的重点诊疗技术。对各个专科的病种,《急诊医学教程》不作全面系统阐述,因而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力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实用性强。目前国内急诊医学教材已有多本,但大同小异,具有鲜明特色的不多。
展开
作者简介
  刘中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1956年出生。1992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我国著名的胸心外科和急诊创伤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992-1999年多次赴日本、美国、德国、法国进修学习,并获得德国、法国行医许可。现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东方中德心脏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刨伤研究所所长,亚太灾害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与控制分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临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获得全国百名优秀院长、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优秀留学归国人才、上海市卫生系统“十佳”医生等多项荣誉称号。现担任《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INTEPo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DICINE SCIENCE》等多本核心期刊编委。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主编和参编《心肺脑复苏》(第二版)、《王一镗急诊医学》、《急症快速诊治手册》、《急诊外科学》(第二版)等11部著作。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上海市科委科技发展基金5项等科研课题。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20余名。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8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目前国内急诊医学教材已有多本,但大同小异,具有鲜明特色的不多。本书编写宗旨以急危重病抢救为中心,参照上海市卫生局出版的《上海市急诊ICU质量控制手册》、《上海市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范围及标准》为基础,适当增加一些必要内容。全书分三篇:第1篇——急危重症篇;第2篇——创伤篇;第3篇——诊疗技术篇。与传统急诊医学教材比较,本书突出危重病的抢救,尤其是本书的重点诊疗技术。对各个专科的病种,本书不作全面系统阐述,因而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力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实用性强。
展开
精彩书摘
  1 呼吸心搏骤停
  呼吸心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心搏突然停止,是需要紧急处理的急症。提高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有赖于急救医疗服务系统来实现,包括预防急症、识别猝死、实施复苏。生命支持包括基本生命支持和高级生命支持两种。
  1.1 基本生命支持
  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是维持生命指征的最基本方法和手段,包括早期识别心搏骤停、心脏病发作、脑卒中和气道异物梗阻等,并迅速采用胸外心脏按压以维持血液循环,人工呼吸,给予供氧,电除颤,纠正紊乱的心律失常等最简单而重要的治疗方法。
  1.1.1 基本生命支持与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提高心肺复苏患者的生存率要通过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S)来实现。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系统包括:预防急症、识别猝死和实施复苏,将患者转移至急诊科或相应医疗机构。
  “生存链”基本概念描述了早期识别求救、早期心肺复苏、早期电除颤及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1)早期识别、求救早期发现心脏性猝死的先兆,如胸痛、气短等,一旦发生心搏骤停时,须快速采取行动:①及时发现患者心脏停搏,如出现“无反应、无呼吸、无循环指征”,快速求救EMSS;②急救调度员应意识到患者出现心脏停搏的可能性,快速向EMSS出诊小组发出指示,并指导他们快速找到患者所在地点;③EMSS出诊小组快速到达指定地点;④EMSS出诊小组带着必需的急救设备到达患者身旁,确认心脏停搏并采取急救措施。
  (2)早期心肺复苏急救人员发现患者心搏骤停后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如在急救人员到达前,现场目击者就已进行心肺复苏,患者生存率会成倍增加。现场人员对婴儿和儿童的心肺复苏更有意义。
  (3)早期电除颤早期电除颤可提高猝死患者的存活率,应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对提高院前心脏停搏患者的生存率很关键。AED可以自动分析患者心律,如发现需要除颤的心律失常,自动开始充电,然后告知急救者按除颤键钮,可大大地缩短开始除颤的时间。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篇  急危重症篇
1  呼吸心搏骤停
 1.1  基本生命支持
1.2  高级生命支持
2  休克
 2.1  概述
2.2  低血容量性休克
 2.3  心源性休克
2.4  感染性休克
 2.5  过敏性休克
3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3.1  概述
3.2  病因
 3.3  发病机制
3.4  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3.5  治疗
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4.1  概述
4.2  病因和发病机制
 4.3  病理生理
4.4  临床表现
 4.5  诊断标准
4.6  鉴别诊断
 4.7  治疗
4.8  预后
5  急性心力衰竭
 5.1  概述
5.2  病因
 5.3  病理生理
5.4  主要临床表现
 5.5  诊断和鉴别诊断
5.6  治疗
6  急性肾衰竭
 6.1  病因
6.2  发病机制
 6.3  病理
6.4  诊断
 6.5  治疗
6.6  预后
7  急性肝功能衰竭
 7.1  概述
7.2  病因
 7.3  临床表现
7.4  并发症
 7.5  实验室检查
7.6  诊断
7.7  鉴别诊断
 7.8  治疗
8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8.1  病因
8.2  发病机制
8.3  病理生理
 8.4  DIC的分型
8.5  临床表现
8.6  诊断和鉴别诊断
 8.7  治疗
8.8  疗效与预后
9  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
 9.1  体液失调
9.2  电解质失调
……
第2篇  创伤篇
第3篇  诊疗技术篇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