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医方剂自学入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248257
  • 作      者:
    李外,冯宇编著
  • 出 版 社 :
    金盾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为方便广大的中医自学者、爱好者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医方剂知识所编写的,全书共分18章,分别对清热、理气、治风、祛痰、驱虫、涌吐等方剂作了详细介绍。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展开
内容介绍
    第一章阐述方剂的组方原则与变化形式,以及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剂型、服法等基本知识。其余各章根据治法、功用将方剂分为解表、泻下、和解、清热、温里等十七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临床常用的基本方为正方,以衍生方及组成或功用相近的为附方。每首正方分别介绍方剂来源、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临床应用、方歌及附方。本书内容科学,条理清晰,简明扼要,易学易记,适合中医自学者、爱好者及基层医务人员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概述<br>    第一节  方剂学简史<br>    方剂学是研究中医治法和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础知识组成之一。方剂学的任务是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引导广大中医学习者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中医师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分析、运用方剂及临床组方的能力,并为进行中医临床工作奠定基础。<br>    方剂是由药物组成的,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适宜的药物,按照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妥善配伍而成。<br>    方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发现药物并用以治疗疾病。最初,只是使用单味药,通过长期实践认识到,运用多味中药组成复方治病具有更好的效果,于是逐渐产生了方剂。1973年冬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的帛书医籍,经整理后定名为《五十二病方》。据考证,该书至少是公元前3世纪末秦汉之际的抄本,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虽然其内容还很粗糙,但在当时却是一个很大的飞跃。以后《汉书·艺文志》所列“经方十一家”,不仅有按病归类方剂的专著,而且有了方剂理论的专著《汤液经法》32卷。这些古籍虽已亡佚,但标志着方剂的基本理论在这一时期已经建立了。<br>    《黄帝内经》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虽书中载方仅13首,但剂型已有汤、丸、散、酒、膏之分,并有治疗原则、治疗方法、用药组方、配伍宜忌等方面大量的理论阐述。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一章 概述<br>第一节 方剂学简史<br>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br>第三节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br>第四节 剂型与用法<br><br>第二章 解表剂<br>第一节 辛温解表<br>麻黄汤<br>桂枝汤<br>小青龙汤<br>香薷散<br>九味羌活汤<br>第二节 辛凉解表<br>桑菊饮<br>银翘散<br>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br>第三节 扶正解表<br>败毒散(又名人参败毒散)<br>加减葳蕤汤<br>第四节 解表剂小结<br><br>第三章 泻下剂<br>第一节 寒下<br>大承气汤<br>大黄牡丹汤<br>第二节 温下<br>大黄附子汤<br>温脾汤<br>第三节 润下<br>麻子仁丸<br>第四节 逐水<br>十枣汤<br>第五节 攻补兼施<br>黄龙汤<br>第六节 泻下剂小结<br><br>第四章 和解剂<br>第一节 和解少阳<br>小柴胡汤<br>蒿芩清胆汤<br>第二节 调和肝脾<br>逍遥散<br>痛泻要方<br>第三节 调和肠胃<br>半夏泻心汤<br>第四节 表里双解<br>大柴胡汤<br>葛根黄芩黄连汤<br><br>第五章 清热剂<br>第一节 清气分热<br>白虎汤<br>……<br>第六章 温里剂<br>第七章 补益剂<br>第八章 固涩剂<br>第九章 安神剂<br>第十章 开窍剂<br>第十一章 理气剂<br>第十二章 理血剂<br>第十三章 治风剂<br>第十四章 祛湿剂<br>第十五章 祛痰剂<br>第十六章 消导剂<br>第十七章 驱虫剂<br>第十八章 涌吐剂<br>方剂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