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熊的故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255562
  • 作      者:
    (德)贝恩特·布鲁纳(Bernd Brunner)著
  • 出 版 社 :
    新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熊的故事》正是这样一本讲述熊的传奇故事的书。在达尔文将猩猩推上人类始祖的位置之前,是谁在统领这片领地?答案是熊。熊曾是人类的“表兄”“小个子叔叔”“穿毛皮外衣的父亲”“祖父”“族长”……熊的种种身份让它们在很长的时期内成为人类最亲密的伙伴。人类历史上关于熊的传说更是层出不穷。人类敬畏它、崇拜它、害怕它、喜爱它,即使如今只能在动物园里看到它,它也仍旧是人类眼中的明星。
展开
作者简介
    贝恩特·布鲁纳,1964年生。大学毕业后曾在柏林和西雅图电视台做编辑。他的书《大海怎样回家》颇受好评。他的《水族馆的发明》2003年在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出版。
展开
内容介绍
    《熊的故事》是一部关于熊的引人入胜的文化史,它为我们对这种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动物打开了新的视野。书中许多精美的历史插图,更令人大饱眼福。熊住在洞穴里,人住在房子里,当然,人有时也会把房子装扮成洞穴的样子。虽然人类和猩猩的关系更近,但人却对熊抱有更多的好感。尽管熊赢得了人的欢心,但时至今日,熊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却为数不多,因而人和熊的接触主要在动物园里。<br>    人和熊之间是如何沟通的呢?人对熊的观念又是如何?人和这种本来是动物的熊又有什么关系?<br>    贝恩特·布鲁纳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带我们走进历史和文献,通过无数有趣的例子为我们挖掘出许多人与熊之间各种不同交往的奇闻轶事。比如说,作者讲述了几百年来人类徒劳地驯养熊的过程,解释了食肉动物熊为何成为我们人类神话故事中的重要角色……对所有那些着迷于熊,偏爱非同寻常甚至怪诞故事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本值得珍藏的书。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场噩梦<br>    那是一场噩梦,梦里全是熊。我的床下群熊乱舞:身披钢盔的狂暴武士,吮吸着大拇指的猴子梦奇奇。和开心的天线宝宝,颜色五花八门。我从床上爬起来,透过窗子望出去——外面月朗星稀,平常只有在群山或沙漠里才有这样的夜晚——依稀看见三只穿着宇航服的熊。它们和宇宙飞船之间连着细长的管子,彼此咆哮着,回音阵阵。“太不可思议了,”我这么一边想着一边走出了家门,想让自己的注意力分散一点。可是我完全错了,更糟糕的还在后面呢:商店橱窗里迎面而来的是印有狗熊图案的罐头和盒子。从我身边匆匆而过的男男女女,身上穿着有狗熊图案的T恤衫。他们嘴巴里嚼着小熊模样的糖块,或者从小熊模样的塑料瓶里吸吮汽水。儿童推车里躺着的不是小婴儿,而是怪模怪样的泰迪熊。而附近的旅社还提供装着空调的洞穴,以备有人冬眠。<br>    还有人类的语言!没人对说话嘟哝反感,男男女女互相以“小熊”昵称。街角站着一个牧师,拿着话筒喊“tao te puh”。<br>    就在快醒来时,我突然看见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上面是一个小男孩,他的身旁是一个并不比他小多少的泰迪熊。照片的背后写着:1966年圣诞节。这就是我!一道灵光闪过我的脑海。这一切真是太多了……<br>    这一切是怎么回事?人类把熊变成了什么?<br>    真正的熊又在哪里?谈到对熊的了解,我们头脑不能当熊的熊  里除了所有这些似是而非的印象,真正又知道多少呢?<br>    我们真的了解熊和它们的感觉吗?我们描述熊时所用的概念是正确的吗?熊是否仅仅是一种食肉动物?说到底,今天究竟是谁吃谁?<br>    从前有个不能当熊的熊。当它从冬眠中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在一座工厂里,一座建在它冬眠的洞穴上的工厂。工厂里的人要它干活,他们只把它看做是一个穿着皮毛大衣、蓬头垢面的疯子。就是当它被介绍给那些在马戏团进行表演的熊时,它们也不认为它是它们的同类。这头熊一上来还挺得意,可不久,它就觉得一天比一天难受。冬天来了,它又回到它的洞穴里去。终于它又成了它自己。<br>    熊应该能真正做自己,不是吗?<br>    人熊,熊人<br>    在北半球的某个地方,人和熊的第一次相遇会是怎样的情形?也许是一个猎人从他的藏身处暗自观察一头熊,看它如何支起后腿,把身子直立起来。他以前在哪些动物中看到过这样的姿势?只有一些哺乳动物,但还有猫头鹰——尽管听起来很滑稽,但至少以直立的姿势来看,猫头鹰无论如何算在其中。看到熊用它的前掌熟练地摘取果实,那位猎人或许会感到很惊奇。也许这时他会注意到自己的手掌和熊掌之间的区别:熊掌没有大拇指,它的几根“手指”看起来平起平坐。现在他把所观察到的和他以前在森林里发现的种种蛛丝马迹联系起来。熊脸在他看来也似曾相识。最终等到他把熊猎杀并剥皮后,他会发现,熊和他——浅色的皮肤,剥皮后显得瘦得多的身体——是多么相像。<br>    后来人们发现,熊吃的东西也正是自己的食物,不管是摘取的果实,刨出的根茎,还是种种猎取的小动物。特别是有时人和熊还会在选择洞穴时碰到一起。人们逐渐地认识到熊不仅是一种和人相近的动物,更是人类的竞争对手。后来甚至发生了为争夺统治权的人熊大战。人类——尽管只有原始的武器,而对手在体力上远远强于自己——最终还是获胜。人类进入到熊生活的地方,特别是在欧洲,还有俄罗斯,他们驱逐动物,砍伐森林,以便自己耕作。<br>    不管是在北欧、西伯利亚,还是在北美,只要是人熊共同生活的地方,人和熊的关系总是被相互矛盾的感情所左右:虽然熊被驱逐、猎杀,但由于它和人类的相似性和它所拥有的巨大力量,人对它怀有敬畏之心。这一认识正是美国人种学家欧文?哈洛维尔在1920年发表的《西半球熊仪式调查报告》的结论。<br>    他发现这些流行于西伯利亚各民族和北美印第安人的欢庆仪式虽然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区别,但起因却很相似:熊被看做是森林之主或至上王子,司掌公平。根据哈洛维尔的调查,即使是在地域相隔甚远的地方流行的风俗,其起源也颇相似,即人们认为杀死的熊将获得新的生命。他列举了各种文化中熊的称谓——直呼“熊”被认为是挑战命运,因此而成为禁忌——的相似性,而这也正说明了人们赋予这种动物类似的角色:阿本乃吉印第安人、茨姆锡安印第安人和塔尔坦印第安人称熊为“表兄”,佩诺布斯科特人称之为“祖父”,库瑞人称之为“四腿人”,西伯利亚的东亚肯人称之为“穿皮毛外衣的父亲”、“带钉子的老人”或者“美兽”,萨摩耶登人称之为“族长”,爱沙尼亚人称之为“宽脚”,“小个子叔叔”和“大块头毛人”是卡尔帕滕的胡祖尔人对熊的称呼,拉普人称之为“穿毛皮衣服的老人”,而瑞典的古族人称熊为“老人”、“金脚”或“十二人般强壮”。<br>    试想一下,北半球的人类直到近几百年才认识了猩猩,那么很多传说和童话里有关于人和熊在身体上相似的说法就不足为怪了。熊终究是那个时候最像人的动物!<br>    在把母熊视为母性象征的古希腊曾有一个传说。美丽的仙女卡里斯托是宙斯众多情人中的一个,因为和宙斯的私情而破了她的贞洁誓言,后来当她的有孕之身越来越明显时,怒火中烧的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将她变成母熊。虽然如此,她的儿子阿卡斯依然来到了人世。在和母亲分离的情况下,阿卡斯长大了,几年后,阿卡斯在狩猎时正好遇上母熊卡里斯托,但他怎么也想不到那是他的母亲。就在他瞄准母亲的一刹那,宙斯决定救下卡里斯托,让她作为“大熊座”在天空得到永恒。他的私生子阿卡斯就是人们现在在星空看到的特别明亮的“大角星”,位于大熊星座尾巴的延长线上。<br>    原生活在俄亥俄河地区及今天的乔治亚州和阿拉巴马州的切诺基印第安人也相信熊是人类的近亲。他们甚至认为人熊本同源,熊的祖先原本和人一样,但他们放弃了自己作为人类的艰难的生活,而甘愿作为较少被烦恼所困的熊类生存下去。这一认识并不妨碍切诺基人去捕熊。捕猎时,他们脸戴木头面具,身披熊皮,以便更容易接近猎物。<br>    生活在北美西部、后来也在西南部生活的基奥瓦人也同样把熊看做是他们的祖先。他们非常敬畏这种动物,因为他们认为它拥有巨大的破坏力,即使是巫师也不能幸免。<br>    与之相反,大湖区的奥兹维印第安人则认为熊是神圣的,他们也认为人熊同宗。在他们眼中,熊是永生的信使,是巫师。同时他们认为,一头攻击同类的熊实际上是人变成的。如果被攻击的熊能触摸对手,或让其受伤,那么对手将又变成人并死去。<br>    居住在西南部的位于如今的亚利桑那州的亚瓦帕印第安人认为人和熊的惟一区别在于人能取火。所以他们不去猎熊,而且任熊在他们聚居地的附近出没。布佩罗印第安人也一样,他们把吃熊肉视为禁忌,因为人不能吃同类。<br>    在西北部的特林吉特印第安人中流传着一个故事,一个女子和一头大灰熊结为夫妇,生下两个孩子。因此,他们捕杀黑熊,而对灰熊手下留情。<br>    认为人类拥有熊的力量,或者人甚至能变成熊的看法在欧洲也曾有历史。一千多年前挪威王国成立后,建立了一支由特别英勇强壮的男人组成的军队,效忠于最高的主佛丹——又常被称为“奥丁”。人们称这些军人为“狂暴武士”,在古日尔曼的文献中,他们能用牙齿撕破盾牌的边,吞下燃烧的煤块,在熊熊火焰上行走。海德雷克萨迦中的十二位狂暴武士、生活在挪威北部的阿尔格雷姆的兄弟和儿子,手持地神打造的利剑。在成为不可驯服的狂暴武士前,这些男人处于一种昏昏欲睡的状态。这时人们还可以将他们捆绑起来,以防止发生可怕的事情。引发不可遏制的蛮力破坏的原因可能是逼近的黑暗、强烈的情感如愤怒或好斗,也有可能是剧烈的疼痛、啖食生肉,或者犹如冰岛的奥德在看到鲜血时的情形。北极熊杀死了他的父亲和兄弟,他打死了北极熊。从此以后,他总是心怀仇恨,难以接近,拥有狂暴武士的蛮力。<br>    一个慧眼者看到狂暴武士杜夫特哈克和斯托罗尔夫分别变成熊和牛,在日落时分进行角斗。第二天上午,他们角斗过的地方出现了一个荒芜的地坑。<br>    今天,这些传说渐被遗忘,特别是在纳粹统治期间因日尔曼神圣化而受到贬损。在美国的漫画书和计算机游戏中,狂暴武士和围绕着他们的故事却很受欢迎。Berserker(狂暴武士)一词可能是“beri”和“serkr”的组合。“beri”在古语中是“熊”的意思,“serki”是“衬衫”的意思。那么从字面意思上来说,“Berserker”的意思是“穿着熊衣的人”,而在英语中,“发怒”或者“气急败坏”常常用“to go berserk”这个表达方式。<br>    除了认为熊来源于人这种假设,也有正好相反的假设,那就是认为熊是人的祖先。早在11世纪就有个别的贵族认为自己是熊的后代,比如1055年去世的诺森伯兰郡的厄尔·西渥或者丹麦国王斯文·埃斯特里德森。据说西渥父亲的耳朵很像熊的耳朵。<br>    1735年约翰?丹尼尔?盖耶在文章《悠闲的旅行时光,美好的思考》中谈到了立陶宛的“熊——人”。他在那里看到一个生活在尼姑中的“人”被用于搬运木料和水。从外表看来他像人,但只要有一头驯服的熊进入他的视线,他立即卸下身上负重,四肢伏地,奔向远处的熊去跟它玩。<br>    ……
展开
目录
一场噩梦<br>人熊,熊人<br>寒冷中的安宁<br>谬图种种<br>熊的心灵<br>作为家畜的熊<br>搏斗、跳舞、静立<br>西伯利亚的旁观者<br>竹林寒率<br>神秘的洞熊<br>猎人和猎物<br>四目相对<br>熊和狼<br>灰熊亚当斯<br>玩具熊的诞生<br>声音、感觉和信号<br>非洲熊之谜<br>杂录<br>自然史上最大的混乱<br>且爱且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