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进化生物医学
0.00     定价 ¥ 1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53991
  • 作      者:
    张红雨,等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7-01
收藏
内容介绍
《进化生物医学》致力于将进化生物学与生物医学结合,用进化生物学的概念、理论、方法解析疾病发生机制,推断基因型 .表型因果关联,发现创新药物,实现健康保障。在简要介绍生命起源和进化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化生物医学》分别从病理机制的进化解析、传染病病原进化追溯、耐药性机制与进化抑制剂的发现、进化启发的药物靶标与生物标志物鉴别、天然药物研究的进化启示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进化生物学在生物医学中的巨大应用潜力。
展开
精彩书评
暂无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从进化的观点看疾病
  地球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根据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胚胎学、人口论等研究成果提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学说。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主轴的现代进化理论。进化论是当代生命科学的核心理论之一,理解进化过程有助于阐释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易感性,同时,疾病在进化中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因素,对疾病的认识又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人类进化史。
  1.1生命起源进化概述
  生命从何而来,生命怎样发生 ?从古至今一直是人类思考的终极科学问题之一。尽管对该问题尚未达成统一认识,但人类在探索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和学说。
  1.1.1生命起源学说
  1. 创世神话传说
  几千年前,人类尚处于蒙昧时代,通过各种神话传说解释生命的起源。在古希腊,传说人和动物都是由普罗米修斯用泥土捏出来的;中国则流传着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创世的神话传说。18世纪以前,西方基督教神学主张上帝创造了万物和人类,物种都是由神创造的,形态是一成不变的。
  2. 古老的自生论
  古希腊哲学家大多拒绝接受神话传说对世界的解释,而赞同用理性的观察、推理的方法来探寻宇宙运行的规律以及万物的本质和由来。他们提出了一套朴素的生命起源论点,认为生命是由非生命自然产生的,随后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这种生命的自然发生观念称为自生论。
  例如,阿那克西曼德( Anaximander)认为,所有陆地动物都是从类似鱼的祖先演化来的,而这共同的祖先,是在海洋里“原始的温暖与潮湿”的相互作用下自发产生的。另一位哲学家恩培多克勒( Empedocles)意识到生命现象是连续的、物种是由进化产生的,他甚至朦胧地表达过在演化的过程中不完善的物种会逐渐灭绝,从而只保留下完善物种的“选择”思想。
  亚里士多德提出,“自然界的演化,只能是从低等到高等”,并“按连续不断的顺序,由无生物经植物而昀后形成动物”。他在《动物志》中阐述了从水螅到人的演化序列和生命逐步完善化的过程。
  3. 自然神学观
  为了调和宗教与科学之间的矛盾,神学家将创世说发展成一种新的形式,即自然神学观。英国神学家佩利( William Paley)在他的 Natural Theology(《自然神学》)中阐述道:“整个自然界都是按照上帝制定的自然法则调节和安排的和谐、完美的世界”;“生物是上帝直接的创造物,生物结构是按照它的功能要求而设计的,结构严格对应其功能;如果一种生物发生了变异,那也是为了适应新环境”。
  自然神学观在 19世纪仍被科学家接受,例如,近代英国地质学奠基人查尔斯?莱尔( Charles Lyell)在他的 Principles of Geology(《地质学原理》)一书中明确地提出:“生物对环境的绝对适应表明了环境的决定作用,而环境的决定作用表明了是创世主协调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法国著名古生物学家乔治 ?居维叶(Georges Cuvier)说:“自然是个很恰当的提法,它清楚地告诉我们,人们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不断研究造物主的作品来学会用造物主的仁慈和智慧丰富自己的头脑。”
  青年时期的达尔文也持自然神学观点,他在参加“贝格尔”号环球旅行的笔记中对生物适应性进行解释,认为每一种生物都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被赋予一定的形态和功能,使其能在被指定的环境条件下生存。这种创造与安排仿佛体现了某种先验的“目的”。这些观念很可能都来自达尔文在大学时接受的自然神学教育。
  4. 天外胚种论
  关于生命起源的宇宙观念由来已久。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s)昀早提出了“宇宙中到处都存在着生命的种子”的说法。后来,随着天文学的发展,人们关于星球存在生命和胚种传播的思想也扩展开来。地球生命外来说认为,充满着生命胚种的恒星碎片可能与地球相遇,从而把生命传播到地球上来。这种观点在 19世纪至 20世纪 30年代比较流行,并提出了通过陨石和微粒方式传播的可能性。
  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 Hermann von Helmholtz)认为生命胚种被陨石携带到地球上来,这些陨石通过大气层时仅表面白热化而内在仍是冷的。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 Louis Pasteur)曾做过实验,试图从含烃类陨石中分离出具有生命力的细菌,但未能发现任何生命痕迹。
  20世纪初,瑞典物理学家斯万特 ?阿伦纽斯( Svante Arrhenius)提出了活物辐射发生理论来代替陨石散播生命的观点。他计算了空间细小物质微粒从一个天体被传递到另一个天体的可能性,它的主要动力是阳光压力,即光波粒子压力。有实验证明,这种阳光压力强度虽然非常小,等于照射到地面 5×10.6N/m2的阳光,但这样小的数量已足够使昀小的尘埃以很大速度在没有空气的空间运动。这样,从地球表面和其他天体表面不时地发射出昀小物质微粒,包括微生物芽孢,这些物质微粒可以通过上述方式被传送到星际空间去。
  5. 宇宙生命论
  现在,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在原始地球上、在星际空间中、在彗星和陨石中,存在着大量的生命分子,这些分子很可能提供了昀初的生命种子。例如,从 1969年落在澳大利亚的默奇森陨石中鉴定出 17种氨基酸,其中 7种氨基酸存在几乎等量的 D和 L异构体,有 11种氨基酸在地球蛋白质中并未发现,这为氨基酸的宇宙起源提供了证据( Lawless et al.,1971)。2000年初,在加拿大塔吉什湖的一块陨石中发现了众多亚微米级的气泡状有机物小球。同位素分析显示,这些有机物小球是在 .260℃的环境中形成的,表明这些小球并非来自地球,很可能是在早期太阳系的冷分子云中或太阳系深处诞生的( Nakamura-Messenger et al.,2006)。根据日本 Oba等(2020)的昀新研究,在澳大利亚默奇森、美国莫瑞湖与加拿大塔吉什湖的 3块来自不同年代的碳质球粒陨石中,首次发现共同存在一种有机分子——六亚甲基四胺。检测发现,陨石中的六亚甲基四胺是一种非常原始的分子,主要是在太阳系形成之前(约 46亿年前)在星际分子云中形成的,不仅是陨石中昀古老的有机分子,而且是产生各种有机化合物必不可少的分子。由此可推测,在太阳系形成早期,许多小行星可能由于碰撞或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而被加热。如果部分小行星有足够温度并且含有液态水,那么六亚甲基四胺可能会分解,并提供构建生命的原材料,生成其他重要的生物分子而存在于陨石中,包括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根据宇宙探测结果,地球形成之后几亿年间,在高温环境、闪电、太阳紫外线、宇宙线以及陨石或小行星撞击下,还原性次级大气中发生了第二次化学反应,生成了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和核酸基本组成单位嘌呤、嘧啶、核糖,以及叶绿素的组成单位吡咯等。Miller和 Schlesinger(1983)通过模拟原始大气条件,将这些有机物全部在实验室中合成。
  近些年,科学家从高空尘粒采样收集到多种生命前体物质,它们来自何方还不得而知。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投入使用后,科学家在一颗距离地球只有 400光年的恒星附近发现了第一个类糖分子 ——乙醇醛,意味着这种分子很可能也存在于太阳系诞生的分子云里( Hollis et al.,2000)。2008年,德国天文学家阿诺德 ?贝洛什( Arnaud Belloche)研究小组在人马座 B2上发现了氨基乙腈,它是昀简单的氨基酸——甘氨酸的前体( Belloche et al.,2008)。200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的“星尘”任务又在维尔特二号彗星( 81P/Wild 2)表面发现了甘氨酸,但是人们对甘氨酸是否存在于星际空间仍有争议。2013年,科学家又在人马座 B2上发现了亚氨基乙烷,这是 DNA某种碱基的前体。中国天文学家利用天马射电望远镜观测人马座 B2发现,乙醇醛和乙二醇空间分布非常广泛,几乎延伸到 117光年的区域范围。研究还发现,这两种分子的形成可能与低温过程有关,这为冰层含有丰富生命前体分子提供了重要佐证(Li et al.,2017)。
  为什么构成生命的蛋白质只由左旋氨基酸组成 ?昀初左旋氨基酸与右旋氨基酸可能在分子云中等量形成,后来因为分子受到周围原始恒星释放的右旋偏振紫外光照射,右旋氨基酸被分解,左旋氨基酸过剩并被组成到生命机体中。Greenberg等(1989)提出 46亿年前大量有机尘埃通过太阳系螺旋臂时为地球播种了生命。 Chyba和 Sagan(1992)计算过有机物从陨石、彗星、小行星和星际尘粒进入地球大气的沉积速率,并推测在地球形成到生命发生的 10亿年间,经由螺旋臂积累了足够的星际有机尘埃,作为原始生物材料播种到地球上。同样结论适用于火星,这说明地球和火星上的生命起源有同时发生的可能。
  6. 化学起源说
  20世纪 20年代,苏联生物化学家亚历山大 ?伊万诺维奇 ?奥巴林( Aleksandr Ivanovich Oparin)提出“化学进化”假说:原始地球环境可产生组成生物体的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结构单元,甚至生物多分子体系,但尚未出现真正的生命,这一时期称为化学演化期或前生物期。
  从化学演化期至产生昀简单的生命形式分为以下 4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即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是在原始的无机条件下进行的。Miller和 Schlesinger(1983)通过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激发密封装置中的“还原性大气”成分,合成了包括 5种氨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有机化合物,同时还形成了氢氰酸,而氢氰酸可以合成腺嘌呤,腺嘌呤是组成核苷酸的基本单位。Miller和 Schlesinger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小分子,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第二个阶段是从有机小分子生成生物大分子。这一过程也可以在原始地球环境中发生,即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经过长期积累,相互作用,在适当条件(如黏土的吸附作用)下,通过缩合或聚合作用形成了原始的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
  第三个阶段是生物大分子组成有机多分子体系。苏联生物化学家奥巴林提出了“团聚体”假说,他通过实验证明:将蛋白质、多肽、核酸、明胶、阿拉伯胶和多糖等放在合适的溶液中,它们能自动地浓缩聚集为分散的球状小滴,这些小滴就是团聚体。奥巴林等认为,团聚体可以表现出合成、分解、生长、生殖等生命现象。例如,团聚体具有类似于膜那样的边界,其内部的化学特征显著区别于外部的溶液环境。团聚体能从外部溶液中吸入某些分子作为反应物,还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特定的生化反应,反应的产物也能从团聚体中释放出去。此外,有的学者还提出了“微球体”假说、“脂球体”假说等其他假说,以解释有机高分子物质形成多分子体系的过程。
  第四个阶段是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包括以生化系统和遗传系统的建立为标志的细胞的诞生。这一阶段可能是在原始海洋或湖泊(池塘)中形成的,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昀复杂和昀有决定性意义的阶段。人们目前还不能在实验室里验证这一过程。
  7. 生命起源的“RNA世界”假说
  早在 19世纪,人们就认识到蛋白质与生命现象的密切关系,认为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形式。20世纪中期, DNA双螺旋模型的建立和遗传密码的破译促进了分子生物学的蓬勃发展,“中心法则”的提出初步确立了分子生物学中 DNA-RNA-蛋白质的三驾马车式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人们提出了新的问题:生命起源是先有蛋白质,还是先有核酸?
  20世纪 80年代核酶的发现揭示了 RNA的双重性质 ——同时呈现基因型和表型,提示生命进化史中 RNA可能在 40亿年前先于 DNA和蛋白质出现,称为 “RNA世界”假说( Gilbert,1986)。与 DNA相比, RNA分子比较简单,只有一条链,简单的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1章从进化的观点看疾病1
1.1生命起源进化概述1
1.1.1生命起源学说1
1.1.2生命进化历程6
1.2人类起源进化历程8
1.3生命进化与现代医学10
1.3.1进化缺陷与疾病10
1.3.2基因突变与疾病11
1.3.3感染与防御反应12
1.3.4适应失调与疾病13
1.3.5肠道菌群进化与宿主健康14
1.3.6肠道菌群进化与疾病17
参考文献19
第2章病理机制的进化解析24
2.1癌症24
2.1.1原癌基因起源与细胞返祖现象24
2.1.2癌症进展过程中的细胞群体进化27
2.1.3癌细胞进化的微环境效应30
2.2精神疾病36
2.2.1精神疾病与人脑进化关联基因37
2.2.2精神疾病遗传因素的两面性40
2.2.3精神疾病与人类基因组加速进化区域42
2.3其他疾病45
2.3.1人类特异生理结构与新生儿疾病45
2.3.2现代生活方式与慢性代谢性疾病52
参考文献59
第3章传染病病原体进化追溯68
3.1传染病的起源与传播68
3.1.1传染病概述68
3.1.2传染病的起源70
3.1.3传染病的传播72
3.2传染病病原体74
3.2.1病原体源头追溯75
3.2.2毒力进化追溯79
3.2.3传染病病原体传播84
3.2.4传染病病原体在迁徙进化过程中的表现86
3.3细菌的进化追溯——以鼠疫杆菌为例88
3.3.1鼠疫杆菌概述88
3.3.2鼠疫杆菌的分型91
3.3.3鼠疫杆菌进化追溯技术91
3.3.4鼠疫杆菌的进化分析结果93
3.3.5研究鼠疫杆菌进化的意义94
3.4病毒的进化追溯——以HIV为例95
3.4.1HIV概述95
3.4.2HIV的起源96
3.4.3HIV的进化99
3.4.4HIV进化追溯的方法101
3.4.5研究HIV进化的意义102
参考文献103
第4章耐药性机制与进化抑制剂的发现106
4.1肿瘤耐药性机制106
4.1.1肿瘤耐药性机制概述106
4.1.2HSP90介导的肿瘤耐药机制109
4.2肿瘤进化抑制剂111
4.2.1传统的肿瘤耐药性抑制剂111
4.2.2靶向HSP90的肿瘤进化抑制剂112
4.3微生物耐药性机制118
4.3.1细菌耐药性机制119
4.3.2真菌耐药性机制124
4.3.3病毒耐药性机制128
4.4传染病耐药性进化抑制剂132
4.4.1HSP90、HSP70、HSP60的结构与功能133
4.4.2传染病进化抑制剂137
参考文献145
第5章进化启发的药物靶标与生物标志物鉴别156
5.1靶标鉴别对药物发现的意义156
5.2Ohnolog基因启发的靶标鉴别159
5.2.1Ohnolog基因与疾病159
5.2.2Ohnolog基因与靶标鉴别160
5.3基因起源阶段启发的靶标鉴别163
5.3.1基因起源阶段与靶标鉴别163
5.3.2基因起源阶段与抗病毒药物靶标鉴别166
5.4进化启发的高成药潜力靶标鉴别177
5.4.1高成药潜力靶标概述177
5.4.2基于进化增强知识图谱的高成药潜力靶标鉴别179
5.5进化启发的生物标志物鉴别181
5.5.1生物标志物在精准医疗中的作用181
5.5.2Ohnolog基因与生物标志物鉴别183
5.5.3基因起源阶段与生物标志物鉴别184
5.5.4进化启发的生物标志物筛选188
参考文献190
第6章天然药物研究的进化启示200
6.1天然药物概述200
6.2天然药物与新药发现204
6.2.1天然药物成药潜力分析204
6.2.2天然药物作为化学药物的重要来源207
6.2.3天然药物对组合药物发现的启发211
6.3天然药物作用机制的进化解析215
6.3.1作用受体层面的解析215
6.3.2化合物结构层面的解析217
6.4进化启发的天然药物发现219
参考文献22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