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往著名的塔特拉山国家公园的路上,我看到沿途的树全都被刮倒在地,有的甚至被连根拔起,几个伐木工人坐在夕阳下的树根上,满脸的迷茫……<br> 陪我前往的导游告诉我,不久前这里遭遇了一次百年罕见的龙卷风,沿公路两旁的树几乎全部被毁,好在国家公园因有塔特拉山脉的遮挡而躲过了这场灾难的侵袭。<br> 导游似乎并不知道,塔特拉山脉在斯洛伐克的历史上,曾经多次抵御了自然和战争带来的灾难,在斯洛伐克民间故事中,塔特拉山被称为山神。<br> 真正让塔特拉山声名显赫的是16世纪时统治斯洛伐克的匈牙利人,他们在塔特拉山英勇阻止了强大的土耳其帝国的入侵。当时土耳其大军不仅占领了匈牙利而且乘胜追击吞并了大部分斯洛伐克,但在塔特拉山脚下土耳其军队却只得止步。匈牙利人和斯洛伐克人凭借山脉彻底挡住了土耳其军队的步伐。土耳其大公刚下令撤军,令人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平时11月份才下雪的塔特拉山脉突然在9月份下起了暴雪,昼夜不停的雪封住了土耳其人撤退的道路,更阻止了援军的脚步。就在土耳其军队弹尽粮绝之时,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军队向土军发起了反攻,仅仅几天时间数万土军便被消灭……塔特拉山战役极大地打击了土耳其军队的士气,从此他们在斯洛伐克的统治每况愈下,塔特拉山战役结束不到半年,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军队便将土耳其人赶出了斯洛伐克……塔特拉山则凭借此役在斯洛伐克历史上声名显赫起来,并被命名为“英雄山”。<br> 后来,虽然欧洲列强连续不断的对斯洛伐克进行侵略,但雄伟的塔特拉山却从未被真正的占领过,即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洛伐克沦为德国的附属地,塔特拉山却依旧是斯洛伐克抵抗组织的活动中心,纳粹军队数次清剿都无功而返,最终纳粹丧心病狂地用飞机向山上投掷凝固气油弹,将沿湖树林以及民居全都烧尽,即使这样,纳粹依旧征服不了塔特拉山中的斯洛伐克抵抗战士,1945年塔特拉山成了苏联红军向中欧纳粹发起反攻的聚集点,30万红军将士就是从这里神兵天降开始击溃纳粹的。<br> 不过,塔特拉山并非全都是如此血腥充满战火,在它坚硬的山脊下巍峨的群峰里,不隐藏着充满诗意的湖泊、长着水草的湿地、开满鲜花的岛屿……<br> 在山脚下的湖边绿树中,有一间木屋就如同画一般悬挂在天空和湖水间,宁静而诗意……1865年春天,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就在这间小木屋里住了两个月,面对眼前清澈如镜的湖水以及倒影里的蓝天白雪,作曲家每天用琴音来呼应这大自然的馈赠……两年后约翰·斯特劳斯写出了伟大的作品《蓝色多瑙河》。<br> 《蓝色多瑙河》在维也纳首演大获成功的第二天,作曲家夫人、在首演中担任合唱的著名歌唱家杰蒂,德雷弗丝便在报纸上撰文说:“在塔特拉山间那些寂静的湖畔生活,给了约翰·斯特劳斯无限的灵感……”<br> 而斯洛伐克人至今都认为《蓝色多瑙河》就是约翰·斯特劳斯住在塔特拉山间的湖畔时写下的,之所以等到两年后才发表并演出是因为作曲家在塔特拉山间写的是初稿,这之后他一直在修改……<br> 1865年《蓝色多瑙河》在维也纳上演不久,斯洛伐克著名的《邮报》曾经刊登了一篇记叙约翰·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原创于塔特拉山的乡间别墅的文章,并附了一页《蓝色多瑙河》的乐谱草稿。撰稿人说提供草稿的是一位塔特拉山的看林人,看林人就是在约翰·斯特劳斯居住过的那间屋子里发现这页乐谱草稿的。<br> 或许这只是斯洛伐克人的美好愿望,因为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官方记载证实《蓝色多瑙河》是约翰·斯特劳斯创作于斯洛伐克的塔特拉山间的湖畔,但不可否认约翰·斯特劳斯在塔特拉山间的湖畔生活以及塔特拉山间的美丽景致的确给了作曲家曰后创作《蓝色多瑙河》时的无限想象和灵感……<br> 我们抵达塔特拉山间的湖畔时,已是傍晚时分,约翰·斯特劳斯当年居住的小木屋倒映在湖水中,一簇簇水草和灌木以及有节奏的蛙声让这里充满丁自然的野趣和牧歌般的情趣。<br> 此情此景让我忘记丁塔特拉山曾经有过的惨烈和悲壮,满眼的蓝色让我仿佛置身于多瑙河的激流中并随着作曲家的旋律而欢呼雀跃……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斯洛伐克著名诗人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曾有一首著名的诗《只有爱》,诗人写道:“当我站在那些树下并吮吸/它们丰富的气味/四周的生命仿佛突然坍下/一种奇异而奢侈的感觉/如同被女人的手所触摸……”<br> 我觉得只有这样的意境才是此时此刻塔特拉山湖畔的最美丽而恰当的注释啊!<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