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谁毀了我们的长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840336
  • 作      者:
    艾绍强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讲述一个关于消失的故事是忧伤的
  观看一个正在消失的历史更是沉重的
  现在长城对于我们,更多的是一种历史的记忆,文化的象征,横亘东方大地的巨龙已经支离破碎了,伟大的奇迹也许用不了多久就要消失。除了伟大,除了奇迹,我们还有什么词汇可以用于这一堵长长的大墙。
展开
作者简介
  艾绍强,生于1965年元旦,陕西米脂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先后从事地方志编纂、高中语文教师、杂志文字编辑、报纸摄影记者等职业;曾在《女友》、《华商报》、《北京纪事》、《中国文艺家》等媒体就职,现为《华夏地理》主笔。写文章,也拍照片,撰写和拍摄了大量报道、纪实类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毋庸置疑,长城当然是一个举世无双的绝版工程,能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就说明了一切。而长城边生活的人们千百年来创造出来的物质与文化,更是一笔伟大的遗产。但是,从长城一路走过来,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即将消失的古城古堡古村,以及正在消失的与那些古城古堡古村相关的文化……
  讲述一个关于消失的故事是忧伤的,观看一个正在消失的历史更是沉重的…… 现在长城对于我们,更多的是一种历史的记忆,文化的象征,横亘东方大地的巨龙已经支离破碎了,伟大的奇迹也许用不了多久就要消失。除了伟大,除了奇迹,我们还有什么词汇可以用于这一堵长长的大墙……
展开
精彩书摘
  “你说光一个破土墩谁会来看?所以就搞了这些索道什么的。”“长城第一墩”边一个导游指着悬崖下的溜索说。
  习惯上我们认为明长城的最西端是嘉峪关,其实长城在过嘉峪关关城后,夯土城墙继续向南13里到讨赖河北岸悬崖,崖边有座残高7米的黄土夹沙夯筑墩台,此墩即为嘉靖十八年(1539)李涵所监筑,墩台居高临下,俯瞰讨赖河切割出近百米深的峡谷,险峻壮观,今人称其为“万里长城第一墩”。其实明长城在此并没有结束,而是过讨赖河,逾文殊山,进入肃南县境的祁连山区,然后以山为障,呈南偏西方向延伸到卯来泉堡西南的肠子沟红泉墩。从讨赖河南岸至红泉墩,长45公里,沿线配置了十几座墩台,依山起伏,彼此呼应,甚为壮观。卯来泉堡故址位于今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文乡堡子滩村,是明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屯兵城堡;红泉墩则是明万里长城最西端的终点,应该说那才是明长城真正的西起点。
  现在,讨赖河北岸的“长城第一墩”下架设了一条溜索,可以直达河对岸,而在河谷里也有许多游乐设施。这里已经成为许多人参观完嘉峪关之后的一个旅游景点。
  嘉峪关是因为长城关城而设市的,现在这座旅游城市因为有酒泉钢厂更像一座工业城市,但旅游,或者说古老长城,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收入仍然是巨大的。
  嘉峪关在我的记忆里,要远溯到1970年代时看到的一张黑白照片:我家的表叔头戴棉军帽、手端冲锋枪气宇轩昂地站在一座高大的城楼前:照片下面写着“嘉峪关留念”,那几个字和那座城楼,我至今依然印象深刻。
  那时感觉,表叔当兵的嘉峪关远在天边,我们当时受到的宣传是“反修防修”和“时刻准备打仗”,反的是“苏修”防的也是“苏修”,因此我就以为嘉峪关离苏修:前苏联一定很近,表叔他们的冲锋枪是随时对准苏修的。后来看了地图才知道,嘉峪关处于中国腹地,而“苏修”远在万里之外,中间隔着广阔的戈壁大漠,几乎八竿子打不着。但是,在嘉峪关以东沿长城一线,据说在1970年代的确陈列重兵。
  中国与前苏联在珍宝岛发生冲突之后,时刻准备战争。中国东北防线人口稠密,工农业和铁路交通发达,给养补充方便,如果发生战争对于前苏联来说极其不利;而中国西北的新疆一带,防线漫长且远离铁路和工农业地区,而前苏联的铁路直抵边境,给养补充方便。当时判断,如果中苏再次发生冲突或战争,很可能是在西北,在珍宝岛冲突之后,中苏在新疆的确发生了小规模的战争。中国在西北防线虽然有重兵把守,但有一种说法是,当时中国的战略意图是诱敌深入,然后在新疆防线收口,嘉峪关一线堵截,让深入之敌远离后方,无法补充给养,困于广阔的西北戈壁大漠,达到不战自败。
  如此看来,嘉峪关在现代仍然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嘉峪关南面为绵亘千里的祁连山,北面为雄踞河西的黑山,两山之间的距离只有15公里左右,是河西走廊的最狭窄地带,形势险要,再加上其间有九眼泉,是一处水草丰美的地方,因此自古为军事要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嘉峪关一直没有郡县,洪武五年(1372)冯胜在占领河西地区以后,在九眼泉建立了嘉峪关关城,最初的关城是一座周长220丈的土域,也是一座孤立的城。弘治八年(1495),在兵备道李瑞澄的主持下,修建了关楼,8年后又建了东西二城,以后不断增筑才逐渐形成了有内城、罗城、外城的局面。
  嘉峪关关城建立,明朝的军队虽然在关内,但势力范围还可以延伸到关外。明廷在关外设立了七个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并且与中央政府保持朝贡关系的卫所,这便是所谓的“关外七卫”,从洪武到永乐年间设立的这七卫分别是安定、阿瑞、曲先、罕东、赤金蒙古、沙州和哈密。其中安定、阿瑞、曲先、罕东四卫在现在的青海省境内;哈密在新疆境内;沙州卫和赤金卫则包含现在的玉门市、安西县、敦煌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这七个卫所辖东起嘉峪关、西达罗布泊、西北到新疆巴尔库山、南尽占柴达木盆地,地域广大,主要居民是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和撒里维吾尔(又称黄头回纥)。
  关西七卫犹如甘肃镇西部的屏障,与甘肃镇互为表里,宛如唇齿。七卫中的哈密卫西接吐鲁番,北邻瓦剌,东接沙州、赤斤等卫,战略地位重要;新疆各地方势力要东进甘肃,首先必须夺取哈密。而沙州卫,直接负担着西域防线军马钱粮的供应,沙州不保,明朝的西域防线也就不保。
  为了巩固关外的七卫与甘肃镇的这一特殊关系,确保西北边疆的安定,明朝对于七卫的经营非常关注。七卫在明初还时常向明廷纳马贡赋,但各卫之间时常争斗,宣德十年(1435)沙州卫遭哈密侵犯,沙州卫部分百姓内附居住于甘州一带;后来吐鲁番占领哈密,进入沙州卫并且屡犯嘉峪关,弘治七年(1494)明廷决定“闭关绝其贡”。弘治十七年(1504),瓦剌和安定部族合兵大肆抢掠沙州人畜;正德年间,吐鲁番再次占据哈密,经常侵扰沙州卫,由于沙州卫难以抵御瓦剌、吐鲁番的侵掠,正德十一年(1516)和嘉靖七年(1528)沙州卫统领率部众几千人迁入肃州,沙州卫被吐鲁番完全占据。
  虽然修建了嘉峪关关城,但由于没有边墙呼应,正德十一年(1516)、嘉靖三年(1524),吐鲁番军队两次侵入嘉峪关,围攻肃州,大掠而去。嘉靖十八年(1539),尚书翟銮巡视西北时,见嘉峪关墙壕淤损,不堪一击,于是上书恳请修葺加固边墙,在嘉峪关西修筑了南北走向的边墙,以防御西来之敌的侵扰,西边墙“南自讨来河,北尽石关儿,共长三十里”,并且每五里设墩台一座。西边墙横亘于北山到南边河谷之间的荒滩上,形成了一道有效的屏障。后来又修筑了东边墙和北边墙,三道边墙总长度将近200里,从嘉峪关向东一直到野麻湾之东北与金塔县、高台县(所)的边墙相连接,阻遏了北边蒙古部落的南下。也就在这一年,明政府在“闭关绝贡”的主张下,二次封闭嘉峪关,完全放弃了嘉峪关以外广大地区,从此百余年西部地区与中央政府脱离联系。
展开
目录

长城:不清楚家底的遗产
长城没有好名声
战国群雄争霸,始筑长城
明修长城实无奈
西人发现了“伟大的墙”
最西端不是嘉峪关
嘉峪关:长城带来巨大利益
石关峡:农民修复的长城
农民修复长城:杨永福的困局
嘉峪关的前朝往事
顶儿山上的烽火台
天城和《天城志》:一个村庄的记忆
山丹:并列的长城和长城口
在月球上能看到长城吗?不能!
峡口:古城堡的前世今生
永泰城:戍边人后代的生活
永泰城:弃守两难的命运
横城:被开发成残骸的古堡
小龙头:真长城包砖成假长城
盐池:长城的与时俱变
陕北:长城脚下的修庙热
波罗堡:我说他们羞先人呢
榆林:绿色长城今又现
靖边东去:长城沿线的能源带
杨家城:吊诡的杨家将故地
五花城:谁来守护古老家园
娘娘滩:火炮的光荣与失落
罗圈堡怀古:古城都不拆,中国该多牛
老牛湾:楼圪塔就要成空城
老营城:油漆彩绘石狮子价值几何
杀虎口:新修的是什么东西
杀虎口:难想昨日繁华
八台子:长城什么也没挡住
大同:“红喇叭”的故事
得胜堡:隆庆议和后的商贸大集市成荒村
金山岭:周万萍心中的长城
董家口:祖先留下的大家都沾点光
小河口:长城到底该怎么修?
山海关外:朱梅墓与孟姜女、秦始皇
九门口与山海关:长城历史使命的完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